过正月

如果说代县人在腊月里是一件接着一件的家务,一天连着一天的忙碌着,那么,在正月里就是一个习俗接着一个习俗,一个节日连着一个节日的过着,即“过正月”。代县“过正月”的习俗和节日主要包括:熬年、发旺火、接神、上云、迎喜神、上坟、拜年、闹红火、串门、回娘家、包饺日、请人、过破五、过八仙、过十至(亦称十止)、过十五、过小添仓、过老添仓、二月二等。

熬年。熬年即民间传统习俗“守岁”。熬年就是在除夕夜全家人不能睡觉,即便躺下也不能睡着,要等到正月初一凌晨的某个最佳时辰发旺火、接神、吃年夜饭等后,方可入睡。这个接神的最佳时辰不是现在春节的零点,而是由风鉴师根据阴阳八卦确定,总之,正月初一凌晨的一、二、三、四、五点拂晓前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除夕夜,要熬七八个小时,才能熬到接神的时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去,没有电视,当然也没有春晚,大人有做不完的过年活儿,可老年人和孩子们的熬年就全凭听“戏匣子”(农村有线广播)、磕瓜子、玩扑克或者听爷爷奶奶讲《楞女婿》《宋丑子》(山西阿凡提)等故事等打发时光。

发旺火。发旺火的时辰由风鉴师确定。当村里第一盘旺火映红天空后,其他人家竞相风从。首先由家里第一长辈带头在旺火底部的四个孔点燃茭头等穰柴,其他成人各持高粱秸秆片片从旺火四角对着扇火,直到旺火架子上的块煤或者大块木柴燃着方可停止。旺火发好后,大家还要认真观赏一下,逢九年的人穿的新内衣、红裤带也要在旺火上烤一下,用以避邪驱祟、迎祥纳福。待旺火旺气冲天后,家中的成年男子开始放麻炮。紧接着“咚咔咚咔”“噼哩啪啦”响彻每一座院落,恭迎诸神的到来。

接神。为了迎神接神,房屋内所有的灯必须亮着,一直到天亮。院内屋檐下要悬挂灯笼,敞开大门,亮亮堂堂迎接喜神、财神、福神、寿星人等吉祥诸神光临本宅。除夕下午,人们就开始做接神前的准备工作,如:摆放莲花供菜等供品,在灶神爷、天地爷、老家仙等神位前点亮蜡烛、敬香等。旺火发好、燃放烟花爆竹后,全家人要在家长的引领下,在诸神位前磕头,以祈求诸神保佑全家平安,给全家带来财运、福运和幸福。安顿好诸神后,接下来全家人才能盘蹆围坐在炕头吃“接神菜”,也就是传统的年夜饭。

上云。上云即祭拜祖宗,给祖宗拜年。上云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必办的第一件事,也是不忘祖根的仪式。上云分三种情况:第一,散姓单门小户以家为单位,由长辈主持,全家人在先辈遗像或者牌位前按长幼分列,向祖先敬香后叩首拜年。第二,同族中门数较多或者堂号较多者要到云所在的族人家中上云。同族中一年内谁家有红白事(娶媳妇为红事,办丧事为白事),都要请云在家祭拜,向祖宗汇报。红白事办毕后,云就悬挂或者保存在这一家暂时不动,只有另一家有红白事时,再来请云,以此类推。大年初一天刚亮早饭前,全村所有族人都要统一带上冥币到云所在的族人家中去“上云”。第三,有些在本村或者当地有较大影响的家族还建有祠堂,大年初一早上全体族人集中到祠堂上云拜祖。家族有祖训或者家训的,上云后,由年长而德高望重者领读并讲解。

迎喜神。喜神包括欢喜神、醉喜神、怒喜神、睡喜神等,正月迎的喜神只能是欢喜神(简称“喜神”),而非其他神,迎喜神就是迎接好兆头、好心情。迎喜神的具体时间、时辰和方位,由风鉴师确定。迎喜神的队伍多由各家的中年和青少年组成,也有老年人参加的。迎喜神的时辰一到,大家在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下,敲锣打鼓并鸣放鞭炮,朝着喜神所在的野外走去。在希望的田野上,长者指定一块平坦的空地后,大家就开始敬香、焚纸并鸣放二踢脚和鞭炮等。其实,春节后大家见到的每一位都是喜神,自己家的每一位亲人,包括自己都是喜神,喜神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上坟。迎喜神是集体活动且需要风鉴师确定,所以上坟的日子需要根据迎喜神的时间适时调整。迎喜神活动结束后,全家的中青年包括少年身着新衣到祖坟上坟。带孩子上坟是要教育孩子们不忘先祖,并认住祖坟方位和坟头,但不满十二岁的孩子一般不上坟。正月上坟供元宝馍馍,烧冥币和纸元宝,不摆供品,平时上坟供圆馍馍。家中有先辈牌位的,还要供菜和元宝馍馍等。上坟是为了慎终追远、怀念祖宗、感恩祖宗,进行孝道教育;同时还祈求先祖护佑全家平安。

拜年。拜年就是春节期间最美好的祝福,是春节后第一次出门见到亲戚或熟人时向对方送出的问候语。拜年是中华传统文化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等美德在春节期间的礼仪性表现。整个正月大家都在拜年,拜年可分为亲情拜年、政治拜年、友情拜年、礼节拜年等。所有拜年都讲究“接吉口”,即:拜年者说“某某过年好”后,受拜者要认真地应答个“好”字。亲情拜年遵循的先后顺序是:直系长辈、五服内的长辈、族内长辈、亲戚。孩子们给家中和亲戚长辈拜年的,按照习俗长辈会给点儿压岁钱。亲情拜年的特色便是浓浓的仪式感。大年初一早饭前,全家人沐浴、更衣后,长辈在炕上正襟危坐,晚辈则一个个恭恭敬敬垂手站在地上,依次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拜年,口中朗声敬贺:“某某过年好”并叩首。长辈欣然接受新年祝贺并给孩子压岁钱。

闹红火。闹即热闹、玩耍之意,红火即游戏、娱乐之意。闹红火就是公众参与的集体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代县是文化强县,每个村庄中都不乏唱晋剧北路梆子、道情、耍孩、二人台等和“拉胡胡”(拉大胡或者二胡)“哨枚”(吹笛子)等文艺人才。红火以欢快、喜庆为主题,节目和内容不拘一格,属于纯粹的民间自编、自导、自演、自娱。代县红火的形式主要有:踩高跷、挠阁、旱船、秧歌、道情、社火、二鬼跌跤、坐晃、跑驴、推小车、晋剧北路梆子等,而以踩高跷、挠阁、旱船、秧歌等最有特色。闹红火为的是热闹、尽兴、开心,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展示自我、发现人才的平台,也为年轻人谈情说爱提供了场所和机会。

串门。串门就是村亲、邻居和朋友之间在春节期间的拜访或者拉家常活动。大家平时都忙,交流和串门的时间总抽不出来,春节期间尽情地啦哒(代县方言,交谈的意思),也是难得的享受。串门是情谊使然,也是社交和信息交流的需要。串门的时间通常是正月的某个上午,熟人或者交往过甚者也可以选择在下午或者晚上。串门通常不需要带礼品,主人家有孩子的,也可以给点压岁钱。对于客人的到来,主人要热情迎接并招呼坐在挨着火炉的炕沿边,关系密切的长者则坐在炕上。聊天的内容比较随意,东西南北、海阔天空、家常理短等,无所不谈,贵在相互默契。

回娘家。过去回娘家一般在初六,因初五各家才清理旺火残余,而对于每家每户而言,旺火及其残余两种人不可看到:一是家里出嫁的姑娘,二是外孙外孙女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官方初七上班的安排,回娘家的习俗也只能与时俱进,于是改为初三回娘家。初二下午或者初三早上,娘家人要提前起旺火,把旺火的残留物打扫干净。回娘家自然是要带过年礼物,除了糕点和水果,给老丈人的好烟好酒也是不可少的。父母给女儿女婿及外孙等准备的饭菜未必是最丰盛、最昂贵的,但一定是他们最爱吃的或者平时吃不到的,给外孙们的压岁钱早已经准备好。

包饺日。代县人统称饺子为饺日,称包饺子为包饺日。包饺日就是一场家庭的锅碗瓢勺交响乐,乐队指挥是家庭主妇,人人上阵、各司其职、分工配合。这剥葱、和面是乐章的开端,这切白菜、剒肉馅、揉面是乐章的呈示部,这擀皮、包馅是乐章的展开部,存放饺日和整理饮具等是乐章的再现部。整个包饺日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剧情:破题、冲突、抒情、尾声等,跌宕起伏,结构完整。这包饺日包的是情亲、包的是快乐、包的是希望。正月里包饺日每次是要包一个或者两个一分钱或者二分钱的钢镚儿的,为的是哄孩子们开心,也包含着祈祥、纳福之意。

请人。请人即请客人的简称,代县过去称请客为请人。代县人对女婿出奇的敬重,女婿在代县有特殊的地位,被称之为“姑爷”。在外父门上,即便是长辈和大兄哥、大兄嫂等,也不呼“姑爷”的名字,而根据其姓氏称“王姑、李姑、马姑”等。因此,被请的客人主要是姑爷,其他亲戚和长辈是陪客。请人都是在自己家中,由家庭主妇掌厨,男主人打下手,一些特别精致的饭菜或者海产品,也可以邀请本村的业余厨娘帮忙。请人是离不开烧酒和黄酒的,凉肉菜一般有:肘花、白切肉(白膘腐肉)、红切肉(腐瘦肉)、蹄固儿等。过去讲究头蹄下水不上桌,所以,猪头肉、猪舌、猪耳朵、猪肝心肺等下水(包括热菜红烧溜肥肠)虽然香,但请人时也不能上,留下自家平时吃。热肉菜一般有:清蒸羊肉、猪肉煨鸡、糖醋里脊、肉丸蛋儿、烧猪肉、小酥肉、炒肉丝、过油肉、炖肉等。面食主要是油糕和枣花馍馍或者元宝馍馍,很少吃大米。

过破五。“破”,即打破、冲破、突破、扔掉之意。“五”有多种说法,一说五种穷运:志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二说过年的五种迷信禁忌: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破五”即摆脱、扔掉这五种穷运或者破除五种禁忌,迎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和生活。破五也是民间送穷神、迎财神的日子。过去,初五以里每天三上香、三响炮。人们不外出、不劳作,就是牛马驴骡等大牲畜也要休息五天。所以“破五”也有破除过年的清规戒律,回归正常生活之意。破五这天早上家家要吃饺子;上午要响炮,意味着将家里一些不好的东西赶出去;中午吃肉菜。过了破五清扫旺火残留物后,人们就可以外出并开始做一些轻微的农活儿了。过去初五以里忌讳花钱,过了破五就可以花钱买东西了。

过八仙。过八仙即正月初八祭祀汉钟离、张果老等八仙。这一信仰仅限于恒山周边地区。恒山是道教圣地,也是八仙之一张果老的传教场所,代县处在恒山道教信仰区内,历史上就有过八仙的习俗。过八仙根据信仰、习俗和家庭条件而定。过八仙除了给众神焚香、敬纸外,早上还吃饺子。

过十至(亦称十子、十止)。初十是传说中石头神的生日,故要祭拜碾神、磨神等。同时,这一天也是民俗中耗子(老鼠)娶亲的日子。按照民俗,为了不得罪耗子,老百姓选初十这个良辰吉日把家中的母耗子嫁出去。初十这天,家家户户不仅会暂时放弃对耗子的一切敌对行为,中午还要吃油炸糕,庆贺耗子娶媳妇。傍晚,每家还要专门在瓮角旮旯里放上饺子等好吃的,让耗子美餐一顿。晚上家中灯火通明,在耗子出入的地方焚香。还不让孩子们吵闹,怕影响耗子娶媳妇。大人越是不让孩子们看耗子娶媳妇,孩子们反倒越好奇。有的孩子钻在被窝里假装睡着了,其实一直竖着耳朵“偷听”耗子娶媳妇。

过十五。代县民间称过元宵节为过十五,过十五是围绕着元宵、灯笼、红火三大元素进行的。代县自古就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之民谚,正月十五做元宵或者买元宵、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正月十五的灯笼不仅造型五花八门,而且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花样,有莲花灯、白菜灯、黄瓜灯、西瓜灯、鸭子灯、猪灯、羊灯、兔子灯、黄酒灯,等等,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正月十五的红火延续四天,十三“踩街”、十四“拜年”、十五表演、十六“讨赏”。县城红火的重头戏是“四街三关”的节目,还包括县城周边村庄以及在本县知名度较大、有一定影响力的红火,如:县城西北街的二鬼跌跤、西南街的高跷、东北街的大头人和海蚌(跑圈秧歌)、东南街的小车旱船等,县城东关的龙灯、西关的舞狮、北关的社火,县直机关的高跷,九龙的高跷,韩曲村的舞龙,峨口的挠阁,上阳花的社火等。闹红火时,大街上人山人海, (下转第二、三版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