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口挠阁的二十年传承路

(上接第1323期)

第六回  央视高光时刻舞出挠阁世界

话说2013年,峨口挠阁又度过了一个高光年。这年的高光点就是第三次登上央视综艺频道,在《舞蹈世界》栏目大秀一场。3月17日,峨口挠阁代表队在聚光灯下,面对专家、面对大学生团队、面对黑压压的京城观众,在演播厅的大舞台上进行长达20分钟的表演。与峨口挠阁队同台竞赛表演的有陕西省的舞蹈《横山老腰鼓》代表队、西藏自治区的舞蹈《萨嘎甲谐》代表队、贵州省的舞蹈《苗族锦鸡舞》代表队和山东省的舞蹈《黄河鼓韵》代表队。陕西、西藏自治区、贵州、山东这4支代表队所携的节目,都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非遗,在国内外业界有广泛的影响和高度的认可。参赛的选手可以说是高手如林,强手比比皆是。峨口挠阁队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对手下,一举拔得头筹,实属不易。当主持人、推荐专家、赛事评委在不吝褒词热谈盛赞峨口挠阁时,峨口挠阁再度进入高光时刻,且高光时刻的热点焦点,一下子从表演的热闹喜庆方面又推到挠阁本身和小演员们造型艺术上。当峨口挠阁老、小演员们带妆走出非遗竞赛演录大厅后,立刻被门外的外国人所包围。他(她)们热情的和小演员门拉手互动,用生硬的中国话夸赞问候“你好!”“累吗?”“真棒!”然后合影留念,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

山西新闻在发通稿时,作了这样的文字描述:3月17日下午,代县峨口挠阁作为国家级非遗,应邀荣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非遗舞蹈的展演录制活动。来自峨口镇峨西、楼街、郝街村的淳厚朴实的村民,他们放下农活赶赴北京,打(挠)起装扮成《杨家将》戏剧人物的花枝招展的孩童,在清脆悦耳的锁呐、铿锵激越的锣鼓的伴奏声中,大大方方、气气派派、中气十足地扭上了灯光闪烁、五彩缤纷的《舞蹈世界》非遗舞蹈展演录制大舞台。

本次活动《舞蹈世界》栏目,有3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分7组胜出竞演团队。聘请了5位重量级专家对展演舞蹈进行专业点评和指导,他们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蹈系教授高度,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池福子,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教师唐怡。

本次进京演出,峨口挠阁构建了一个挠阁文化世界,评委们和节目主持人,用自己的认知和业界视角,还原、描绘了他们心中的挠阁文化世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慢慢回味、咀嚼评委们的点评、夸赞和艺术视角,发现峨口挠阁文化世界有这样几种文化成份:有梦想、有正能量、有古代力士之美,还有艺术形式奇特稀少之特点。下面我们用专家点评时的话语,对峨口挠阁的文化世界,作一个高度概括。

简述这些特征,欣赏一下精彩纷呈的挠阁文化世界。

一是峨口挠阁文化世界中有梦想,有向上、向好、向善的文化特征。这个特征,用挠阁传人们自己的话解释是“庆今年、好明年”“今年欢喜明年好”。关于这一点,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老爷子用一种调侃而幽默的口吻作了一个暗喻的讲述。他说,“我小时候,4岁的时候做梦都想上去(骑架阁)。(有些孩子)不想(上)也绑上去。我后来因为长得不漂亮没选上。(我)从来没选上过,可是我做梦都想上去”。阎肃专家这个幽默小故事,实际上讲了民间信仰,孩子上挠阁可以向上、向好;家庭办挠阁家道兴、家运旺。这个民间信仰与古代王国时代的登高祭祀,向神灵献歌舞相联,与新疆康家石门子岩画的歌舞相连着。

二是峨口挠阁文化世界中有正能量、有传统核心价值观、忠义爱国的文化特征。峨口挠阁的保留经典剧目是《杨家将》,本次赴《舞蹈世界》展演竞技,16架挠阁17个小演员扮相都是杨家将人物(有一架挠阁是双架),而且5位专家及主持人在点评时,又还原出一个小故事,即“佘太君那般年纪该眯一会儿了”的现代版《杨家将》。

原来,在专家点评、主持人互动时,佘太君小演员在架阁上憨睡了,叫不醒。节目主持人李思思和观众互动了一会儿,她又聚焦到佘太君小演员身上“(小朋友)上课了,不许睡觉,这位小朋友都快睡着了,怎么能这样呢?太可爱了!”推荐人冯双白为佘太君打了一个漂亮的圆场。他说:“这特别真实!佘太君嘛,当然年纪最大嘛,允许她睡一会儿吧。对吧?也请大家这个,看在佘太君睡着的份儿上,也应当支持”。

此时,请大学生后援团打分,结果大学生们给了最高分172分,其它竞艺节目100分出头点。

大学生们给出最高分,因为峨口挠阁营造了一个传统的忠义爱国杨家将文化世界,专家们、主持人又给这个传统文化世界赋予了新的内容,补充了现实材料,都有正能量、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因。所以峨口挠阁文化世界才有了核心竞争力、才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古代力士武士审美特征。这一文化特征体现在“挠”挠阁的大人身上,但是在整个表演中,他并不受关注,往往被观众所忽略,但是在《舞蹈世界》的表演中,喘着粗气、流着汗水的挠架者们被专家和主持人关注到了,做了采访,还得到了评委们的点赞。  

    峨口挠阁能体现古代力士之美,源于古代冷兵器时代大力武士的抵近威慑力传统文化基因;源于武士手擎战车作武器闯敌阵、徒手擒敌兵的经典英雄个案。主持人李思思在主持《舞蹈世界》竞赛时,发现了峨口挠阁这个文化基因,她曾作了要点性采访和重点性介绍。李思思将话筒递到老演员张计平村民面前问道:“我问问您吧,您这肩上顶(挠)着俩孩子重不重啊?”村民张计平答到“重!”主持人又问“您为什么担这个任务,愿意顶(挠)俩孩子呢?”村民张计平回答道:“我爱好!我力气大!”这回答,在现代语境表述系统中有点笼统,甚至摸不着边儿,如果放在古代“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武士英雄”文化环境中,我们会马上明白:我爱好,我力气大就是炫酷,就是显示英雄气概。

    峨口挠阁走上《舞蹈世界》参赛的推荐人之一,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池福子也关注到了“力士美”“古代武士美”这一点。她向观众们这样推荐和夸赞。她说,“传统的东西啊,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底下(挠架)那些男子汉们,太辛苦了啊!那么长时间一直掂(挠)着。但是,为了发扬我们传统的东西,不怕苦、不怕累,感谢你们,我给了分(儿)了啊!”。

    四是奇妙的综合艺术特征。这个特征体现在峨口挠阁艺术的综合性上。主持人李思思和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蹈系教授高度对这一特征做了描述,使得峨口挠阁艺术更精彩、更丰富、更奇妙。而著名青年艺术家唐怡更是用“我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字眼,描述了峨口挠阁这门独特的古老艺术形式,主持人李思思也用了“第一次看到”这个字眼。

    峨口挠阁演出结束后,全体演职人员重新入场登上舞台,接受主持人采访和介绍,并引发演员、全场观众、主持人三者互动。主持人李思思这次具体地强调了峨口挠阁的综合艺术性特点,她说“其实这个挠阁呀,也被称作流动的杂技,还叫鲜活的雕塑、空中的舞蹈、无声的戏剧”。作为央视综艺频道知名主持人讲“自己第一次看到”,还有冠以“杂技、戏剧、雕塑、舞蹈”等艺术形式专有名词,除过谦虚的成份之外,确有综艺之“综”的明显特征。

    参加本次活动的推荐人、评委、著名青年文化学者唐怡在向全场观众评述时也强调了“综”这个特点,也用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字眼。她说:“这个分数必须给!”。为什么呢?唐怡进行了如下阐述:“我觉得,我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所谓的空中舞蹈的形式,而且我觉得,咱们民间的文化,除了歌舞以外,它(峨口挠阁)的这样一个表现形式当中,(它)非常的综合;我觉得,(峨口挠阁)之音乐、舞蹈、体育,(包括它那个)服饰道具的这种装备,是非常完善的。所以这个分儿给定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