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饮酒赋诗

早从北宋开始,代县黄酒就十分著名,远播江南以北的中国大地。如此著名,不要说,这还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来代县饮酒赋诗有关。

话说宋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5月,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带领少量随从正急急忙忙从陕西的西安赶至代州,已是深夜,人困马乏,欲休息一夜,再起身赴京城汴京,向仁宗皇帝述职。

这几年来,自从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后,就一直想向东扩张,多次攻打宋朝,宋朝西面边境十分不稳,时刻处在危险之中,警报一道道向汴梁城飞去,仁宗皇帝自然吃惊不小,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最后派在朝野十分有威望的大学士范仲淹前去陕西协助陕西安抚使夏竦将军抗敌。

抗敌的过程可谓十分艰苦,双方你来我往,各有胜负,三四年来也不见高低。近日,西夏军突然呈现疲态,露出不少破绽,而宋军呢?也就抓住机会,消灭了几处小股的西夏军,并乘胜追赶,进逼西夏首都银川。这时宋军内部发生分歧,是继续追赶一举消灭西夏军队好,还是不战,临时扎营,观察对方动向、再找机会攻打好?倘若一股作气打下去,遭到西夏军伏击怎么办呢?又倘若临时扎营,面临粮草供应不济,将士锐气顿减,一年半载后,西夏军反击又该如何应对呢?对于这一连串的疑问,宋军内部争执不休,无法形成统一意见,无奈受夏竦委托,范仲淹就亲自回汴京进行述职汇报,要皇上亲自定夺。

军情紧急,范仲淹不敢怠慢,打马经过一日行程,到晚上的时候,已到代州地界,手下劝说他在代州休息一夜,第二天继续行进,否则人困马乏,实难继续行走,范仲淹点头,于是就在代州知州处留宿。看到范仲淹深夜来到代州留宿,代州康知州先是惊诧,后是高兴。令他惊诧的是,代州这么个贫瘠之地,边防之地,范学士怎么会深夜前来?莫非有什么要事?令他高兴的是,自己能够在代州亲自目睹并陪伴范大学士,真乃三生有幸,岂不人生快事?就是老来回归故里,回想这时情形,不也很美好吗?这样的想法,一霎那从他脑海走过,他也再不敢多想,急忙从衙门后院走出,迎接范仲淹,并招待其就餐。

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朝野共知。这顿晚餐,康知州本来想为范仲淹炖一只鸡,并拿来前几天代县城赵老板给他的一坛酒来招待,但想到范仲淹不喜欢这样吃吃喝喝,再者假如范仲淹问起他的酒从何处而来,他又该怎么应对?所以为了省事,他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只给范仲淹和随从做了一大锅小米粥来招待,至于说菜呢?也只能是些咸菜和刚挖的野菜,然后炒了个土豆丝。不过这样的招待,却颇受范仲淹称赞,说代州小米咸菜,十分可口,吃后感觉味道好极了。

刚吃完饭,范仲淹的眼睛就打起盹来,十分疲乏的他再也无法坚持,说要赶快休息。康知州本来是第一次见范仲淹,真想和他聊上一夜,没想到,总共也没说几句话,范仲淹就要休息了,他也就无奈地摇了摇头,退出范仲淹的临时居室。

一夜没怎么睡的康知州早早起来,他盼望范仲淹也能早早起来,和他一起走走,在代州县城转转,要范仲淹了解一下代州历史,欣赏一下代州风光,谁料十分疲惫的范仲淹还是深深睡着,直到太阳在东方的山头升的老高,才算起来,并说休息好了,早饭也不想吃了,要继续打马回汴京去。

听着范仲淹口述,康知州感觉心里一点也不是滋味:自己心仪已久的范大学士好容易来到,连一句正经话都没说,连一口像样的菜都没吃,甚至连代州知名的黄酒,都没饮一口,就这么走了吗?我即使同意他走,代县的百姓们得知后同意吗?啊啊,代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雁门关,雁门关上的风光,难道就不值的范大学士看一眼吗?尽管他要硬走,我也没有办法,但我必须把话说到,任由大学士选择吧。想到此,他鼓足勇气对范仲淹说:“范大人,难道就这么走了吗?雁门关不去看看?”

不说“雁门关”三字还好,一说“雁门关”三字,像闪电击打了范仲淹一样,他一下变得机灵起来。他知道雁门关是中华第一关,兵家必争之地,西汉大将李牧曾在这里驻守,大败匈奴。隋唐战事不断,就是宋朝前几十年,也曾在这里和辽国作战,老英雄杨继业就战死在这里;这里说不定再过几年,西夏又要从这里入侵,我今日顺便路过看看,也正当其时,自有不少好处。想到此,他对康知州

说:“怎么你早不说呢?我险些忘了。走、走、走!这就去看看。”于是康知州就陪范仲淹向雁门关走来。

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以北也就是20多公里,骑马半个多时辰也就到了。但见东西山岩峭拔,中路盘曲,一到顶上,塞外凉气尽吹,低草摇动,岚雾茫茫,十分凶险。遥想当年杨继业父子战死这里,遥想这里将来还可能发生战事,甚至自己也可能战死这里,范仲淹在欣赏大好山色的同时,不尽心里涌出一种莫名的悲怆,支配着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康知州知道范大学士学识渊博,站在山顶,思维一定又回到历史的深处去了,所以不愿多说,一说就会打断他的思绪。可是陪他这么来,不说不行啊?总不能这样沉默着走下去哇?于是便道:“大人,可否再上去,登楼一望?”边说边指着眼前的靖边楼。此时,范仲淹索性也来了兴致,说声好的,上去看看。随即登楼上去,看边外风光。

在宋朝的这些大才子中,相比较康知州对范仲淹的诗文最为喜欢,现在既然范仲淹大学士登上雁门关楼顶,欣赏代州风光,总不能不给代州和雁门关留一首诗吧?于是康知州就提示范仲淹作诗。其实,范仲淹是十分喜欢作诗的,只是这几年戎马倥偬,没有诗性了,今日游雁门关顶,感觉诗性来

到,有作诗的欲望,但大脑纷乱,事儿太多,思想集中不下来,想作诗,但还是作不成。他的心境自然康知州不大理解,感觉范仲淹有矜持之嫌,莫非看不起雁门关这个小地方吗?但转念一想,他又不敢这么和范仲淹说,只能从另一方面来讲:“古往今来,文豪作诗,都要饮酒一杯,才有诗性;喝酒烂醉,才有佳作,莫非大人要喝酒一杯,方可助兴作诗吗?”

范仲淹少时和青年时代,都是喜欢饮酒的,喝酒作文,是他生活的常态。不过,近几年来作为镇守边关的大臣,他却不敢喝酒,怕因喝酒误事,自然要求属下也不能喝酒。今日一听康知州说要他饮酒作诗,以增雅兴,多年来一直想喝酒的心里瞬间涌上心头,好似有一口馋的口说从喉咙间溢出,因此也就说:“风光倒好,可惜无酒啊。”听到范仲淹有了喝酒的意思,康知州高兴地急忙说:“有、有,我给大人您带着呢,就是怕你没酒做不出诗来。”于是便叫手下把酒拿来,一刹那两铜壶酒就摆在靖边楼廊沿上,范仲淹一壶,康知州一壶。

范仲淹是喝过不少好酒的,像老家苏州的桥酒、乾酒等,他经常去喝;步入官场来到汴京工作后,汴梁王、大河村、梁园曲酒等名酒,他有机会也喝。这不当铜壶摆在廊沿边时,范仲淹突然问康知州:“代州有雄关,美景,这酒嘛,也好嘛?”听范仲淹这么一说,康知州知道范仲淹把自己这个小官当朋友了,开始说知心话了,于是高兴地说道:“有啊,有啊,范大人,这是代州本地盛产的黄酒,是用黍谷酿成,酒味甘醇,温和,绵长,越喝越想喝,是我们本地望族大家招待客人的上品,远销内蒙、燕京、陕西、太原等好多地方。一般老百姓家,只是闻之退却,在过大年的时候,才舍得买一壶,祭奠祖上,平时是舍不得喝的。”听康知州介绍到这里,范仲淹反问:“那你是州衙,怎么会有如此好酒呀?”康知州听范仲淹这么问他,是要看他是不是个清官,索性也就把这一坛黄酒的来历告诉他。康知州说:“那是去年快过新年的时候,代州城内著名商贾张家请我为他们新开的酒坊写了一块牌匾--张家黄酒坊,临别的时候过意不去,张老板特地赠我一坛黄酒。我呢拒绝几次,最后无法,在盛情之下也就收下了,一直保存在州衙,平时也舍不得喝,专等新鲜的客人来后一块品尝。”

范仲淹听到这里哈哈大笑,想到一堂堂知州,竟然也是通过文墨赚一坛酒喝,也就对这位知州更加敬重,拿起壶他们也就一起喝了起来,喝着喝着,范仲淹忽然觉得诗性环绕,不吐不快,联想起还要过忻州回太原,再去汴京,也就随口吟诗一首《行忻代间》,诗曰:“数年风土塞门行,说著江山意暂清。求去罢兵南北去,满楼苍翠足生平。”在诗中,他对自己数年来往返于陕西和汴京之间的辛苦,进行了叙说,对代县雁门风光进行了高度概括,暗含对康知州的殷勤招待表达了谢意,最后别离代县,经忻州,过太原,回汴京去了。

据说,此次回去,范仲淹再没有来过代县,康知州再也没有见过范仲淹,但关于范仲淹在代县喝酒的故事却是永远在代县传开,在黄河两岸、长江以北传开,成为历史佳话!

作者简介:张斯直,本名张润林,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戏剧家协会会员,忻州市社科联联系学者,曾编辑出版民间故事书籍5部,其他作品集15部。作品多在中央省市党报党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