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败的非遗之花

--我记忆中的峨口挠阁 ◆郎加明

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与万里长城雁门关之间的山西五台县、繁峙县、代县的结合部,有一条发源于五台山全长60公里的峨河。而以峨河流域北部的代县峨口镇为中心的峨口地区,便是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峨口挠阁的诞生处和传承地。

据民俗专家考证,早在唐朝贞观版《代州志》、明朝万历版《代州志》和清朝光绪版《代州志》,以及今峨口镇佛光庄的佛光寺《雪山盛会碑记》中,均有“挠阁”的记载。后来,“挠阁”也流传到五台山南北、滹沱河两岸和雁门关内外的其他地方。

1951年,我就出生于代县峨口镇(原称峨口乡、峨口公社)正下社村的一个晋商世家,1959年至1965年上代县正下社小学,1965年至1969年上代县聂营中学,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所以,我曾在包括峨口、正下社、富村、南留属、佛光庄、沟子、高陵、木角等古村镇的峨口地区,亲历、亲见、亲闻了那时候的元宵节社火盛况。对此,我在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创新驱动世界》一书中,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现象,特意进行了具体记述。

在这里,还必须介绍的是,由南向北,从峨河源头即五台山挂月峰、翠岩峰和叶斗峰的众泉溪顺流而下,该河水经繁峙县高儿坡、岩头、甘泉、元山、安头、木格等处,由耸立摩崖石刻的代县峨口镇东西寺附近才奔腾出高山峡谷,其水流量很大,河涛声震数里,在染绿峨河两岸“水地八村”小平原后,到东滩上和南留属两村庄间方汇入静水深流的滹沱河。这是一条生态走廊!

反过来,由北向南,沿着峨河逆流而上,则有以5个寺庙群所组成的全国唯一的“百里寺庙带”:(代县)正下社寺庙群-峨口寺庙群-(繁峙县)岩头寺庙群-庄子寺庙群-(五台县)台怀寺庙群。这是一条文化走廊!

历史上,内外蒙古、西藏、青海、冀热、雁北、京津、东北、朝鲜等地区的佛教僧侣和信徒,(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