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代县

--体味雁门关下古韵今风 

代县,是一个处处有历史的古城,一不小心就与动辄百年、千年的过去撞个满怀。又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古城,古代军事、长城关隘、民族融合、宗教信仰、民俗传统、红色旅游……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厚得让人心生敬畏。

但很多人只知雁门关,而对代县了解甚少。其实,代县的旅游宝库不

仅仅是雁门关,与其齐名的国保文物中还有边靖楼、阿育王塔、长城雁门关段和文庙。不止如此,代县现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440处,其中包括4处国保文物、13处省保文物、6处市保文物和103处县保文物。由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独特,代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及“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县”。走进代县,你会体味雁门关下古韵今风;走进代县,你会感受到中国历史名城的无穷魅力。

代州古城的故事,从来就不是一个边塞山区小城的故事,读懂这里,便读懂了我中华之故事。而雁门关就是这个小城高度浓缩的历史文化符号,等待着每一个行走者用密密麻麻的知识和穿透千年的视野来解读。

雁门关--中华第一关

代县县城以北的雁门关,位于雁门关村中,以“险”著称。“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最为悠久、战争最为频繁、影响面最大的中国古代军事要塞,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是三关中现存最完整的。得名于《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为什么飞雁要从关门飞过?原来,雁门山群峰海拔1900米以上,周围群山峻岭环抱,雁峰两旁有两道比较低矮的山峪,大雁只能从这里经过,雁门关正好坐落在这个山峪之上。

站在雁门关上,瞭望苍茫大地,胸中会情不自禁涌出一股豪气。想当初,穆天子西巡、白登之围、汉武帝北击匈奴,这里激荡着好男儿的英雄气概;忆往昔,王昭君、蔡文姬等20多位名媛自此出塞,黄沙掩不住扣人心弦的儿女情长。这里还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3000多年来,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亲历了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积淀了色彩斑斓的多民族文化精华,折射了古代边贸的兴衰。

雁门关有一段古关道,长达30多公里,南起太和岭口,经富拉沟、城上、石墙沟、黑山关沟,越过制高点铁裏门,下赵庄到白草口,再出柳林、油坊为止。古关道保存完整,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复腹地。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原汉民族北出和草原游牧民族南下的咽喉要地,战时为军防戍守之关卡,平日为商家运输之必经之路。

2009年以来,代县累计投资4亿多元,在雁门关景区复建了镇边祠、天险门、地利门、瓮城、长城、雁塔、明月楼、古道、观音殿等景点,新建了前腰铺、后腰铺服务区及民俗村、边贸街等工程,实施景点复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大类106项工程,全面恢复了雁门关全盛时期的壮丽雄姿。同时,建设循环旅游公路和生态绿化工程。现雁门关景区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山西作家影视文化创作基地。

代州古城--一座计划得极好的城市

“一座计划得极好的城市”--这是梁思成对代州古城的赞誉。

代州古城,是中国古代北境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也是中国古代南北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历为州、郡、道行政治所和军政治所。

边靖楼,俗称谯楼、鼓楼,意为靖边安民,是古代防御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通高40米,是我国规模形制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木质鼓楼结构。它自带一层厚厚的复古滤镜,如同一个特殊的历史符号,镌刻在这座县城的中央,低声倾诉着曾经的故事和传说。始建于明洪武7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被焚烧后,又于成化12年(公元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楼上悬挂有“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等牌匾,此外,楼南一层和山门上还分别挂有“晋北形胜”和“共登青云”牌匾,看到这些牌匾让人顿生崇敬之感。

边靖楼,巍峨耸立,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也是万里长城沿线最高大的楼式建筑,被长城专家罗哲文考定为“万里长城第一楼”,与应县木塔齐名,素有“代州的鼓楼应州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称。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外观雄伟、大方、古朴、壮观,楼基高耸,楼身秀丽,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由砖砌高大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为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

1947年,叶剑英元帅曾登上边靖楼赋诗一首:“威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固卧牛。”

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坐落在代县古城圆果寺内(现县政府院内),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据史料记载,白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历经3次岁月洗礼,由木质变为砖质,由汉塔变为喇嘛塔,回归到印度“阿育王塔”的本来面目。

塔座基平面为圆形,周长60米,塔座高大,形状为双层须弥座,在覆仰束腰处雕有硕大的花饰和流畅的忍冬纹等,这种圆形塔基在覆钵式塔中实不多见,雕刻方式也是其他喇嘛塔中少见的。塔身状如倒覆之钵,整体看来塔身比塔座小许多,在中国现存元代喇嘛塔实例中,此塔的造型、比例有其独特之处。塔身之上为塔刹,塔刹由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组成,仔细看塔刹本身又似一座小覆钵塔的形制。

阿育王塔,是中国仅有的19座据称是古印度阿育王创建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之一。是位置最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瑰宝,其造型秀美、雄健挺拔、肃穆庄严。不仅颇具独特的文物建筑价值,还融多元文化于一体,极具历史价值。现如今,这座塔仍默默地见证着代州古城的沧桑巨变,给世人留下些许神秘。在代州古城向往来宾朋展示着它的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

1948年春,周恩来、任弼时随毛主席路居代县时,曾在塔旁摄影留念。

代州文庙,亦称孔庙,位于古城西南,是州一级的儒学学府。始建于唐代,后因战事烧毁。明洪武二年重修竣工,形成了占地1.5万余平方米的古典建筑群,是一个由门和祠同组成的儒学建筑群。坐北朝南,进入棂星门便是万仞坊,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设学正、训导二署。

文庙分前中后三院。前院有状元桥、泮池和唐槐两株,唐槐距今已1300余年,其中一株已中空,但树中长出一棵杏树,“槐抱杏”寓意“怀抱喜信”“怀抱幸福”,给予求文运的人们美好的希冀;中院正北为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5间。明间、次间隔扇雕刻精致,有三绞灯球六碗,五绞四碗嵌橄榄球纹,双绞四碗古老钱等7种之多。殿内八卦攒顶,相传上面藏有避尘珠,颜色鲜艳不落尘埃,其木雕艺术和斗拱结构为我国稀有。

殿前筑露台雕栏,甬道发五爪团龙石雕。据相关人士讲:大成殿蓝色琉璃屋脊上的九兽和五爪团龙石雕提升了文庙的价值,是2006年成为国务院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因素。

代州文庙,不仅是烽火边陲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后人崇文祭孔的必到之处。文庙气宇恢宏,是我省稀有的古典建筑,为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州级文庙。

城内还有与文庙遥相呼应的武庙,西城墙和瓮城,与边靖楼、阿育王塔在一个中轴线上的钟楼和州衙等文物遗存堪称中国北方民居典范的众多民居建筑。

西大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古色古香。向游客展示了古往今来勤劳聪慧的代县人民的生活画卷。诸如峨口挠阁、雁门民居营造技艺、代县黄酒酿造技艺,代县面塑、泥塑彩绘、雁绣、剪纸……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

近年来,代州古城景区按照旧城旧保的原则,先后完成了阿育王塔、毛主席路居馆、西门城楼、西北城角楼、瓮城、西城墙、钟楼、文庙、武庙、城隍庙、将军廟、牌楼、文昌祠等历史人文景观的大修或复建工程。将代州古城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特色浓郁、独具边塞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样,古城内的景点宛若一颗颗珍珠散落其间,每一处都以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散发出熠熠光芒。为游人边走街串巷边欣赏古城景色,不失为一种绝佳的游览方式。

赵杲观景区--三晋第一观

赵杲观,位于代县新高乡红寺村天台山下。相传,春秋末期,晋国赵襄子灭代国,代君夫人自杀,代国国君的其他姬妾跟随丞相赵杲外逃,隐居于天台山石洞中,人们怀念赵杲,就将此地以赵杲观命名。后被誉为“三晋第一观”。同时,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精品旅游胜地。

赵杲观建筑为洞窟悬空结构,可与北岳恒山悬空寺互为补壁。分为南洞、北洞两部分,主要建筑群在北洞。南洞,又名自在庵,取观自在之意。有大佛殿、古南洞、石室三楹等,利用一天然石窟,内塑观音及十八罗汉像,洞内保存有明代观音救八难18块石刻画像,弥足珍贵。北洞有观音阁,内有天然石洞,外建五层楼阁,依崖开凿卯洞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成,构造精巧。阁内山洞中垂下一条长约20米的铁索,可攀索而上,成了进洞的唯一途径,故而铁索被誉为“仙阁云梯”。阁东一侧山壁中是“九仙女洞”,洞内建殿三间,塑仙女像九尊。

北洞中区建大殿三间,另有垛殿、配殿及韦驮阁等建筑。殿东有“朝圆洞”,圆门正对的山壁间有长三角石缝,石缝内为天然石洞,石洞之外,建有五层楼阁。楼阁梁架均架于崖壁间,木石交接,构建奇巧。入洞攀铁索,可登上楼阁。阁楼前塑有赵杲泥像,泥像依崖作檐,头顶距石崖仅寸余,故有“赵杲观,离天二指半”的说法。

整个赵杲观依崖建物、因洞造寺,在险峰陡壁中增添了人工建筑,真可谓仙宫佳境。正如古人所说:“赵杲观临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郡之胜境,人间第一蓬莱也。”

白人岩--佛教净土宗祖庭

白人岩,又称白仁岩,位于代县城西北、古雁门关右翼的茹山峡谷中,是代县佛教文化旅游胜地。相传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而得名。据乾隆版《代州志》记载,白仁岩“晋释慧远于此建寺,明张尚书凤翼读书于此。”白人岩禅寺始建于东晋,宋、元、明、清均有修缮,自古“岩寺晚钟”为雁门“八景”之一。海拔2228米,山径盘曲,沟壑纵横,是佛教净土宗祖庭,开中国净土宗先河之源头,由净土始祖慧远首创,是中国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出家、讲经说法的第一道场。

白人岩,南依佛教胜地五台山,东邻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北居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西连风景秀丽的芦芽山,位于整个晋北黄金旅游圈的中心地带。这里钟灵毓秀、佛教幽然,层峦叠嶂、云烟氤氲,巍峨丛峰、峭壁林立,摩崖石刻、古朴遒劲,九曲通幽、扑朔迷离,植被茂密、飞禽和鸣,生态环境优美。古人曾经这样评价白人岩:景物形胜,天造地设。山上有寺,寺里有殿,曲折幽回,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寺内殿、堂、亭、阁临深涧、傍危崖、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展现出北方风景名胜特有的壮丽神韵。

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数不胜数:试心石、弈棋亭、棋盘石、乌云洞、桃花洞、尚书洞、七星泉、讲经台、说法台、观佛店、望佛台、神雕崖、古南庵、修真洞、叠翠楼、十三祖师殿等,每个景点都不同凡响,并带有传奇色彩。

杨家将故里--全国最大杨氏后裔聚居地

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你可知道杨家祠堂就座落在代县。代县的杨忠武祠,是北宋名将杨业后裔祭祀杨家历代英烈之地,祠堂所在的鹿蹄涧村是全国最大的杨氏后裔聚居地。这里不远处有杨七郎墓,是全国仅存的杨家将镇守边关留下的墓冢;这里有杨六郎城,是现存最完整的杨家将戍守工事。

近年来,代县杨家将后裔杨泉恩,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挖掘杨家将品牌潜力,积极推进杨家将故里景区开发建设,先后建成10余个景点景区,即令公太君合葬陵苑、忠烈苑、忠武苑、忠义苑、四知苑、清和苑、杨三郎卧马坪、杨四郎探母厅、逐鹿涧、杨家将研究馆和杨清钦纪念馆等,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