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节”里话旅游

◆籍心亮

5月19日,是第十四个“中国旅游日”,是由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节日。

中国旅游日的提出是源自《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癸丑之三月晦(公历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开篇的短短24个字,为后人留下了文化旅游的瑰宝。

徐霞客(1587--1641年3月8日),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他30多年来,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他在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对地质、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中国旅游日,从1985年提出:中国确定每年都有一个省、市、自治区作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到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42号文正式批复,同意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为“中国旅游日”。历时26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2011年4月12日,国家旅游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的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口号简单明快,响亮有力,易于上口,高度概括了“中国旅游日”的主题理念,旨在倡导更多的国人走出家门,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高生活品质。

从2011年确定“中国旅游日”之后,每年都有活动主题。2024年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畅游中国幸福生活”。主题日活动为旅游日当天即5月19日;主题周活动(5月13日--18日);主题月活动(5月1日--31日);“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推广活动,通过4种形式开展,即开展官方平台宣传、网络在线直播、手机短信推广和多渠道传播活动,足见国家对旅游的重视程度,以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旅游节”里话旅游。旅游,是结合自己的喜好,主动挖掘尚未熟知的目的地,获得更独特的体验;旅游是一种情绪消费,远离居住地的旅游愈发成为人们舒缓心境、重获力量的重要目的;旅游是综合性朝阳产业,它带动性强,新时代的旅游已成为人们的学习、成长和主要生活方式,也是促进文化保护、传承、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所谓“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等,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结合起来即为“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值此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回忆自己40多年的旅游经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对旅游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悟:

旅游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

旅游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奇特;观看人文景观,感受历史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给自己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课。

旅游可以改变心态,拥抱未知;改变生活,拥抱世界。感受美,追求梦想,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久违的感动,没有任何的约束,懂得了经历,才是真实的,拥有才是自己的。在旅游中学会成长,学会坚强,微笑的面对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寻找快乐。旅游既可以在景点驻足,又可以去游山玩水。在郁闷时,旅游还可以散散心,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接触来自各方的陌生人,历经耳闻目睹,印象会更加深刻。其实,人生的快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寻找或者创造。

旅行是一场自我救赎的过程,让我们在繁华的都市,美丽的景点中寻找内心深处的平和点、平衡点和快乐点。

旅行是人生的一场盛宴,它让我们感受世界的宽广与美好,沐浴在阳光和大自然的怀抱,多一点惬意,多一点温馨,多一点快乐。

旅行是一种修行,在旅途中我们会不断地去探索、尝试、体验、感悟,从而让我们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丰富和深刻。踏遍天下,阅尽千帆,旅行成为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修行。

每一次的旅行,使我们学会了坚韧和毅力,同时领略了自然的壮美和无尽的多样性;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内心的觉醒,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以后日子的美好回忆,是茶余饭后咀嚼品味的佐料,会让你谈吐变丰富,气场越恢弘,人格有魅力。

最后引用明末画家董其昌的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还有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一段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开悟。这两段话阐述了理论与实践、读书与旅游、他人与自己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充分说明旅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