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酒探中华古文明

在中国酒业协会黍酿博物馆策展会上

以流了4000余年没断流的代州老黄酒为文物载体,以承载万年历史时光,“五谷之首黍为上”的碳化黍为材料,研究古老的中华农耕文明,是在坚持“第二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是建设专业特色小镇代县黄酒小镇,实现乡村振兴中雁门王酒堡的历史担当和新时代贡献。酒探古国时代自然观文明--古国形成、酒分阶层

古国时代(距今5800年一距今3500年)王朝时代(距今3800年一距今3500年)

在这两个阶段中黍的驯化已经完成进入大面积种植,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9个方面本质要求之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代州黄酒是中国老酒,中国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包括代州老黄酒在内的中国酒主料就是“五谷之首黍为上”中的黍。据农业考古专家介绍:黍是我国先民最早驯化并大面积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农业文化遗产中考古资料数据最系统最完整的“唯一”。

在先民驯化黍及黍加工产品-中国酒,包括代州老黄酒在内的诞生及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古老的自然观文明重要内容。一是礼敬天地诸神方式,表达人敬重自然的虔诚之心。二是用“占卜问神”和“农时节气”方式表达顺应自然、遵守自然规律的坚定自信和自觉。三是以保护山川河谷诸神领地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绝对范围和保护范围,在“神”定的范围内,人不能毁一草一木,畜不能跨入半步。四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人和神共乐共舞、“天人合一”。

先民们在开犁播种前、在田间管理中和秋收粮食入库后,均要在祭祀场所中搞祭祀活动。

酒和酒精对人体的作用,再加上祭祀神秘庄重的环境,实现了先民们敬重自然理念的升华,实现了遵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的文化自觉,实现了划分生态保护区,保护各神灵领地的文化自信,实现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沉浸式体验。

包括代州黄酒在内的中国酒,在古国时代作为珍贵而崇高的祭天地诸神“牺牲”,在“理念”和作为转换节点上充当了转换器,实现了先民们从古老自然观“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上面的行动转化。而古老的黍酒(今天的黄酒)有资格担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到生产生活实践转化的转化器,因为它自身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始生态产品。当第一流古黍酒,或是由人工酿造,或是自然发酵流到先民口中时,古黍和古黍酒就成了中华农耕文明的载体,就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文物本体,就成了古国时代承载着中华先民自然观文明、农耕文明的活着并延续至今的文物。

今天酒堡的代州老黄酒文化研究和弘扬工作就是做新文化建设工作,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担当。

酒探两汉文景之治--粮为民本、民为邦本

代王是上古时代封建帝王设置的一个五位爵号,有县、郡、州三个等级,分封给自己的子孙或异姓“开国级”功臣。

西汉初的四皇子刘恒,在8岁时被父皇刘邦封为代王,并随母亲薄太后迁出京都长安到苦寒战乱的代地就国。随刘邦打天下建立西汉帝国的陈豨是开国将领之一,因功受封阳夏侯,“白登之围”后政任代相,统领精兵,据守北部赵代边疆,防匈奴乱边侵扰,后在戍雁门关外的韩王策动下,举旗造反,公然与匈奴联手反汉,自封代王。这件事始于汉高帝10年9月,结束于汉高帝12年冬,结果是陈豨遭到周勃、樊哙的合攻,兵败今雁门关东的大同市灵丘,最后为公孙耳追杀。

平息陈豨叛乱后,从前线返至洛阳的刘邦还未归长安,就封儿子刘恒为代王,刘恒生身之母薄姬为代王太后,母子俩接旨后即刻就国。刘恒做了15年的代王,经过历练治代、富代有功,誉满京都内外,最终上大位,做了大汉第五位皇帝,成为开创“文景之治”的孝文皇帝。

无独有偶,历1849年后,诞生于云中郡盛乐县的鲜卑人拓跋珪又以代王的身份转战20余年,于公元398年(宣始3年)立国大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成功实现了由代王向皇帝的飞跃性转化。

刘恒和拓跋珪的身份转化都发生在以雁门关为核心的古代地幅圆之内。所以,古代国是西汉和北魏的潜龙之地,古代地是“潜龙”变“飞龙”的培训实验之地、经历和历练之地。

刘恒任代王,15年的培训和历练可以用三碗代州老黄酒总结归纳。

代王刘恒的第一碗代州老黄酒--平安酒。刘恒受封第2年,刘邦逝世,吕氏集团开始诛杀其他皇兄皇弟的宫臣内斗,遗臭万年的是吕后的“人口”之患。代国虽为苦寒边地,加之匈奴常常掳掠,但不为吕氏集团所关注,代王太后薄氏和代王刘恒饮了一碗平安酒。

代王刘恒的第二碗代州老黄酒--功勋酒。代王刘恒治代有功,其母代王太后薄氏功绩更大。薄氏原为魏王豹夫人,与入汉宫后的历史名女人管夫人、赵子儿齐名。薄氏儿子刘恒做皇帝后,名声更隆,独占青史一节。

刘恒代王在任上推行和实施与民休息政策,薄赋轻役、重视农业,雁门关、飞狐峪等地开关通市,与匈奴通婚和亲,本人谦恭谨慎,低调无为,颇得民心。

此间,经15年的磨炼和砥砺前行,刘恒和母亲积累了治理穷国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领导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本国策和经导艺术,为实现日后的“文景之治”历史性进步,做足做实了“无为而治”的底功。这个底功体现在一个“酒”字上。粮食丰收了,人们有饭吃,人心才会安实,五畜才会兴旺,社会稳定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才有酒(好酒)敬神,与天地沟通。

粮食丰收了,才有原料做酒,酒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广交朋友,化解心结,增加文化认同、文明互鉴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关内汉民族与关外匈奴民族的团结。

粮食是出雁门关与匈奴民族通商的物流主体,而酒更是马背民族一日也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须品。代州老黄酒活化着雁门关,强化着雁门关,雁门关强,则代国强。

汉孝文帝刘恒的第三碗代州老黄酒--四望雁门酒。治大国如烹小鲜,对孝文帝刘恒治理大汉帝国来讲,代国就是“小鲜”,烹小鲜时的经历和历程会给解决问题的启示、智慧,所以他在宫中仍喜欢代州老黄酒,独饮、独酌、独思,四望雁门这块实验实习基地、潜龙之地。代县现有刘恒的文物点有皇帝庙、薄村、段景村,文物点上故事多多。

酒探雁门民间信仰--礼仪共己、社会稳定

雁门关南北的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原始文明特质和内容丰富而特色鲜明,古国时代祭祀文化基因原汁原味。民间信仰中的特质内涵与人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相交相触,再以特定食品+代州黄酒的方式在自然生命的节点上演绎一番,酒+特定食品就是代州老黄酒和酿造代州老黄酒的黍,黍即做油炸糕的黍米面-黄米面。

黍,是先民最早驯化的农作物,黄酒是黍的深加工一级产品。黍和代州老黄酒源自最古老的农耕文明,从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走来,所以它和人的生命相交相融。在每个生命节点上出现并充当主角,这不仅仅固化了人类发展历史的轨迹,也以“微缩”、“重演”的方式划出了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痕迹。

人的生命轨迹和生命节点如下图所示。

人一诞生,在进职场之前或在职场刚立足这个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基本知识、社会公理、职业技术,那么就有弱冠礼、乡酒礼(成人礼)、小登科礼(婚姻)、大登科(科举)、入职守礼仪和庆典。无论是生日和成人礼仪宴中,还是在升学入职庆贺宴上,无一例外的是主食是油糕,黄酒质量的高度是宴会档次的高度。

人生的后半段从成家立业始至颐养天年,有这样几个节点:职务的升迁,事业的初成、再成,二代的成长,宅院的初建、扩建,家庭所处社会圈层的初破、再破。在这些节点上,主人一般要举办隆重大型的质高量足的酒宴酒会,这些酒会宴会无一例外的主食仍是油炸糕,餐食的标准,仍是用代州黄酒质量的高低、酒器外的包装、酿造和贮藏的时间来体现。

糕中有我们中华民族先民中的寓意和期盼--“步步高”,代州老黄酒、中国酒中也有先民们的寓意和期盼--“久久为功”、天长地久”。而传承使用至今的两样食品油炸糕和代州老黄酒都源自一个古老的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农作物黍。

黍,从中华文明“元点”中诞生,它被驯化且有丰富的产量,我们祖先才有了农耕旱作农业,才有了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城镇化(筑城定居),才了野落与聚落中的分化,聚落中的社会分化。人类从吃生食到吃熟食是一个巨大进步,从吃熟食到有酒贡神、敬老祖和有酒喝,又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是巨大的文明一步。(杨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