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与酒仙文化共舞

◆原雪瑞

黄酒,有着广袤深沉的黄土高原的醇厚,给人生命的馈赠;黄酒,有着九曲黄河十八弯的缱绻,让人忘情陶醉;黄酒,有着古建屋脊黄色龙饰的高贵,令人自信豪迈。黄酒,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其实与中国的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酒仙文化作为道家文化的组成,从没有视黄酒为忌物,不像佛家戒酒那般另类教条,在道家黄酒常常被视为一种能够沟通天地、凝聚精气神的媒介。据考古专家认为,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来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陶器中,就有甲骨文、金文中的“酉”字,古义为“酒”字。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在丹道中,将琼浆酒视为修炼的加持,从而达到心身合一的境界。过去道家的琼浆酒如今叫做配制酒,实际源自于古代道家文化中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修炼方法的探索。据考证,商朝时期酿造酒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活动,琼浆酒便在此时诞生,开始向民间延伸。在《尚书》中记载了当时酿造酒所使用的原料、工艺和祭酒仪式,其中就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商朝时期人们对琼浆酒的重视,而琼浆酒就是现在黄酒的雏形。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形容琼浆酒“色如琼玉,香若幽兰,入口滑爽,回味悠长”。充分说明琼浆酒发展至汉代市场有了进一步繁荣,酿造技艺取得长足进步。隋代薛道衡的《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中写道:“共酌琼酥酒,同倾鸚鵡杯。”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宴饮场面,在宋代酒业专著《酒名记》中又有“代州金波又琼酥”的记载,在时间的转场里,黄酒一次次被推向峰巅。宋时晏几道《玉楼春》词更让人忍俊不禁:“琼酥酒面风吹醒,一缕斜红临晚镜。”真的是腻胭脂红处红如血。元代张可久以《落梅风·席上为真士陈玉林作》曲不甘人后,将黄酒与明月融合作景:“销金党家何处也,搅琼酥惠船明月。”字字铿锵,画面静美。明代杨慎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琼浆玉液酒被视为高雅的象征,专门供应给贵族和皇室成员享用。清代道光皇帝也在文献中称赞琼浆玉液酒作为养生酒的优美:“瓷色沉香,琼浆玉液,列于瑶台,宜志洋洋”。作为黄酒类系列在《庄子·达生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慑。”在道家看来,黄酒利于精气神聚集全身,具有助人下意识地进入自然无为、自由逍遥的最高人生境界之功能。

道家为何如此钟爱黄酒?原来原汁原味黄酒的酿造过程体现了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据四达酒业总经理李全锁讲,传统黄酒的工艺属于自然发酵,借助天然微生物进行酿造,尊重自然规律,讲究物料水源纯天然,不强行干预,这与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理念相吻合。代州黄酒汲取本地金波泉、玉液泉的地蕴气息、天道日月的垂怜眷顾和酒仙庙的灵性能量,使酒具备更加丰富和独特的能量加持,备受修道者青睐。其次,黄酒在道家修行中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道家注重内练功夫,适量饮用黄酒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帮助修行者放松身心,达到一种宁静、虚无的状态,有助于修行者内功的精进。据《本草纲目》载,黄酒以其独特的原料和制作工艺,在调理人体气血、滋养心脾、强壮肌体等方面有显著功效。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金波沉醉雁门州,端有人间六月秋”的诗句,正好反映的是代州黄酒“金波”的功效。2008年,代县黄酒酿造技艺成功入选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道教仙真中甚至有仙真因酒而得度者。传说全真派道教祖师爷吕洞宾在唐未、五代之际,少习举业,两举进士不第。后游长安,在酒肆中得遇钟离权祖师指点,在虚无打坐中得受长生久视之术而得道成仙。今代县马站玉皇阁东楼纯阳宫供奉吕祖爷(吕洞宾),代县峨口木角村有吕祖庙,相传吕洞宾北上途径代州时,留下灵应仙迹。那么,现在位居代州古城西南街的酒仙庙和酒仙钟离权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酒仙庙,庙不大,却是全国除了承德酒仙庙外,目前唯一的一座创建年代最早的酒仙庙。它尽管建筑形制规格不是很高,属于民办性质,其维修时间比承德酒仙庙创建年代还早。当下遗存断代应为明末清初。虽说风格简约,却有代州武庙的影子,前献殿后正殿,礼治秩序分明,一进院落布局规整。一棵没人敢动的老榆树依着天性生长着,主干亭亭直立,仿若撑起一把硕大无朋的绿伞,为这片神圣的空间遮风挡雨。远看宛如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婀娜多姿般尽情展现着其迷人的神韵,两根结实的侧枝斜逸而出,恰似一双张开的玉臂,凌空欲飞。树皮纵横交错之纹理,犹如岁月镌刻的修行印记,为其增添了几分沧桑而又神秘的韵味。精心织构的枝叶蓬勃生发,宛如翠色的云霞落满玉身。整个望去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精心勾勒而成的一幅冷艳画卷。微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宛若在浅吟低唱着一曲古老而又悠远的传奇道情。足下一通古碑,似随身携带的一件得心应手的法器,相互依傍。以前城关公社在这里办过公,电机厂做过车床加工车间,零四零一工程队做过驻地,都视老榆树为邻居。谁也不欺负谁,大家相安无事。身后是商铺、酒缸房,隔道西毗澡堂,东与酒肆为邻。道士钟离权是这里的真正主人,不塑真身也让进来的商贾和游客不敢高声喧哗,神情肃然。因为钟离权是活在人间的酒仙,据说其法身酒葫芦不离身,四处游荡,专拣酒铺出入。宋代白玉蟾在《胡子嬴庵中偶题》中这样写道:道人惯吃胡麻饭,来到人间今几年。白玉楼前空夜月,黄金殿上起春烟。闲倾一盏中黄酒,闷扫千章内景篇。昨夜钟离传好语,教吾且作地行仙。钟离权的法器是芭蕉扇,是吕洞宾的师父,自然是道家的祖师爷。相传,他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道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今属陕西省)人,尝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被全真道尊为“正阳祖师”,列为“北五祖”之一。

据古籍记载,钟离权为五代、北宋年间人,曾为大将,因军事失利,看破名利,继入终南山幸遇东华祖师指点,后隐于晋州羊角山,密传道妙。吕洞宾由他点化成仙。民间相传,他出生时,其母亲梦中见有一位巨人忽然来到他家中。惊愕间,他就出生了。

刚出生时,长相奇特,比一般孩子大许多,就像正常人三岁的样子。到第七天时突然会说话。长大后,身形魁伟,仪表堂堂,在官中担任要职。后来,国家发生战争,他受命参战,因为受到奸人陷害,导致全军覆没。后入终南山访师。

在代州民间口口相传中,钟离权是一位道士,行为潇洒,嗜好喝酒,不修边幅,游来荡去,像一位安逸闲适的游客。钟离权时常显化,救苦救难于南北往来商民,众人感念之,修庙立像奉祀。关于钟离权的记载大多出现在《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中。在《全唐诗》中有其三绝:其一“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其二“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其三“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见清平有几人。”。据说到了宋代,他还曾露过面。《宋史·陈抟传》谓:陈尧咨不敢造次,悄悄问陈抟:这位是谁?陈老道说:钟离子也。陈抟生于唐末,是五代、宋初的著名道士。此事被载于正史,说明钟离权确有其人,还是位酒不离口、出口成偈的神仙。所以说,钟离权是代州酒仙庙的真正的酒仙。

代州酒仙庙在岁月的幽深之处,宛如一位沉睡的老者,静卧在时光的怀抱里,等待着有缘人的亲近。那古老的浓浓气息里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直让人心中对未知充满期待与敬畏。触摸酒仙庙斑驳的泥坯墙,如同翻开一本厚重的线装黄皮书,每一页都写满岁月里黄酒的故事和酒仙文化的氤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