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以工代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以工代赈主要包括使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等,主要目的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其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37.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在哪些地区安排使用?
答:以工代赈专项资金主要投向以脱贫县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并向原深度贫困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地区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地区倾斜。
38.以工代赈赈济模式有哪几类?
答:注重推广“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管护岗位开发”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综合赈济模式,尽最大可能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39.以工代赈项目对吸纳劳动力有哪些规定?
答:县级发改部门应督促指导以工代赈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和“就地就近就业”的要求,组织项目所在县域内的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加工程建设,并优先吸纳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救助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等群体。
40.国家生态帮扶政策有哪些?
答:持续落实好退耕还林农户补助、天然林和公益林范围内的集体林管护补助、造林合作社等政策,使脱贫地区群众获得政策性补助,增加收入。
41.驻村帮扶干部职责任务和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主要职责任务是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事服务。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动态监测帮扶,守牢防返贫底线;二是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抓好乡村建设,促进基层治理;四是建强村党组织,凝聚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