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感动
鼠年的春节,注定是个不平凡的节日。整个假期,人们都被来自武汉的疫情牵肠挂肚。昨天还是9720例感染者,今天早上醒来就成了11823例,着实叫人揪心。
当我正在微信上与同事们商量着要不要搞一场抗击疫情、民营企业献爱心的捐赠的时候,燕英就把电话打进了我的手机。
“主席,疫情这么厉害,我想代表毓泽农牧捐点款支持一下。”
平日里,这是一个不大愿意在公开场合露脸的年轻人,只知道带着一群人在大山里种他的黄芪。三年来,他把大几千万撒在了山圪梁梁上,一座三万亩的荒山硬是被他绿染满川,家乡的黄芪也被列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说起他的黄芪,他有一句口头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明眼人都知道,他的企业这几年只有投资没有收入。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要主动捐款。
我说,我去联系一下红十字会再决定怎么捐。他二话没说就给我微信上转来两万元。“这都啥时候了,还磨叽。我在山上呢,村里封了路,不让出进,你代表我,把钱捐出去。”这是他的风格,果断,霸气,不给人解释的余地。
得,先把宋总交待的事情落实了再说。
一件未了,李总的信息就来了:“咱工商联要不开个会,几位兼职主席商量一下捐款的事。”杨总的电话也来了:“这个月是我轮值,这次疫情防控咱工商联得有行动。”
疫情严峻,不便召集开会,李总提议建个主席议事群,线上讨论。疫情紧急,特事特办,钱要用在刀刃上。那就联系卫健局,看看全县疫情防控最需要什么。一通电话之后,孙局长告诉我最需要口罩,一只一次性医用口罩,他本人已经从大年初一戴到了大年初七。
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正是这些来自企业的兼职主席们一贯的作派。商量完毕,7位主席兵分两路。一路,火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口罩;一路,发倡议,带头动员民营企业为疫情防控献爱心。
倡议刚刚发出,振芳就发来微信:“大姐,帮我联系的买一批口罩,我要捐给防控一线。”在我眼里,这位兄弟刚强得叫人心疼。刚刚高中毕业,就凭着一双男子汉的臂膀接过了父亲留下的一座超市、近百万的债务、上初中的弟弟、多病的母亲和年迈的奶奶。十几年的商海滚打,他给弟弟成了家,为奶奶尽了孝,把超市经营成十年老店。他坚持着父亲的“兴民”宗旨,招牌不改,初心不改,企业再小再难,每年都要为乡亲们免费送挂历、送春联,县里的公益事业,几乎每一次都有他的身影。这个春节,他的兴民超市一直坚持营业,货源再紧俏,他都坚持平价销售,员工请假,他就带着妻子和弟弟一起当柜员。
让我没有想到的,还有久力和程兴。这是县里的大企业,平时交道并不多,除了几次企业观摩,再没有什么交集。更何况,这两个企业的负责人都是外地人,这个时候在不在代县也是个未知数。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沈总打来电话:“我们久力刚刚开完紧急董事会,今天下午去市红十字会捐200万,
县里我们再捐100万,员工们也在自发组织捐款,到时候我们一并捐给县里。”程兴的冯总不像个江苏人,说起话来爽快直接,反倒像个北方汉子:“疫情防控是国家大事,咱中国人不支持谁支持,我们程兴捐100万。”
就这样,短短两天,不到48小时,430余万元的捐款和物资就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捐赠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二平把1万元转到工作人员微信上,叮嘱我们务必替他捐给县红十字会。文质彬彬的赵总突然出现在现场,留下2万元又悄然离开。拿着1万元的生活物质清单,正丽一再解释:“这段时间超市货源紧、现金流少,捐这么点东西实在是拿不出手啊。”
说实话,这几年跟这些民营企业的老总们打交道,我真的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不容易。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咱两个人挣钱,养活一个孩子都觉得挺难。我们的民营企业,无论是哪个行业,他们都有一批员工要养活,一批产品要呵护,一批市场要供养,他们得像猎鹰一样,时刻保持警醒、寻找商机,他们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一个个看似光鲜的身影,其实比我们匆忙了好多,也艰辛了好多。他们的人生,每一位都称得上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
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哪怕是捐了一只口罩,都足以让我肃然起敬。钱和物,可以论价,真爱,从来无价。
简短的捐赠仪式结束,我以为我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一位陌生的男子却走进了我的办公室。简单的寒暄之后,他说他也是来捐款的。目送他离开之后,我突然间有一种想为他们说点什么的感觉。那就撰文以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