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绿色底板”打造“生态名片”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描绘“绿色底板”打造“生态名片”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8938号
第18938号:第04版 2022-07-05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描绘“绿色底板”打造“生态名片”

□梦瑶 小慧

海南坡鹿

海南长臂猿

雅加松

裳凤蝶

绯胸鹦鹉

清晨,从空中垂下的藤蔓郁郁葱葱,新生的蕨类植物攀附在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树上,海南长臂猿跃到雨林之上发出长鸣,当你踏入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仿佛来到了一处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热带雨林的盛衰消长不仅是地表自然环境变迁的反映,更直接影响人类生存条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启动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海南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强力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描绘海南绿色底板之余,无疑也为公众开启了一扇探知热带雨林奇观、感受基因宝库魅力的窗口。

强力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热带雨林不单是一个物产丰富的花园。它安静、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却不是圣地。这是行星上最好的战场,为生存每分钟都在进行着残酷的战争。”正如作家坎迪斯·米勒德在《疑惑之河》中所描述的那样,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一轮又一轮永无休止的生命律动中,浓缩着的是丛林的包罗万象。

然而我国热带雨林资源极其稀缺,总面积在200万到300万公顷之间,不足世界总面积的千分之二。相较之下,海南岛中部山区拥有着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生态价值显得弥足珍贵。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在中央和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强力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将建设国家公园确定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12个先导性项目之一,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四大标志之一。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拯救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的重大意义。2019年4月1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揭开新篇章。

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范围涉及五指山、琼中、白沙、保亭、乐东、东方、昌江、陵水、万宁9个市县。

范围之广,专业性之强,标准设置之高,意味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海南省委、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联合成立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体制试点,这种中央与省协作强力推进机制是全国首例,也为海南推进体制试点提供了强劲动力。海南省林业部门也将继续抓紧着手研究制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相关政策、办法、规程等,并积极争取中央、地方加大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支持力度,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稳妥推进生态搬迁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落地后,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生产保障的融合,让生态福利真正惠民?

“典型”探路是一个好办法。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村、坡告村,曾是全省唯一不通公路、电讯的村落,村民们步行2小时才能到达最近的公路,往返南开乡墟更需花费5个小时。由于生态核心区的“红线”不可触碰,再加上山高路远,两个村的产业发展工作一直难以开展。

经省、县有关领导多次调研,最终确定了生态搬迁的路子,在距离老村30多公里的牙和村,组建成新的村庄———银坡村。

生态搬迁,重点在“搬迁”,难点在“稳住”和“留下”。白沙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扶持银坡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展种养特色产业,并通过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置换、安置就业等方式,让搬迁群众生活有改善、生产有保障、享受公共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推广经验。

银坡村的搬迁成功模式,极大地鼓舞了有搬迁任务的市县。同样位于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渡江源头核心区,白沙南开乡高峰村于2019年9月启动生态搬迁工作。

稳妥搬迁,典型引路。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生态搬迁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试点搬迁,2019年9月1日启动白沙3个自然村共118户498人整体搬迁,预计2020年完成;第二步对保护区内剩余8个自然村352户1387人实施生态搬迁,计划2021年完成全部470户1885人生态搬迁。

生态搬迁是建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白沙,保亭、五指山、东方等市县也将实施少量生态搬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将围绕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合理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海南长臂猿保护拯救任重道远

“呜,呜,呜……”清晨6时许,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茂密雨林中,倏然传来几声猿啼。还未等人反应过来,如口哨般的清亮长音中,又多出几声颤音,音量由低渐高,继而响彻整片山谷。

几乎所有生活在霸王岭山区的村民们都知道,那是海南长臂猿睡醒了。

从多年的监测分析看,到20世纪70年代末,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剧减至4群7只到9只左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 UCN)列为“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

直到1980年霸王岭海南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到1988年晋升为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保护职责,一代又一代林业人接棒完成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改造、修复与保护工作,这几年熟悉而又悠长的猿叫声才变得愈发清晰。

目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达到4群30只,但保护拯救任重道远。在2016年到2019年实施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恢复工程,通过补植补种海南长臂猿喜食乡土树种,改善修复栖息地,正有效扩大这群海南特有灵长类动物的活动范围。

茂密枝桠纵横成网,构成复杂的植物群落结构与丰富的食物来源。在面积广袤的海南热带雨林,栖息着的远远不止海南长臂猿一种生物。除了坡鹿、野生兰花、金丝楠木、沉香等珍稀动植物,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及科研力量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新物种正不断被发现。

2019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宣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发现并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个特有新物种。

启动编织天地空一体化防护网

位于黎母岭山脉北端的鹦哥傲管理站,19名护林员管护着面积达7.5万亩的热带雨林核心保护区。

除了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正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探索更高效的保护管理模式。据了解,国家公园内林地将分成若干个4000亩/块的林班,结合奥维系统实现实时监控,使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护林员,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建立管护人员岗位责任栏,设立岗位区域分布图,管护面积、岗位班号,做到岗位面积全覆盖。

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同时肩负着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体验的责任,需要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支撑与资金扶持。

2020年1月5日,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正式组建。这是海南第一个国家公园科研机构,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发起共建,意味着将充分整合海南、北京乃至国内外的资源优势,聚集助力海南热带雨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和国家公园建设,也为研究院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提供了人脉和资源。

而海南也正期待着,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能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雄厚的绿色底板,为海南人民构筑幸福的绿色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充盈的绿色遗产,为全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精彩的“海南样本”。

(据人民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