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部署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国有企业提出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国资委直接领导和帮助支持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建机制、强功能、激活力,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走深走实。
改革,激荡着务林人奋进、求实、创新、发展的节拍,奏响了林海大地的时代旋律……
内蒙古森工集团办公楼 郦文生摄
在对标学习会上观摩学习 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党委宣传部提供
“瘦身”减负:打响改革与稳定双赢之战
制度,是破题之钥、治理之基;治理是运转之效、制度之能。
内蒙古森工集团以国企改革为契机,有力推进“1+N”政策体系落实落地,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成效。
只有脱胎换骨,才能脱颖而出。内蒙古森工集团牢牢把握大型国有特定功能类企业的功能定位,推动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出台了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第一议题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工作办法,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明确各治理主体全责边界,建立起了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新机制。
内蒙古森工集团恢复运营后,进行规范性文件废改立释工作,共梳理出1641件,废止857件,保留集团审批备案专项113项,制定出台了投资管控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工岗位绩效工资管理、经营业绩考核、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等内控制度106项,做到管理有规章、制定有依据、执行有监督、违规有追责。
2021年,全部完成集团直属全民所有制子企业公司制改制,制定或修订了公司章程、党建入章,19家重要子企业全部建立了董事会,落实了子企业董事会各项职权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实现了重要子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
追逐新目标,构建新蓝图。内蒙古森工集团开展二级子企业功能分类改革,将19家森工(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确定为生态保护类,10家产业类子企业确定为商业竞争类,16家事业单位确定为功能保障类单位,分类开展授权放权,试行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组织开展“总部机关化”专项整治,压缩管层级,减少到22个,管理岗位人员压减32.6%。开展三级子公司专项治理,清理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开发潜力、吊销未注销“僵尸企业”和长期分红参股子分公司,完成清退注销133户,完成了产权占有登记和公司制改制工作。
实现剥离森工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本收官。20世纪90年代,为破解资源危机、经济危困“两危”困境,实施了流通业、服务业、建筑业、农牧业等132户中小企业破产重组、主辅分离,累计一次性安置9.6万人。
通过国有林区改革,内蒙古森工集团理顺了林区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归位,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奠定了基础。
2021年,内蒙古森工集团直属29家子企业应建尽建董事会20家全部完成。完成了117名各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及员工招聘,遵循总量控制、按需用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人岗相适原则,新招录的512名全日制本科以上人才,全部采用市场化方式公开招聘,集团15个部门、74个管理岗位人员全部采用公开遴选、竞争上岗方式招聘。
召开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 阿里河森工公司党委宣传部提供
创新“破门”:铸就内生活力的“发动机”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7.02万公顷,森林蓄积9.41亿立方米,水资源161亿立方米,良好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在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色引领绿色、绿色筑牢红色,是内蒙古森工集团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力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不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立足林区战略定位、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围绕自治区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加快国有资本向现代能源经济、绿色森林食药、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布局,聚焦生态保护建设主责主业,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内蒙古森工集团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坚持把保护和培育好森林资源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湿地、植被、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6160亿元/年,森林资源稳步恢复、稳定增长,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为守好大兴安岭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贡献力量。
改革中,内蒙古森工集团通过探索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市场化发展,构建了苗木培育、旅游康养、森林食品、森林碳汇、种植养殖五大产业体系,统筹兼顾,各项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内蒙古森工集团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新机制,明确了培育产业项目重点,加强创新驱动,建设特色经济林16万亩,培育金莲花、芍药等道地药材1.7万亩;规范化、市场化交易碳汇项目13笔,实现销售额2570万元;大力推动西伯利亚红松经济林苗木培育,整合林区旅游景区、林下产品资源,计划引进战略投资者,带动林区旅游景区、森林食品等品牌升级。
红利在改革的潜移默化中释放。“冷极”森林食品进驻中粮集团销售平台,大力推进大兴安岭黑木耳“蒙字标”标准体系建设;阿尔山森工公司打造大果沙棘种植基地、吉文森工公司建设北五味子培植基地、根河森工公司打造驯鹿繁育基地……内蒙古森工集团产业由“一林独大”逐渐走向“五指成拳”。
截至目前,内蒙古森工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00项重点改革任务总体完成进度达到94%,剩余6项完成进度超过50%。
舵稳且奋楫,风劲正扬帆。随着一项项改革发展举措不断落地落细,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改革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稳。三年间,内蒙古森工集团主动担当作为,着力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地完成改革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向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目标不断迈进……
(本报记者 米何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