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凝聚强大精神合力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文化铸魂凝聚强大精神合力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号外
号外:第47-48版 2022-07-25

文化铸魂凝聚强大精神合力

———内蒙古森工集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个地区的发展史是一部文化史。从“因林而建”到“因林而兴”,林区开发建设70年来,从未停止文化建设,兴安大地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文艺汇演 刘宏伟摄

慰问演出 大兴安岭乌兰牧骑提供

文艺演出 杜凤明摄

为驻地部队演出 大兴安岭乌兰牧骑提供

职工篮球赛 高山摄

拔河比赛 王刚摄

足球比赛 赵兴祖摄

星光闪耀大兴安岭

1961年,应乌兰夫邀请,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翁独健、韩儒林、刘大年、王冶秋、金灿然等人组成“民族历史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和著名作家、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带队,著名作家、戏剧家老舍、曹禺,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教授吴组缃,作家端木蕻良、陆柱国,音乐家吕骥,画家林风眠、谢雅柳,摄影家郑景康等文化名人组成的“中央文化访问团”分别于8月7日、8月29日来到大兴安岭,以考察团的形式,边走边看,创作出了大量诗歌、文章,成为林区文化史上的盛事。

1963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将这些作家、学者著述的文字编辑成书,出版散文集《远域新天》、诗集《碧野春风》,以及画集。当中影响长久的传世名篇当属老舍的《内蒙风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

老舍与翦伯赞的文章都发表于同年的《人民日报》,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老舍的《内蒙风光》中的《草原》《林海》两节,入选小学教材;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文章中“大兴安岭是中国历史上的幽静后院”一说至今仍广为引用。

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名作家乔雪竹来到图里河林区采风,以林区风土人情为基础进行了大量创作,其中两部小说改编成电影陆续搬上了荧幕。1984年,演员刘晓庆、张国民主演的电影《北国红豆》在林区开拍,并于当年上映,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演员李秀明、丁嘉丽主演的电影《山林中头一个女人》在小说创作地———图里河林业局西尼气林场举行首映仪式。从书籍到电影,内蒙古大兴安岭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底色,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文化风韵。林区70年的开发建设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森工文化、林俗文化,并不断赋予林区各类文化形态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为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需要,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持续实施“内蒙古大兴安岭”品牌塑造工程,提高全社会对林区重要生态作用的认识和重大生态贡献的认同,进一步挖掘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为核心的历史作用、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林区文化软实力。

2012年以来,林区大力推进以林业题材影视作品为代表的文化精品创作,不断提升林区知名度、美誉度。李青松、赵冬苓、萨娜等作家、编剧先后到林区采风创作。2019年9月4日,关仁山、肖亦农、胡平等21位长篇小说作家、16名作家深入根河林区开展文学实践活动,多位作家作品集中在《民族文学》杂志发表。

2012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国家艺术采风团,深入阿尔山、乌尔旗汉、图里河、根河、莫尔道嘎等地采风创作。2021年5月,中国摄影报在毕拉河举办首届“自然中国”林业生态摄影研讨会和“绝美绮丽处秘境毕拉河”全国摄影大赛。9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与阿尔山森工公司协议共建书画生态艺术基地。10月,内蒙古森工集团再次联合中国摄影报举办“绿色兴安千里画卷”摄影展,助力打造“世界地标性旅游目的地、独具中国北疆特色森林康养(研学)综合体”。

2021年,首部全景式展现林区开发建设历程的电影《海林都之燃情岁月》在根河、图里河林区取景拍摄。在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拍摄的电影《莫尔道嘎》获第二十届纽约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林区文化实力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

汇聚森林文化力量

2018年11月23日晚,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灯光璀璨、歌声悠扬,“向乌兰牧骑致敬”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专题演出《绿色长城》在雄壮的喊山号子中拉开帷幕。

《绿色长城》大型主题文艺专场演出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的“向乌兰牧骑致敬”惠民演出系列活动之一。演出分“远山记忆”“森林情怀”“岭上家园”“林海放歌”4个篇章,90%以上的节目来源于反映林区生产生活的再创作,演绎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改革开放40年来,林区从“砍树”到“看树”的艰辛历程,再到生态保护建设新时期万千务林人护林守绿的庄严承诺。

1952年,在林区开发建设热潮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文工团作为林区唯一一个专业文化团体应运而生。他们在林海深处、务林人身边,传递着党的声音、歌颂林区建设、赞美林业工人。成立70年来,累计深入基层演出5000余场,观众达360余万人次,被誉为“林区的心连心艺术团”“林海雪原的红色文艺轻骑兵”。2018年9月9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文工团授旗挂牌,正式更名为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

多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从未停止过传承和发扬森林文化的脚步。早在20世纪90年代,为丰富一线职工生活,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大力培育森林文化,举办林区“林海艺术节”,以大型系列文化活动为引领,“文化大篷车”“森林轻骑文艺队”常年走山场、下基层、入一线,用自编自演的节目,丰富和满足了林区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

林区摄影家王瑞臣的作品《莽莽大兴安岭》获得“I PA第七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丝带奖;

一线防扑火职工创作的《森林卫士之歌》,在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劳动最美丽———一线工人故事会”系列活动成果评选中荣获最佳创作奖,并被邀请赴北京活动现场展演;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职工原创歌曲《请到莫尔道嘎来》荣获第二届“全国最美企业之声”评选金奖,《莫尔道嘎最风流》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最美企业之声”十大企业歌曲金奖之一;

绰尔森工公司职工包秋丽在无声的世界中,精心专研剪纸技艺,作品入选“剪纸助力精准脱贫”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第二届全国大型微展暨剪纸书册,抗击疫情题材的剪纸作品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下,林区本土职工文化创作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大量极具林业特色的诗歌、散文、原创歌曲、摄影、书画等文艺作品喷薄而出,诞生了许多精品之作。

绘就兴安绚丽画卷

“2022不一般,林区人民大联欢,开发建设70庆,高兴……”7月15日,克一河森工公司举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场文化月活动,霍都齐林场职工自创的三句半表演,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语言,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多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林区各种文化宣传团体为依托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各级工会组织分时段、有重点地开展群众性系列文化体育活动。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深入开展建职工书屋、送文化、送文艺“一建双送”活动,并由送文艺、送报刊图书,逐渐扩大到为林场、管护站、瞭望塔、森林防火靠前驻防点等送服务、送文艺、送致富信息等。19个森工(林业)公司和相关企事业工会用自编自演的节目和爱心服务,丰富山场一线工人精神文化生活,每年开展送文化100余场次。相继举办了“兴安杯”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端午万人登山、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坚持文化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文化服务供给更加多样。广泛开展“书香润林海”、“美丽林区·书声琅琅”等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图书室、阅览室等,组织开展读书分享会、网络读书会、红色经典品读会等读书活动;先后拍摄录制“读书与人生”“读书与工作”“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家教”等多期电视读书节目。春季森林防火期,在防灭火战线干部职工中开展“晚间读书分享会”,让人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在林区蔚然成风。

目前,林区已建成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5个,林区职工书屋48个,局场两级职工书屋(图书室)173个,拥有图书429760册。职工文化宫25个。建有文化广场、职工文化馆、会展中心以及健身、休闲娱乐、体育场馆等各类文化场馆(所)300余处、配套设备1500余台(套),在场科级单位共建立综合性职工文化室82处,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坚持精品创作工程和文化传承同步推进,先后推出《壮美大兴安》《大岭长歌》等林区形象宣传片,举办《光辉的历程》《共和国的绿色脊梁》《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等主题图片展,编撰《名家笔下的大兴安岭》《北疆之声》系列丛书等书籍,举办了《我和我的祖国》大型快闪活动,并推出一大批林区原创歌曲M V,切实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以文化助推林区产业发展,通过挖掘和打造大兴安岭的自然景观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林俗文化,融合区域内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创新打造森林生态文化产业业态,推衍出独具林区特色的森林游、冰雪游、湿地游、历史游、探险游等。成功举办内蒙古大兴安岭金秋摄影节、金秋赏山节、森林美食节等文旅结合活动。对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百年老村”太平林场进行梳理打造,整理出了“于家大院”“地下党支部”“百年老屋”等旅游文化场地。在绰尔森工公司召开锡伯族历史文化论证会,论实绰尔林区为锡伯族原住地。库都尔森工公司着力挖掘江源文化,联合专家组对库都尔河流域进行探源科考,论证库都尔河是黑龙江中国侧源头,为林区生态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核心价值观植根山水间

多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坚持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性任务,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立足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在图里河森工公司刘少奇主席纪念林、林区开发建设先驱者杰尔格勒骨灰撒葬地、绰源森工公司日军侵华空军基地遗址、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崔曾女纪念林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引导教育林区干部职工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为建设和谐美丽林区贡献力量。截至2021年底,林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举办各类教育活动1200余场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10万人次。

坚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2021年7月,制定下发《内蒙古森工集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管理办法》,对林区文明单位、文明林场和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进行规范。并创建全国文明单位5个,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10个,自治区文明单位28个。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上,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以报、网、微信、微博等两级传媒为平台,持续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宣传,设置24字核心价值观宣传板1800余块(幅),文化墙、文化长廊1000余延长米。开展“百年森工务林情”系列教育活动,回顾和再现林区开发建设的光辉历史、巨大成就、风雨沧桑和荣辱今昔,激发干部职工对老一辈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在《林海日报》开设“唱响主旋律践行价值观”专栏,展现林区各单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成果,展示务林人的精神风貌。如今,公益广告宣传、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林区已形成常态化。

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林区成立并注册文明实践中心33个,文明实践所335个,通过“需求管理员”架起职工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之间的桥梁。各实践中心积极培育“我帮你”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我是党员·我帮你”“我是共青团员·我帮你”“我是技术能手·我帮你”等系列“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

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林区从2010年开始每两年由职工群众自下而上逐级、分类推荐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出“敬业奉献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和“自强不息模范”等奖项。目前,道德模范评选已开展5届,累计100余人获得林区道德模范称号,6个单位获得林区道德模范先进集体,激励和引导林区职工群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推动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良好风尚。

展开林区开发建设波澜壮阔的文化建设长卷,斑斓多彩的文化底色映入眼帘。在这片文化沃土上,内蒙古森工集团一路踏歌而行。在新的起点上,内蒙古森工集团正以文化之魂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报记者 赵兴祖)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