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
植树
成林
“栽下一棵树,就许下了一个愿望,无数的希望聚在一起,就能给子孙留下一片绿荫,留一份念想,我也就没白在林区干一辈子。”这是李庶坤时常说的一句话。
1991年,已从大杨树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岗位退休回家的李庶坤,做出了一个让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每年义务植树1000株。2000年,他又提出每年坚持植树1500株。直至2011年2月,李庶坤老人去世,共义务植树25000株。
这位老党员,被林区人亲切地称为大兴安岭的“马永顺”。他用一颗赤子丹心谱就了绿海华章,以不老的激情点亮了一片绿色的希望。
花甲之年义务造林
李庶坤老人身材瘦小,花白的头发,有着一双筋骨突出的手、一张写满风霜的脸庞。不到40平方米的低矮小屋内,摆放的是四五十年代的老式家具和一台12英寸的老式电视机,这就是他的家。多年来,这位老党员将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义务植树上。
1991年,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正进行百万亩人工林建设,65岁的李庶坤主动请缨,参加义务造林。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年1000株的植树任务,并要求确保90%以上的成活率。到了1998年,老人栽下的近万棵树苗已是一片小有规模的树林。
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喜讯让李庶坤老人更加激动,他又把每年义务造林任务增加到了1500株,并在向党组织上交的思想汇报中,写下了“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誓言:“到2006年,我80岁,正好能栽2万棵树,我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保重身体,勤锻炼,争取活到80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庶坤老人每天坚持跑步锻炼,投身于种树、锄草、挖护林沟、垒护林墙各道造林工序中,看护着小树苗一天天茁壮成长。2007年,已过80岁的李庶坤老人开始义务造林的第三步:“只要我身体条件好,能劳动,我就坚持植树造林不止,力争多栽树、栽好树,为了这个目标我要争取活到90岁。”
死后骨灰要撒进造林地
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生态功能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每年适宜栽树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抢在春夏之交的几天内完成。每到这时,李庶坤老人早晨5点就起床上山植树,午饭就在山上简单地吃点干粮,每天都干到夜幕降临才收工。
2001年3月中旬,积雪消融,又到了造林季节,老人却得了胆囊炎。家人都劝他赶紧到医院治疗,可老人担心错过春造最佳的顶浆期,只口服了一些消炎药,依然到造林地清理地被物。4月17日,李庶坤老人的病情加重,在子女的再三劝说下,才到哈医大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告诉家人:“再晚来3天就会危及生命了。”仅住了17天医院的老人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在术后伤口尚未完全愈合的情况下就出院了。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前往苗圃取苗到山上植树,家人看着心疼,只好帮他一起完成了当年1500株的造林任务。
2004年初春的一天清晨,李庶坤老人突然发现林子里的几千株树苗被牛羊啃了,他眼含泪花。为了更好地看护林子,老人自己编写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去送,制作了9块宣传牌放在造林地里,在造林地周围挖了一条深1米、宽1米、长达400多米的护林沟,并在沟边栽上苗木形成了护林带。
活着,造林不止。死后,要倾情守护。李庶坤老人太爱这片造林地了,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死后要把我的骨灰撒到造林地里,继续做保护森林的卫士!”
都是为了娃娃们
2002年开始,李庶坤老人除了义务植树,又义务担起了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关工委的工作,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分管关心下一代宣传教育工作。从此,这位老人又热忱的奔忙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中。
一天,李庶坤在电视里看到百岁老人孙毅还在做关工委工作,他感到自己所做的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力度还很不够,应该努力工作。200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纪念日那天,老人家开始用自己买的话筒,和大杨树林中、林小的学生一起走上街头宣传雷锋精神。从此,每年的3月5日,学生放学时间,老人都会来到学校门口为学生们宣讲雷锋先进事迹、方志敏和董存瑞等英雄事迹,教育学生们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他们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在公共汽车上,在市场、商场等人口密集场所,也经常出现李庶坤向人们宣讲雷锋精神、宣传生态知识的身影。
为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雷锋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及职工群众不断地受到教育,李庶坤又在印刷厂印制40本《革命英雄人物故事绘画丛书———雷锋》小册子,发放给公司30个单位和部门。为开展好对青少年及广大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老人家多方面学习和收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革命先烈、以及近代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杰出人物事迹,来丰富和提高自己。
有人问他,你这么大岁数了,天冷风大的,图个啥?老人笑着说:“我栽树、做关工委的工作,都是为了娃娃们,为我们的下一代能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宣讲得熟了,老人家不看讲稿,声情并茂,身边总是围满了听众,成为街头一处文明的胜景。
夕阳红遍了山岗,衬着漫山的荫荫翠绿,李庶坤老人满脸刀刻般的皱纹笑成了灿烂的花朵,映亮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漫漫征程。
如今,苗成木、树成林,李庶坤老人亲手种植的那片绿色林海已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本报记者 张淳源)
(本版图片均由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