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红松人工林
赵光仪老师选择西伯利亚红松造林场地 赵博生供图
技术人员做装苗换床示范
阿龙山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北坡,这里冬季寒冷干燥,山上枯枝一片,满目灰蒙。而近几年的冬季,山里也能看到一片片的绿色,这片绿是西伯利亚红松赋予的。然而,对于一辈子跟树打交道的林区人来说,种下这片特殊的绿色,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西伯利亚红松是一个集用材、坚果、粮油、保健为一体的优良树种,其寿命长,生长后劲足,树种极其耐寒,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1990年,东北林业大学赵光仪教授在阿龙山森工公司开始引进种子并育苗,1994年开始造林。经过阿龙山森工公司20多年的育苗、栽植、培育,以及对西伯利亚红松部分种群的引种苗期试验研究,证明了西伯利亚红松对改善林区树种结构单一、提高林分蓄积量有着重要意义。
阿龙山森工公司西伯利亚红松的引进凝结着几代务林人的付出与希望。曾经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和栽植的赵光仪、候爱菊、张海廷教授等现已年过九旬,但他们仍为西伯利亚红松良种繁育及造林技术推广建言献策,为培养西伯利亚红松后续研究尽心竭力。
阿龙山森工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马立新是土生土长的阿龙山人,也是阿龙山森工公司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带头人,对森林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告诉记者,停伐后,生态保护建设成为了林区的主责主业,林区树种结构单一,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是常见树种,1990年西伯利亚红松的引种和种植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于是,自2012年森林经营管理部成立以来,他们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开始寻找20年前栽植的西伯利亚红松,喜人的是,经过努力找到了6块已经成林的西伯利亚红松。目前,野外引种栽植的1.5万株西伯利亚红松已经成林,是林区最大片的西伯利亚红松人工林。
马立新一直珍藏着一本书———《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研究》,书的封面写道:此书是2014年8月27日,赵光仪教授在东北林业大学家中赠给我的,并嘱托一定要把西伯利亚红松之事做好,为子孙后代造福。泛黄纸张、满是补丁的封面、一页页被红笔标注的重点,马立新仔细研读书中的观点和论据,并结合阿龙山实际,将新疆阿尔泰山、俄罗斯阿巴坎、俄罗斯托木斯克、俄罗斯赤塔4个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在办公室的一个个自制苗床中开展育苗和苗木生长的试验对比,进行西伯利亚红松的良种试验。
立足西伯利亚红松研究与推广,2014年,阿龙山森工公司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小组通过科技攻关,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了西伯利亚红松的信息储存和科学技术信息化管理中,利用网络将每棵树的相关数据生成独立的二维码挂牌,实现了“互联网+”的网络管理模式,开创了林区营林工作“新常态”,并逐步建立了西伯利亚红松数据库。
2015年,阿龙山森工公司自筹资金100万元,到吉林汪清购买西伯利亚红松大苗50万株,经过2个多月的田间管理、大地驯化,当年上山造林栽植3万余亩;同年阿龙山森工公司在俄罗斯购买西伯利亚红松种子20吨,并进行了混砂窖藏催芽,种子催芽成活率达到90%以上,阿龙山森工公司西伯利亚红松窖藏催芽技术在林区率先取得成功。
2016年,阿龙山森工公司对在新疆阿尔泰采集的西伯利亚红松穗条2万余株进行嫁接,成活率达70%以上,个别已经结实。这一成果的应用,使西伯利亚红松提前结实成为可能。同年建立了306亩采穗圃,借鉴国内外经验,在红松上进行药物注射试验,促进其开花、结实。
2017年12月3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西伯利亚红松经营技术高级研讨会在阿龙山森工公司召开,俄罗斯西伯利亚红松培育专家以及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黑龙江林科所人员、兴安盟科研所负责人、林区各单位科研和营林技术员等共同研究和讨论西伯利亚红松这一珍贵树种的繁育和推广,奠定了西伯利亚红松坚实发展基础。
……
10年间,阿龙山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从购种、储藏,催芽、实验、嫁接、栽植、抚育等各项环节一丝不苟地工作,认真探索,刻苦钻研,在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低温混沙窖藏催芽法”成为林区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催芽首创,播种后出苗率90%,成活率97%,经3年观察,苗木保存率和成活率分别达到95%和92%。
2019年,“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发布暨第一届新时代班组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阿龙山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荣获“新时代最具影响力班组”。2020年和2021年,马立新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任为“林草乡土专家”和“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并多次获得林区劳动模范、森林经营先进个人、森林抚育先进个人称号。
2019年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集体照
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务林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在一代代务林人共同努力下,阿龙山森工公司西伯利亚红松良种繁育造林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推广,西伯利亚红松这一珍贵树种在大兴安岭安了家。
如今,阿龙山森工公司造林树种主要以西伯利亚红松和樟子松为主。2016年至2021年,阿龙山森工公司培育西伯利亚红松1000万株,实现上山造林14.2万亩。母树林经营1829亩,采穗圃经营306亩,嫁接4万余条,5%的树木已经开花结实,秋果采集约2000余个。(本报记者 米何妙子)
(本版其他图片由阿龙山森工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