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创伟业奋楫扬帆启新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艰苦奋斗创伟业奋楫扬帆启新程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8980号
第18980号:第02版 2022-08-24

艰苦奋斗创伟业奋楫扬帆启新程

———绰尔森工公司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植树

组织学习

自制高压油泵实验台

棚改新区

党建活动

绰尔河

碳汇签售仪式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生态环境

■何康红

伴随着林区开发建设进程,绰尔森工公司迈着铿锵的脚步走过64年的光辉历程。这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64年;这是励精图治、拼搏进取,勇于超越、敢于创新的64年。

时光如梭,镌刻奋进丰碑

1958年9月28日,绰尔森工公司(前身为绰尔林业局)正式成立。在新中国初建、百业待兴、急需木材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用火一样的热情、大山一样的脊梁,担起支援国家建设的重任。在林区面临资源危困之时,绰尔森工公司一直保持国家利税、森工集团上缴和职工工资“三不欠”的好成绩。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绰尔森工公司森林植被及生态系统得以逐步修复。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绰尔人挂斧停锯,全面开启生态保护建设新征程。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200余项,森工集团及盟市级荣誉500余项。绰尔,如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闪耀在祖国北疆。

艰苦创业输送栋梁之材

“那时候都是靠人力完成木材生产。伐木用‘大肚子’锯、弯把锯,用油锯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事了……”说起早期的木材采伐,今年82岁的公司原退休干部周俊峰仍唏嘘不已。

绰尔森工公司成立之初,生产机械仅有8台塔拖拉(音译)—111汽车。除了人工采伐,集材、运输主要以牛马套畜力为主。

在道路运输方面,该公司成立之时,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运输木材主要靠简易公路和冬季用水浇出的冰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当时筑路工人的真实写照。没有运输设备,大家用镐刨、用筐装,运送砂石铺垫道路。

“哈腰挂啊,嘿呦;挺起腰啊,嘿呦;往前走啊,嘿呦!”人力上楞、装车过程中,一般是4人、6人一组,最多的时候要8个人前后扛着4根杠往前走。为了步调一致,大家在领头人的带领下,一起唱号子。哈腰、挂钩、起肩、运行、上跳……一旦哪个人肩膀一软、脚下一滑,木头跌落就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长期的重体力劳动,很多人颈背部鼓起馒头大的包,终生未消。

为了提高产量,生产单位经常组织“大会战”“开门红”。每每这时,林业工人靠笼火照明,起早贪黑装运木材,想尽办法多出产量。

狗皮帽子、大棉裤、棉手闷子,打着补丁的衣服裤子是林业工人的“标配”,啃窝窝头、喝冻大头菜汤是林业职工的主餐。

“那么艰苦的工作也没人叫苦叫累,真是感动了我。”今年81岁的原公司退休干部曹文俭说。林业工人无所畏惧、任劳任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带动了一批批先后来到林区的工人、知识分子,无数人扎根林区、奉献林区,守望绵绵兴安。

从大肚子锯、弯把锯到051、J 85油锯,从人力的“勒死狗”、畜力牛马套到J 50拖拉机集材;从人力上杠到运用绞盘机装车上楞;从冰道到玛斯车、解放CA—10汽车运材,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道路网密度的不断加大,使绰尔森工公司的木材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从1958年9月至2015年3月31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木材803.35万立方米。

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绰尔森工公司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开发建设史,更拥有着令人骄傲的生态文明建设史。1958年绰尔森工公司开发建设初期,所辖面积42.751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2107.098万立方米。截至2017年,所辖面积42.65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4062.19万立方米,较开发建设初期增长近1倍。

天保工程实施后,绰尔森工公司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公司、管护站、管护员三级管护责任体系。将商品材年产量由天保工程实施前的22万立方米,逐步调减到2011年的6.56万立方米。工作重心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实现了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历史性跨越。众多的公司职工从木材生产战线转为森林管护员。2014年,该公司在职职工3087人,其中配置管护人员1694人。

“将来,我一定带着孩子再来看这片林子……”在绰尔森工公司造林现场,一位职工看着自己亲手栽植的绿色,浮想联翩。

如今,走进该公司总部所在地镇区,绿意扑面而来。干部责任林、干旱阳陡坡造林地、景观林……见缝插针地栽种着樟子松、云杉、花楸、白桦等树木。全民参与共建绿色家园”等大规模绿化造林活动,为实现镇区绿化全覆盖推波助澜。

而这些仅是绰尔森工公司更新造林及绿化植树的一个缩影。该公司采取封山育林、人工促进更新、人工造林相结合,生态移居、恢复植被、镇周边绿化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提高造林成效。同时,高质量完成每年度森林抚育等工作任务,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成效。

一边植绿、一边保绿。

“你已进入视频监控区域,请遵守森林防火规定……”

在森林防灭火上,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含量,由人防不断向技防转变。2004年至2015年,该公司先后完成国家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二期、三期。2021年,除全面完成森林火灾高危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外,还在野外重要入山路口安装覆盖86个监控点的视频监控系统,配合高山瞭望、地面巡护等进行全方位林火监测,实现了24年无人为森林火灾佳绩。2022年又安装了12套入山人脸识别系统,让入山管理更智慧、更严密。

在森林资源管理上,该公司成立资源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并得以落实,森林资源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轨道。资源监督、资源管理、森林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侵占、破坏林地、乱捕滥猎等违法犯罪行为,守牢生态红线。2000年至2017年,该公司森林蓄积由2970.09万立方米增长到3806.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9.7%增长到84.75%。

该公司充分发挥天保办、森防站、林木种苗中心等职能部门和单

位作用,资源保护培育能力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成果持续向好。

锐意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伴随发展的脚步,绰尔森工公司围绕不同时期新的体制机制,进行机构、人事、工资、财务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各级各类组织不断健全完善。

1998年,绰尔森工公司根据森工集团“抓大放小、减员增效、精干主体、剥离辅助”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等方式,对部分中小企业进行试点改革。2008年,对公司12家中小企业进行改组合并,整体出售,改制为民营企业,共有1235人实现了身份转变。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微薄的利润越来越难以支撑企业办社会事业。2008年12月,绰尔森工公司顺利完成中小学、医疗、卫生防疫、广播电视等社会职能移交属地政府工作。2016年顺利剥离原热电厂、环境管理处和林业生产服务处。至此,企业精干主体,轻装上阵,发展活力迸发。

绰尔森工公司五楼的一间会议室,曾是“木材交易竞价销售大厅”。2010年,该公司所有林木产品一律进入竞拍大厅通过公开竞价程序销售,平抑了木材市场波动,开创林区木材交易竞价销售先河。

该公司在降耗增效上频出实招,贮木场采取“一车检尺、双向监控”的管理方式,堵住企业管理最大“出血口”;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在林区率先全面推行预算制和报账制管理,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该公司结合改革工作实际,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做实全员绩效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扎实推进国企改革百日攻坚行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作用日显。

对照目标任务抓收官、聚焦重点难点抓攻坚、着眼巩固拓展抓成效……绰尔森工公司正用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斗志锐气,打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最后一公里”,为林区改革贡献绰尔智慧、提供改革样板。

转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探寻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绰尔人的脚步从未停歇。

木材生产时期,该公司成立生产组,负责林产工业工作,开发林产品,先后建立木材综合加工厂、林产公司、细木工板厂、木珠工艺品厂、林化厂、卫生筷子厂等,提高了木材产品附加值。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公司积极发展森林碳汇、山野菜、食用菌、生态旅游、矿产等绿色产业。

“‘空气’也能卖钱?”2017年12月18日,当绰尔森工公司在浙江杭州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收获碳汇交易第一桶金时,不仅绰尔人、林区乃至国人都感到惊讶、赞叹。

2014年,绰尔森工公司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建设,项目区面积1.1万公顷。经监测和审核,从2010年至2014年的第一个5年,项目减排量为38万吨,预计20年总减排量为138.7万吨。2017年获得首宗交易40万元。2021年的第三次销售,是内蒙古森工集团首宗挂牌成交的林业碳汇交易,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华北地区最大一笔国际林业碳汇交易。至此,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碳汇交易额近420万元。从“卖木头”到“卖指标”,绰尔森工公司将林业碳汇转化为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产品货币化,“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欢迎大家到大黑山来游玩!”今年夏天,来自海拉尔区的旅游团成员通过自媒体直播向网民发出邀请。

绰尔森工公司毗邻阿尔山、绰源、南木林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火山峡谷、湿地地貌,使得这里景点密布、特色鲜明。该公司大力推行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成立组织机构,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打造适宜休闲、度假、康养的森林旅游综合体。先后申报并获批了内蒙古绰尔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内蒙古绰尔雅多罗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荣获“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等殊荣。景区知名度、游客数量连年攀升,职工群众靠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收入。

绰尔生态功能区不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也有储量丰富的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在国家倡导森工企业实施经济转型、发展替代产业的大背景下,自2003年开始,该公司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林业主导、统筹开发,科学规划、集约发展,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原则,发展生态矿业,培育矿业经济。先后以合资合作等方式探采绰尔铁矿和一支沟银铅锌矿,分别从两矿公司分得红利。

此外,该公司还大力发展沙棘林、黑木耳、冷水鱼等项目,多渠道拓宽职工收入。

坚守人民情怀厚植民生福祉

中央街两侧高楼林立,街区广场宽阔大气,水泥路四通八达……如今,走进绰尔林区,迎面看到的都是人们徜徉在幸福之中的笑脸。

而这一切在60多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林区开发建设之初,“先生产、再生活,边生产,边生活”。该公司成立伊始,所在地连两栋像样的砖房都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多,该公司以自建公助等方式盖土平房、简易房。经济条件好转后,开始建造砖平房、采暖楼。截至1996年末,共建造住宅4996户,总面积为20多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为了让林业子女有学上、能成才,职工群众有病可医,先后建成12所小学和一个职工医院。

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善居民区环境,该公司拆除74户住房和大量仓房,修建了9条12米宽的主街道,总长度达7340米,4、5米宽的通道103条,总长度达3.3万米。改变了职工群众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历史。

2009年,该公司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从2009年至2017年,共拆除各类“板夹泥”危旧房屋6000多户,新建改建楼房和平房,面积近34万平方米。2016年,该公司充分利用自治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政策机遇,新建平房429户。

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上,该公司投入上千万资金对原电厂供热系统进行改造,新建20吨热水锅炉4台,并全面改造供热管网、供电线路设备、供水配套设施等。同时还通过架设木栅栏、铁丝围网、植树、硬化道路、架设路灯、新建公厕、安置垃圾箱,彻底改造玉溪公园等,持续让环境提质升级,为职工群众和当地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职工收入关乎民心,关乎干事创业激情。从2010年至2020年,该公司职工工资增长幅度逐步加快,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已超过6万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健全岗位绩效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推动增资向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实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助力属地政府加大优美环境建设;不断改善管护站、瞭望站、快扑宿舍、标准化工队环境,配全生活物资;通过举办技能培训、资金扶持等,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红色领航”凝聚发展力量

64载绿染兴安岭岭叠翠,64载红色血脉生生不息。绰尔森工公司成立以来,历届党委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推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时代荣光。先后召开9次党代会、16次先进集体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举办28届次端午职工登山节。建设党建文化广场1处,各级党组织普遍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建阵地、搭平台、创载体、健机制,党员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该公司党委及基层党组织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

进入21世纪,该公司党委扎实推进“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创建了多项“党建品牌”,为公司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旗所指,行之所向。在绰伦湖畔聆听党史故事,打卡红色之旅;在五亭山顶讲述三代人创业历程,回顾发展之旅;在远征造林期间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近年来,绰尔森工公司党委突出党建“核心力”,实施“红色领航”工程,聚焦政治建设,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品格,夯实“红色根基”;聚焦思想建设,突出舆论引导,凝聚“红色力量”;聚焦组织建设,提升党建质量,筑牢“红色堡垒”;聚焦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锻造“红色利剑”;聚焦群团建设,架好联系桥梁,系紧“红色纽带”。把国有企业党建优势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64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足迹;展望未来蓝图绘就,再谱辉煌篇章。在新的赶考路上,绰尔人用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党建“高水准”的优异答卷,描绘大美兴安的壮丽画卷,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