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赵兴祖 唐永朋 通讯员 林鹏
一场秋雨过后,阿尔山凉意渐浓,山间的树枝随风摇曳,折射着秋日的柔光,使森林变得斑驳陆离起来。
9月8日,“电信普遍服务中央媒体内蒙古大兴安岭行”大型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采访的最后一站———阿尔山森工公司苏河林场。
走进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偏远林场,只见一架信号塔矗立在场部,一旁的牌子上写着“网络信号已全覆盖”。
苏河林场始建于1957年,现有职工95人。今年9月,随着通信基站的建成,困扰了苏河林场半个多世纪的“通信难”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今年,我们林场实现了通信网络全覆盖,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在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职工们常常一两个月回不了家,与家人沟通非常不方便,家里一旦有事,只能靠找人捎口信。通网后,我们的职工可以随时和家里沟通联系,工作任务上传下达也通畅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面对记者们的“长枪短炮”,苏河林场党总支书记王子海高兴地说。
“电信普遍服务为林场带来了哪些变化?”面对记者的提问,林场护林队队长朱铁钢深有感触:“我们护林员每天都在大山里巡护,没有信号时,一旦发现火情或者林政案件等突发情况,只能靠走路、骑摩托车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很耽误事儿。现在打一个电话就能汇报,方便多了。”
林场信号没有完全覆盖时,林场职工闲暇之余的娱乐方式非常单调,看电视、与家人通个电话都是奢侈,党员们如果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时,需要爬到附近的山顶寻找信号。通信基站建成之后,党员干部和职工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信号和区域的限制,满足了职工群众的学习热情。
“以前,我们这里信息特别闭塞,基本上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看新闻,再也不用到山顶上找信号了,休息时候还能和家人沟通联系。”赵国东高兴地说,赵国东是苏河林场的护林员,他出生在林场、长在林场、工作在林场,也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他告诉调研采访团的记者,2021年末,苏河林场有了长电,今年又有了网络,他们期待着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他们将第一时间在网络上收看大会直播盛况。
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部的阿里河森工公司开始,到林区最南端的阿尔山森工公司结束,3天的时间中,调研采访团的记者们起早贪黑、长途跋涉,记录着在林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聆听一个个采访对象诉说电信普遍服务带来的变化,每名记者都收获满满。
“此次大兴安岭之行,让我感受到了森林之美、林区之大、务林人之执着,也让我感受到了林区的勃勃生机和巨大的发展前景,这里真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有机会我还到这儿来。”返程途中,调研采访团的一名记者真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