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库都尔河像条金色的绸缎,蜿蜒穿过墨绿的林海,似一条巨大银带舞动翩翩,各色鲜花不规则地夹杂林海间。在这蓝天碧水间,有一支“铁脚军”———库都尔森工公司森林调查设计队。他们的足迹踏遍库都尔生态功能区502646公顷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每年要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工作大半年的时间,靠着一双“铁脚”,调查出一组组详实的科学数据。
看护绿色家底
“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森林资源管理处副主任周世江说。作为生态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链条,森调人必须牢记使命,把好第一道关口,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看护好生态“家底”,先进的调查手段必不可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调查设计工作由过去的机械罗盘区划调查和各道工序手工操作,逐步向GPS、PDA、CAD、I S三维技术转变。现在,每名调查队员都能熟练使用GPS、PDA测量、定位及导航,用电脑进行野账计算及制图。将电子林相图移植装入PDA手持机中,扩展到使用CAD软件制图,实现由机械操作向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转变,调查设计质量和精度有了质的飞跃。
“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受自然力和人为干扰影响,森林资源无时不处于生长、消耗的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清查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周世江介绍。
有一种收获叫付出
为了弄清库都尔地区地形地貌,森调员踏遍了库都尔林区的山山水水,手上、臂上、脚上甚至脸上都被荆棘划破过。为使测量的数据更加精确,他们背着仪器爬山头、攀悬崖,在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反复测量,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啃一口凉干粮。
开展清查任务时,需要进入原始林区,那里只有几条防火干道,其它小的沟系,沟深林密,无路可行。为了不耽误工期,他们需要深入大山腹地“打小宿”才能完成工作。
“‘打小宿’就是要从驻地继续深入大山‘安营扎寨’,需要准备多天的干粮、行李和帐篷,每个人都要负重四五十斤。”森调队员马大庆回忆道。有一次夜里下起了大雨,密集的雨点敲打在帐篷上面啪啪地响,又冷又潮又拢不了火,后来水流进帐篷,我们只好冒着雨搬家。几天下来,队员们都患上了湿疹。
团队是一种力量
库都尔森工公司现有外业调查人员30多人,这是一支优秀的队伍。
“虽然森林调查设计工作枯燥又艰苦,但是作为林区长大的孩子,我从小就爱上了绿的草、蓝的天,心里编织着一个建设好家乡、保护好家乡的梦想。”今年56岁的张贺江是三类调查设计的一名队长,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森林调查工作。
森林资源三类调查设计任务繁重,钻荆棘、攀悬崖,一手持着GPS、一手拿着卡尺,凡是样点落到的地方,他都按要求精心测量。由于人手少,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工作,但他从没叫过一声苦。
张颜群是资源科林政股股长。他长年骑着摩托车奔跑在崎岖的林间小路上,巡查一次需要10个多小时。哪里有什么树,谁家有几亩地,哪些地方是防火重点监控对象……他都了如指掌。在与青山相伴、明月作邻的20多个春秋中,他不知浇灭过多少次烧香纸,扑灭过多少次烧地坎,多少个深夜在检查站蹲点做好林政管理。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护林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敢为人先的森调人,用艰辛、汗水、智慧描绘秀美山川的美丽图景,谱写新时代林业发展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