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林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林区力量。
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报告中,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为我们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美丽林区建设。生态兴则国家兴,生态保护是发展的基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守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于功能类国有企业来说,通过加强和完善资源林政管理,全力推进和落实林长制、湖长制,压实生态保护责任,强化森林管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激发绿色动能,“高颜值”与“高质量”并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严格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力争实现转型产业效益最大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持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不仅是展示林区的名片,更能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让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依托独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推动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快速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擦亮冷极文化、森工文化、驯鹿文化、生态文化等金字招牌,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红叶冬玩雪”的四季旅游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种苗培育、特色种养殖、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效益更好、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转型发展新路。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等为重点,通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
国有林区改革新形势下,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职工的根本利益和确实所需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深入研究新时代职工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切实巩固民生工作成果,通过转型产业、森林经营项目等载体,努力提高职工收入,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人人都行动起来,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守护好绿水青山,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作者单位:根河森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