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倾力推进绿化造林工作测量坑的距离是否符合标准
■本报融媒体报道组记者刘磊
2022年,森工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合理规划造林绿化、森林生态保育工程、生态工程项目化管理等工作,作为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任务,以最坚决的态度、最积极的行动和最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育修复工作,使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5月13日,在乌尔旗汉森工公司佰拉图林场生态功能区11林班内,阿尔山森工公司南沟林场远征造林小分队挖坑、运苗、浇水,鏖战正酣。在他们身后,一株株树苗迎风而立,一个个树坑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跨越700多公里,历经20多天的时间,阿尔山森工公司职工奋力投身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工程中,完成了1万亩造林任务。
“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工程区涉及面积大,需要在4年的时间里完成293.16万亩规划任务。”森工集团森林经营部副部长张伟介绍。林区春季造林最佳时期短、任务重,为此,森工集团调派阿尔山、绰尔等9个森工公司的147支队伍7100多名林业职工赶赴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乌尔旗汉、库都尔等地进行异地植树造林。
“人到了,生活物资却没到。当时正是春季森林防火戒严期,我们不能烧火取暖。躺在潮湿的地上,冷得根本无法入睡,大家就起来跺着脚一直到天亮。”阿尔山森工公司天池林场营林技术员夏学兵回忆道。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大家趁着土地还没有完全解冻,清理草坪、打防火道、挖好树坑,为造林做着准备。
2022年,森工集团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高质量实施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育修复、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退化林修复40万亩,完成人工造林6030亩。研究出台《造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权限和管理程序规定》及系列操作细则,完善质量监理、检查验收、责任追究等森林经营制度体系,确保苗木栽得上、护得好、能成活,全面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全面推广应用“造林绿化落地上图APP”,高效完成2023年60万亩退化林修复、2022年40.6万亩造林成果落地上图工作,实现了“带位置上报造林计划”“带位置落实造林任务”的目标,造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这一片就是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场地,从现场情况看,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0%。2022年,公司清理火烧迹地面积达8986亩。”7月11日,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资源林政管理处书记于东亚站在雷击火火烧迹地上向记者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和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工作,计划种植红松、云杉、花楸、黄菠萝等苗木,使火烧迹地重新披上绿装,全力推进“绿色毕拉河”建设。
科学修复,精准修复。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火烧迹地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是森工集团稳步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全面优化林分结构,推进森林资源由扩量向提质转变的一个缩影。
2022年,森工集团植被恢复3.4万亩,数字的
背后凝聚着务林人护绿的初心和植绿的使命。针对退化的天然次生低产林、火烧区次生林和天然稀疏林地问题,生态修复部门摸清底数、编制规划,确定造林树种和植被恢复方式,大力营造混交林。通过封山育林、补植补造和低强度改造等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增加珍贵、乡土树种混交比重,逐步建
立以演替顶级群落树种为建群种的异龄混交
林。此外,通过统一作业标准,制定生态修复
标准规程,采取间伐、综合抚育等措施,规
范森林经营行为,优化森林树种结构,强
化有害生物监测调查、防治,有效保障了
森林资源安全。
12月份的伊图里河地区连续降雪,气温降至-30℃以下。刺骨寒风中,一大早,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伊东林场干部职工们手持油锯、割灌机、斧头等工具进入山林,开始了第四季度疏伐工作。寂静的大山中回荡着油锯的轰鸣声,清理、归堆,现场一片繁忙,成为冰天雪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定要按照调查设计与操作规程作业,把倒木、树头截断码起来,必须严格按照调查设计调查因子逐项对照,符合验收标准的才是合格伐区。”作业现地,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吴海峰一行对作业小班进行现场指导。
吴海峰表示,2022年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抚育共计130018.2亩,截至目前,四季度疏伐还剩8651亩,大家将全力以赴保证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
2022年,森工集团森林抚育计划面积290万亩,各森工(林业)公司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山场一线干部职工克服天气寒冷、山高坡陡等困难,抢抓生产任务,森林经营部技术员深入山场一线跟班指导,确保作业质量。
绿色是生态的底色,绿色孕育着希望。森工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林地一张图、二类调查基础数据、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库“三库合一”,实现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为科学经营保护森林奠定了基础。扎实开展乌尔旗汉、根河森林经营试点工作。投入100万元加强乡土珍贵树种培育,编制西伯利亚红松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阿里河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园、阿尔山沙棘采穗圃等一批重要良种基地。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着力解决保护地与城镇建成区重叠、管理分散和管理冲突三大问题。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森工集团多措并举,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
迈进,使绿色成为林区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