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森林绿肺”夯实“绿色根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守好“森林绿肺”夯实“绿色根基”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076号
第19076号:第02版 2023-01-04

绿水青山绽笑颜做实“林长制”擦亮全域“生态绿”

守好“森林绿肺”夯实“绿色根基”

念好“防”字经筑起绿色“大格局”

■本报融媒体报道组记者米何妙子

登机演练

悬挂诱捕器

入山检查

体能技能训练

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为孩子们科普野生鱼类知识

绿色,总会让人心生向往;改变,总会让人满怀期待。

2022年,绿色发展带来的改变每天都在兴安大地上演着。这一年,林区坚决扛起生态保护建设政治责任,牢记“国之大者”,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全面提升生态治理效能、灾害防控能力、生态系统功能,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让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这个“绿色宝库”发挥出更

大生态效应。

“您好,你们从哪儿来?上山采啥呀?上山决不能采伐林木,不允许野外用火……”8月11日早5时30分,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永红林场党支部书记赵坤在距离场址22公里的潮一支线五岔口处仔细盘问着采山货的百姓,他不时地指着一旁的“入山警示”牌,对上面的内容逐条讲解。

记者注意到,这张红色的警示牌写着各项入山须知,落款处标有“永红林场林长制办公室”字样,与赵坤随行一起检查的还有一位当地的派出所民警。

“我们结合工作实际,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强化责任落实,保护森林资源为核心,不断探索新模式,做实林长制,还多次与属地派出所组成‘林长+警长’监督检查小组,在生态功能区内密集地开展多项专项检查行动。”赵坤说。

今年以来,林区认真落实2022年度自治区总林长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林长制工作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召开林区落实林长制工作推进会,结合林区实际,制定印发《内蒙古森工集团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强化责任意识,健全组织体系,推动建章立制,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林区林长制建设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林区各地迅速行动,建立覆盖林区的三级林长架构。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集团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林长,班子成员任副林长,包片负责23个基层单位林长制工作。任命森工(林业)公司级林长189人、林场级林长630人开展常态化林长巡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林长制工作体系,激发内生动力,逐步构筑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堡垒”;建立健全与属地林业主管部门、公安司法机关协作机制,完善“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工作制度,充分发挥“1+1>2”的协作效应,形成了强大合力。

持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探索创新,林区以“林长制”促“林长治”,绿色发展的底色加快厚植、生态强区的步伐不断提速,一幅青山叠翠、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全体都有,跑步走!一、二、三、四……”9月15日,林区秋季森林防火期第一天,阿里河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院内,一列列身着作训服的防扑火队员身姿英挺,在一声声的口令下做着规范动作,整齐的脚步声和响亮的喊号声在训练场地上空久久回荡。

阿里河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森林消防大队防扑火队员于明洋说:“进入秋防期,我们开启每天早上五公里晨跑计划,增强体能,磨炼意志。扑火队员对灭火机具、车辆、通信器材等装备进行检修保养、性能调试,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装备性能完好率达到100%。”

2022年林区天气异常多变,大风日数多于常年,干旱少雨、雷暴天气频发,加之气候、物候、自然条件等不利因素叠加,林内可燃物存量隐患和增量风险交织。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面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森工集团坚持党政同责的责任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细化责任分工,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8713份;落实林业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8097人,森林消防队伍1384人,扑火总兵力近万人。备齐扑火工具及防护装备17.5万台(套)、运兵车辆1007台、大型机械设备205台,落实航空护林飞机8架,充分发挥航空灭火空中优势;258座瞭望塔798名瞭望人员全天值守,卫星遥感热点、气象雷电测报、飞机空中巡护、高山瞭望与远程视频监控交叉互补,密切监视火情;开展各类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725次,出动1.6万人次、车辆3843台(次),悬挂彩旗7.6万面、横幅6580条,印发宣传手册1320本,推广应用“防火码”和中国森林草原防火微信公众号,筑牢防范森林火灾的思想防线,营造全民防火浓厚氛围。

火灾是森林的天敌。然而,被称之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同样不容忽视。

据了解,2022年,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416.46万亩,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74.00万亩,其中:病害85.83万亩、虫害148.57万亩、鼠害39.60万亩。林区各地分别采取喷雾、喷烟、喷粉、放烟、悬挂鸟巢箱、灯光诱杀、投药和飞机超低量喷雾等措施,圆满完成年度防治任务。

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项项务实的举措,有力印证着林区2022年森林防灭火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

4月1日,“鸟中熊猫”黑鹳出现在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霍日高鲁湿地,它挥动着翅膀,舒展着身姿,仿佛卸去长途跋涉的疲惫。

“大家快来看,是黑鹳,咱们保护区也有黑鹳了!”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部职工尹宇栋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发现了黑鹳,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大家。

“两年前,我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看到过黑鹳的身影,当时距离较远,拍摄不清晰,无法确定。4月1日那天,是我们抓拍黑鹳视频最清晰的一次。”回想起发现黑鹳时的情景,尹宇栋依旧难掩内心喜悦。

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区内蓑羽鹤、紫貂、貂熊、驼鹿、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倩影频现,种类和种群数量呈现增长态势。

今年,林区积极开展常态化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和湿地资源保护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地防控建设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宣教及野生动物危害宣传和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林区共建立自然保护区9处,湿地公园17处,国家森林公园9处,湿地保护小区总数达到26个,有效保护了林区典型性、代表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率达到52.74%。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渐入人心;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正付诸实践。聚焦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林区上下必将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向“绿”而生。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