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兴祖
近日,第五批呼伦贝尔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发布,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特勤突击队榜上有名。荣誉的背后,是航空特勤突击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在加强民族团结中凝聚共识,在构建和谐党群关系中寻求突破,在履行职责使命中彰显价值,团结激励队员们忠诚守护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族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红色引领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多年来,航空特勤突击队以红色作为最鲜亮的底色,团结引领全体队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航空特勤突击队成立于2017年4月,是全国首支航空特勤突击队,现有队员26人,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四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队员占19.2%。他们立足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祖国边疆地区,以完成抢险救援任务为己任,把救援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进工作、融入生活,在各族职工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始终做守护林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林海雄鹰”。
航空特勤突击队立足队伍建设实际,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任务,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活动。针对队伍在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这一实际,航空特勤突击队坚持以增强队员民族荣誉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为抓手,将民族团结政策理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等形式,引导队员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特色。同时,积极联系根河市统战部、市委民宗委开展民族团结各项主题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聚焦主责主业当好绿色兴安“守护者”
航空特勤突击队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使命任务,加快推进队伍提质强能,为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筑牢根基、做强引擎。
航空特勤突击队与普通的专业扑火队不同,他们依托飞机采取空中索滑降、机降等方式承担林区防灭火、搜救、防汛、医疗救援等应急救援任务,是生态保护战线中的尖锐力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速、机动、精干、多能。
每年4-10月,突击队的队员们都无假期地坚守在岗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和24小时战备值班,一年中有7个月不能回家陪伴家人,与家人聚少离多是常态。他们也是一群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个中辛酸非常人所能忍受,但突击队员们都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坚守岗位,无怨无悔,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自成立以来,航空特勤突击队累计参与扑救森林火灾50余起,在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中,保护着祖国北疆万顷绿色林海,赢得林区各族职工群众好评。
加强联建联创架起携手共进“同心桥”
航空特勤突击队的队员都是复员军人,他们退伍不退役,脱下戎装换武装,架起与各民族团体共建共进友谊桥梁。
疫情期间,队员们主动承担根河市疫情防控卡口排查和小区值守工作,积极参加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义务献血、捐资助学、助力军训、国防教育等志愿服务,进一步营造了队员们与根河市各民族职工群众“团结进步、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航空特勤突击队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相结合,成效显著。2022年,航空特勤突击队荣获“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9、2020年荣获“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森林防灭火先进集体”“林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先进队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