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兴祖通讯员林鹏
陈丽敏(左)和同事研究森林病虫害
轻风吹拂,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大森林连绵起伏,汇成绿色林海。在阿尔山森工公司百万亩人工林内,森防站测报员陈丽敏,行走于崇山峻岭,穿梭于密林深处,只为守护内蒙古大兴安岭这片绿色……
治虫、守林,寒来暑往,循环往复。43岁的陈丽敏用双脚走遍了阿尔山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的山岭、沟岔,用勤劳的双手与各类森林病虫害“斗智斗勇”,一干就是十几年,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阻止了一次次森林灾害的发生。
2008年,大学毕业的陈丽敏,被分配到阿尔山森工公司森防站工作,始终坚守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第一线,她经常和同事们凌晨四点起床,在森林中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时在山上一干就是几天,野外工作虽然辛苦,但她体验到了工作的乐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成为单位里的技术骨干。
治虫的技术,表面上是水与药的融合,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陈丽敏深知,虽然森林里每年都会上演“人虫大战”,但消灭不是最终目的。她说:“保证有虫不成灾,尊重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才是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她潜心研究林业有害生物习性,逐渐掌握了生态功能区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监测调查预报方法及发生危害规律。
2014年初,正当陈丽敏干劲正足的时候,不幸悄悄来临,在常规体检中她被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癌,需要立即手术。这一次,她破天荒地向单位请了个长假,积极接受治疗,手术非常成功。主治医生告诉她要多休息,然而,同事们都在夜以继日的忙碌场景始终在她的脑海中萦绕,手术后仅一周,她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单位领导和同事们轮番劝陈丽敏多休息一段时间,她却坚持道:“我患的是最轻的肿瘤,手术很成功,不影响工作。”陈丽敏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而懈怠工作,始终认真专研,细致观察研究阿尔山地区森林害虫的危害位置、程度、形状和各虫态的发育进度,以及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入侵顺序等。根据得到数据和理论知识陈丽敏又摸索出监测、防治方法,为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了更加详实的科学依据。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季节性强,从春天树木萌芽到冬季落雪,都是陈丽敏和同事们最忙的时候。
2016年至2017年,阔叶树食叶害虫在阿尔山生态功能区白桦林中大面积暴发,发生的种类达4种以上,虫害的分布及发生面积也是有史以来最重的一次。虫情就是命令,陈丽敏带领测报组人员,对公司8个林场386个林班进行详细调查,详实掌握了害虫的发生量、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为科学防治提供了决策性依据。
2017年6月,阿尔山森工公司在发生虫害的生态功能区开展了飞机防治工作,凌晨3点,陈丽敏和同事们就开始跋涉在密林中,布载玻片、调查防治效果,跟踪监测飞机施药的飞行高度。清晨的露水打湿了她的鞋裤,一湿就是一个上午,她没有叫苦叫累,也没有一句怨言,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直到飞机防治结束,灾情得到有效控制,她才松了一口气。她说:“看到白桦林重新恢复绿色,我们付出的一切就是值得的。”
2022年春,在森林中工作的陈丽敏,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她以为是累了,就没有放在心上,但片刻的休息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难受,她只好请假到医院检查。然而,不幸再次来临,她又被确诊为早期肺癌,不得不再一次躺在手术台上。
不到十年的时间,陈丽敏接连被诊断出两种癌症,做了两次手术,好在公司领导、单位同事给予了她很大的关心和帮助,让她再次恢复了工作生活的信心。手术后休养了一段时间,陈丽敏再次重返工作岗位。
她感慨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森防人,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工作。为了让林区的绿色更加纯净,我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陈丽敏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工作着,就像一片绿叶,平凡朴素,甘于奉献;也像一只啄木鸟,默默无闻,执着忠诚。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对森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用责任和担当捍卫着阿尔山林区的森林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