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回来了记好红色日志书写绿色兴安“三活”能手吴燕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千人讲万人听”宣讲活动关爱孤寡老人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党代表回来了
· 记好红色日志书写绿色兴安
· “三活”能手吴燕
·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 开展“千人讲万人听”宣讲活动
· 关爱孤寡老人
· 广告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258号
第19258号:第02版 2023-08-03

记好红色日志书写绿色兴安

———《林海日报》创刊70周年的实践与启示

编者按

为扎实抓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进一步激励和引领林区广大职工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森工集团“绿色转型提升、重振森工雄风,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国有企业”凝心聚力,森工集团党委宣传部开展主题征文活动。

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发林区干部职工聚焦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国资国企“突围”,立足岗位,畅谈心得体会和感悟的文章,展现新时代国资国企干部职工胸怀理想、奋勇前行的精神面貌。

■陈晓琳

林海日报社是中国报业协会理事单位、内蒙古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企业报协会副会长单位、全区党媒草原云传播协作会议成员单位。《林海日报》创刊于1953年11月11日,是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机关报、首家全国公开发行的林业企业报,也是呼伦贝尔地区创刊最早的报纸。

2023年是《林海日报》创刊70周年。在70年的历程中,《林海日报》作为党的阵地,始终坚持党报姓党、在党言党、为党立言,以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权威性、坚定的人民性,挥写了林区和时代的岁月赞歌,引领、塑造了兴安岭上的主流舆论场,也写下了几代新闻媒体人踏浪、追梦、奋进的光辉篇章。

一、坚守党性原则,始终把“政治家办报”作为“第一要求”

《林海日报》创刊之初名为《生产快报》,是一份不定期的油印小报,诞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经过70年的发展,几经更名、不断壮大,实现了从刊期不定到刊出日报,从4开4版到对开4版,即使内容设置、版面铺排、设计风格与时俱进、更新迭代,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坚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决把党报姓党要求落到实处。

翻看尘封的页面,不难发现,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相统一,是林海报人历久弥新的本色。报社老一辈创业者在实践中就已经意识到,报纸“没有政治就没有灵魂”,从那时起,“政治性”成为林海日报代代相传的“不变基因”。

《林海日报》从与林区人民一起走过百废待兴、激情燃烧的年代,到大力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春天故事”,再到豪情满怀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充分发挥了党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全景记录了林区儿女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奔小康的伟大历程和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的生动实践,书写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近十年来,技术飞跃带动媒体格局、传播方式、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党报怎么办?面对众声喧哗,《林海日报》持之以恒把讲政治贯穿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过程,用心用情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大步挺进互联网主战场,积极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

从单一的平面媒体,到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新华社现场云、今日头条号、抖音号、视频号等于一体的全媒体矩阵,文图、声音、影像多介质呈现的全媒体格局;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拥抱数与网,迈向云与端,《林海日报》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推动传播力建设,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全媒体传播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态,全力打造内蒙古自治区地市级主流党媒融合转型排头兵、创新先行者、改革试验田。

二、践行“六个坚持”,始终把“服务大局”作为“第一职责”

党的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指挥棒和指南针,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六个坚持”,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扎实、稳步、有效推进的重要遵循。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关切人民幸福。《林海日报》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党媒“上连党心,下连民心”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走基层,有声有色讲故事,把笔头镜头对准职工群众,把版面画面留给职工群众,采写传播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让新闻走进群众生活、落到群众心里,新闻作品的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不断增强,媒体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升。

二是坚持自信自立,弘扬中国正气。林区开发建设70年来,涌现出了于海俊、王殿兴、崔曾女、李庶坤、颜士文等一大批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这些激励人们奋发奋进奋斗的精神旗帜,都在《林海日报》的每一天报纸、每一个头条、每一个版面、每一段文字里面书写传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他们是林区的脊梁,是最美务林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新时代务林人的榜样。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发扬斗争精神。置身融媒体时代,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成为《林海日报》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林海日报》立足党报使命、行业特色、社会影响,大力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展示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宣传生态产业发展成效,加大向中央、自治区主要媒体供稿力度,推出更多“出圈破圈”的作品,不断夯实生态文明新闻舆论主阵地,当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做好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奋力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鲜明辨识度的新型主流媒体,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贡献了媒体力量。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融媒发展。林海日报社积极寻找和破解媒体融合中的“堵点”,完善与媒体深度融合相匹配的制度机制,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打造多媒介资源+全生产要素的综合平台,不断增强媒体的造血机能。加强对“融媒工作室”的动态管理,优化优秀融媒体产品奖励办法,深入实施项目制和“揭榜挂帅”创意征集制度,鼓励人才跨部门组合、按项目制施工,进一步激发内部创新潜力,着力构建“部门联合、资源整合、人员聚合”的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新生态。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构筑内容优势。《林海日报》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内容供给侧改革为根本,按照“围绕中心工作抓原创、围绕社会民生抓爆款”“主流话题,特色表达,融合呈现”的理念,着力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在主旋律题材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以选题策划为抓手,以“重要节点+林区元素+故事呈现”为创作规律,努力突破刻板语态、创新话语表达、丰富镜头上语言、捕捉细节故事,积极打造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融媒作品。

六是坚持胸怀天下,打开国际眼界。《林海日报》紧密结合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大势,悉心体悟党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决策部署的战略考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聚焦媒体深融“新赛道”跑出加速度、闯出新天地。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内容变现能力,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移动为先、创新为要,将内容当成核心产品进行生产,按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各大端口+技术研发”的模式生产内容,根据发行范围、点击率、热点热词变化,调整内容产品的生产,确保内容产品精准有效。

三、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融合发展”作为“第一工程”

一张党报就是一面旗帜。《林海日报》充分发挥党报的喉舌、旗帜和阵地作用,守望历史,书写时代,激荡潮流,70年办报历史和实践昭示:思想越是迷茫,旗帜越要鲜明;舆论越是喧嚣,越需要“定盘星”。

林海日报社党总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方针,更好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把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全媒体、多维度宣传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讲好林区故事,传播林区声音,展示林区形象,有力有效服务林区改革发展大局。

林海日报社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把“铁心向党、铁肩担责、铁笔履职”的“三铁精神”融入党媒主阵地建设、主力军锻造、主旋律传播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具有党报和行业报特点的党建工作模式。坚持以党建“红心”引领新闻宣传“匠心”,确立了“记好红色日志书写绿色兴安”党建工作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新闻宣传双向融合、相互赋能、互相促进。提出了“1+12345”党建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党建“四融工程”,将党建融入新闻宣传主责主业、融入民生领域、融入质量提升全过程、融入各项制度机制建设,打造“书香型”“工匠型”“创新型”“服务型”“先锋型”五型支部和过硬的党媒队伍,为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战略方向和政治保证。

七十载风华正茂,新时代浓墨出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林海日报》作为林区新闻舆论战线的排头兵,必将续写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新篇章。以更加昂扬激荡的蒙古马精神砥砺奋进,以更加细致、精致、极致的作风着墨落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历史重托、不辱时代重任,向党和人民交出属于新闻人的合格答卷!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  林区新闻  -  基层传真  -  一线掠影  -  绿色盾牌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