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何康红
李雅琴是绰尔森工公司森防站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负责人。从事森防工作15年来,她凭着勤劳和热爱,从一个不识虫的“菜鸟”,成长为森防工作的“专家”型业务骨干,2021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评为优秀测报员。
2007年刚到森防站工作时,李雅琴跟着大家上山调查,见树是树、见草是草,根本“看”不到虫子,只好一边做记录,一边跟着老森防人细心观察。为了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李雅琴经常查阅资料,提高自己对森林病虫的鉴别能力。
“看十天书,不如上一趟山。”李雅琴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操作经验,现场勘察时还是会对监测对象“视而不见、见而不识”。为了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李雅琴一有机会就跟着大家一同上山。跟在男同志后边,哪怕累得气喘吁吁,也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练眼力、查虫口、辨活体,一边干一边学。
测报工作需要跋山涉水,更要克服蚊虫叮咬。春夏季节,走在密林沟壑中,深一脚浅一脚的,崴脚、跌倒是常事。有时候要去的地段要过沼泽湿地、河流,他们穿的雨鞋经常“灌包”,湿衣服、鞋子一穿就是一天。在落叶松毛虫监测时,需要振动树干,虫子时常掉落到脖颈上,皮肤就会奇痒,红一大片。走进林间高大的蒿草中,灰尘和蒿子粉常常呛得人直打喷嚏,严重的时候,引起眼睛红肿、鼻子堵塞。但这些都阻挡不了李雅琴探索、专研的脚步。工作十余年,她走遍了绰尔山山岭岭。
除了上山踏查外,她还经常带着相机,利用早晚休息时间到周边的山林、草甸去拍摄昆虫,通过拍摄幼虫、成虫照片,查找资料鉴别生物种类,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2014年开始,历时3年的全国性林业有害生物第三次普查在林区全面展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李雅琴和同事从早春四月到晚秋十月,采用定向、设标准地、下鼠夹、灯诱、悬挂引诱剂、虫网捕捉等方法,早出晚归进行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3年时间,他们踏查的线路有113条,长1151.3公里,踏查点位2148个,代表面积639.87万亩,调查到林业有害生物20种,采集制作标本405种3132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昆虫标本都是李雅琴独立完成的。
李雅琴不仅精通显微镜等精密器材,还跟经验丰富的老森防人学做昆虫和禽类的标本。李雅琴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剥皮、剔骨,用精细工具一点一点操作。几次跟着师傅做下来,她便能独立完成标本制作了。在森防站的标本室,很多精美、漂亮的标本都出自她的手,标本制作的特殊手法在她手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干一行、爱一行”是李雅琴的工作信条。“累,并快乐着”是她工作的常态。她像一只辛勤的“啄木鸟”,用炙热的情怀、满腔的热忱,在茫茫林海中书写着森防人不懈奋斗的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