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米何妙子
走上高高的兴安岭,领略夏秋之交的林海风光。8月7日至9日,全区党媒草原云传播协作会议“牢记嘱托筑牢北疆绿色长城”联合采访活动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举行。来自内蒙古日报社和全区各盟市党媒的40余名记者齐聚林区,行走在毕拉河、大杨树、阿里河的青山绿水间,开展行进式体验采访,一同探寻大美林区的自然生态之美、创新发展之势、历史文化之韵。发生在林区的生动故事,通过一篇篇文章、一幅幅图片、一个个视频,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
触摸“绿色脉搏”探寻林区高质量发展本底
绿色是大兴安岭厚重的底色,奋斗是务林人如磐的初心。走进毕拉河生态功能区,记者们认真聆听务林人以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奋斗故事。
内蒙古日报社编委会委员、全媒体传播指挥中心主任,全区党媒草原云协作会议办公室主任张俊在表示,全区党媒草原云传播协作会议与林海日报社联合开展“牢记嘱托筑牢北疆绿色长城”联合采访活动,是一次加强媒体间联动合作的具体行动,希望通过聚力传播,共同讲好林区故事,展示好林区形象。
“守护绿色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向着绿色转型提升,重振森工雄风,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国有企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志刚的话语铿锵有力。记者们透过他坚定的目光,感受到了务林人守护绿色的决心和信心。
“这一次来林区,收获非常大,可以用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受触动、大为振奋来形容。无论是山间密林、河谷湖泊,还是蜿蜒长河、巍然高山,都让我刷新了对内蒙古大兴安岭的认知。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了解到的历史文化知识,都让我对林区的好奇心和求知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参观、了解林区开发建设、发展现状和斐然成绩的过程中,让我对务林人充满敬意,更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筑牢北疆绿色长城的伟大事业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用手中的纸笔,讲好林区各行各业奋斗者的故事。”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战略规划室主编曹磊说。
在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标本室内,狗鱼、鲶鱼、葛氏鲈塘鳢、黑龙江杜父鱼等栩栩如生的鱼类标本跃入眼帘,它们或作势摆动鱼尾,或闪动着鱼鳞,在蓝色灯光的渲染下,记者们恍若徜徉其中,直呼“好生态,才会吸引野生动物来做客”。
“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种,区级珍稀林木保护植物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I UCN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54种……”保护区科研监测部部长赵威认真地向记者们介绍着保护区的概况,生怕漏下任何一个细节。
冒着蒙蒙细雨,采访团来到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尽管雨水淋湿了大家的衣襟和鞋子,但是采访热情不减。大杨树林场的索滑降训练塔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耀国介绍公司在森林防灭火中所付出的努力。大家边听边记,林业职工用生命守护绿色的故事令采访团十分动容,大家纷纷表示,正是因为可爱可敬的逆行者,才使得这里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一路走来,所到之处满眼皆绿,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看到林业职工为筑牢北疆绿色长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我很震撼,也很感动。”巴彦淖尔日报社总编辑阮持领感慨道。

了解林区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媒体聚焦

采访团记者利用无人机拍摄
品味“森林味道”探究林下经济“借绿生金”之法
进入阿里河森工公司国家森林公园、林木种苗中心、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区等地,极目四望,绿色种苗地和大棚内收获的果实、菌类向采访团展示着聚焦壮大林下经济的“阿里河模式”的优势所在。
乘坐蒸汽小火车,相思谷的美景尽收眼底。记者们深情凝望,纷纷为林区美景点赞。二连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新蒙文》报纸编辑塔娜说:“林区的景观十分壮美,这里山环水绕,天蓝地绿,独特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希望林区继续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我准备买点木耳带回去,老国企的品牌吃着放心。”自治区国资委综保中心融媒体科科长李萌萌的话语是对林下品牌的放心,更是对林区“借绿生金”做法的肯定。她表示,这次参加党媒联合采访活动,采访团
深入基层一线,融入职工生产生活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森工集团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林区职工践行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不砍木头、生活照样有奔头的勤劳致富场景。
满洲里市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经理周峰是第二次来到阿里河,在他的眼中,如今的阿里河与十年前相比,变化很大。他说,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下产业发展得这么好,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百姓都能感受到来自林区的“森林味道”。
在绿色转型发展上,内蒙古森工集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主动融入“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发展战略,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守绿换金”,林区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扩大;聚力壮大林下经济“借绿生金”,充分发挥自治区森林食品产业链链长单位作用,让更多“森林热量”“森林蛋白”从林间走向餐桌;奋力推进林业碳汇“点绿成金”,从2017年率先在国有林区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交易以来,已累计实现碳汇产品销售5016万元。
林区不止有“舌尖上的味道”,还有“文化味道”。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兰牧骑的演员们为记者们奉献了一场具有林区特色的专题演出。动人的舞姿和深情的歌唱,全面展现了浓郁的森工文化,记者们用图片定格这场带有“松香味”的视听盛宴。
“很荣幸参加这次联合采访活动,通过实地采访我们不光看到了有实景,还体验到了森工文化,切身感受到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在生态保护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相信林区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格根哈斯用蒙语抒发着自己的感受。

近距离参观林区野生鱼类标本

感受森工文化

了解林区产业发展情况
党媒联合打通全方位传播和多角度展示宣传渠道
如何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将林区的好故事、好声音传播得更快、更广,参加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们用实际行动解答了这个问题。
联合采访活动期间,全区15家党报以及所属新媒体作为成员的党媒联动协作机构在报纸和全媒体平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别以汉文、蒙文和新蒙文刊发了牢记总书记嘱托,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反应林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报道和赴各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全面展现林区干部职工在党的领导下,以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以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赤胆忠心,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家国情怀,以负重前行、自我革新、守望相助的坚忍刚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变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线上到线下,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深度报道和融媒产品,全方位展示了内蒙古森工集团奋力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林区现代化建设的奋进图景,为推动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2日,内蒙古日报社和全区各盟市党媒以“端、网、微、抖、快”等全媒体的传播矩阵推介、展示、宣传内蒙古森工集团稿件百余篇,为广大读者网友呈现了一场全媒体、可视化、鲜活生动的“新闻大餐”。《内蒙古党媒草原云传播协作会议联合采访活动启动》一文被推送到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获得大量网友点赞、转发。
“林区的蓝天白云和满眼碧绿,特别让人心旷神怡。”三天的采访,让包头日报社编委、媒体合作部主任李玥已经深深地爱上林区。她说,包头日报运用纸媒和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此次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包头读者领略林区美景的同时,感受务林人的责任与担当。日后,他们将持续关注林区的发展动态,为传播报道林区在生态保护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发声,使更多人的了解林区、走进林区、感受林区、爱上林区。
“全区党媒草原云传播协作会议‘牢记嘱托筑牢北疆绿色长城’联合采访活动圆满收官。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你们以独特视野、灵动匠心和生花妙笔,为林区发声,为林区增色,提升了林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山水有相逢,未来皆可期。欢迎大家常来林区观光作客,为林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鼓与呼。”林海日报社党总支书记、社长孙勇在临别前,再一次向记者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三天的联合采访活动虽然结束,但记者们仍然不断刷新着对林区的美好认知,临别之时大家彼此留下了真挚的感言: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会让林区好故事、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
“栉风沐雨七十载,《林海日报》创刊辉煌。在《林海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衷心祝福贵刊越办越好,在绿色转型发展中,不断续写新篇章。”
“感谢林海日报社同仁们的精心组织安排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我们的采访行程既舒心又开心。愿《林海日报》如兴安松,扎根沃土,长得高大结实;愿《林海日报》如白天鹅,美丽飞翔。”
“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秉承心怀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国之大者’,坚持以蒙古马精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林业职工点赞。”
…………
感念至深,行而不辍。全区各盟市15家党媒还将陆续推出“牢记嘱托筑牢北疆绿色长城”主题专版,宣传内蒙古森工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全面展示林区的崭新形象,助力林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由 赵佳佳 赵兴祖 米何妙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