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1998年,老人栽下的近万棵树苗已是一片小有规模的树林。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喜讯让李庶坤老人更加激动,他又把每年的造林任务增加到了1500株。在1998年给党组枳上交的思想汇报中,他立下了“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誓言,并真诚地说:“到2006年,我80岁,正好能栽2万棵树,我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保重身体,勤锻炼,争取活到80岁。”
李庶坤老人身材瘦小,头发花白,有着一双筋骨突出的手和一张写满了风霜的面庞。他住在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低矮小屋内,屋内摆放着四五十年代的老式家具和一台12英寸的老式电视机。
老人喜欢阅读,《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林海日报》是他最爱看的刊物,每次看到有新政策和重要的章节,他都会剪下来,粘贴在一起。在日记本上写下阅读感受、所思所悟和当天种树的成果。
挖坑、种树、浇水,李庶坤都坚持独自完成,组织上曾多次安排人员帮助,却被他多次婉拒。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人的子女多次与老人商量一起种树,但老人不肯,他说:“坚决不行,我这是义务植树,你们去了,万一单位有事找不到你们怎么办,会影响工作。”
一天早上,天空下起了细雨,老人骑着自行车在上山的路上,不慎摔倒在路旁,身上多处淤青,随即被人送到家里。那天晚上,老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没有完成任务,白白浪费了树苗,我下次一定补回来。
2001年3月中旬,老人得了胆囊炎,家人都劝他赶紧到医院治疗,可老人担心错过春造最佳的顶浆期,只口服了一些消炎药,就拖着疲惫的身体,顶着刺骨的春风,坚持到造林地清理地被物。
同年,4月17日,正在荒山上植树的李庶坤老人病情加重,剧烈的疼痛几乎使他昏厥,幸亏有人及时发现将他送回家中。在公司领导和子女的再三劝说下,他才到哈医大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告诉家人:“再晚来3天就会危及生命了。”然而,仅在医院住了17天的老人,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在术后伤口尚未完全愈合的情况下就出院了。回家后的第二天,李庶坤老人就到山上植树,家人心疼他,但又无法阻拦他,只好帮他一起完成了当年1500株的造林任务。
2004年初春的一天清晨,老人突然发现林子里的几千株树苗被牛羊啃食,看着残缺不全树苗,倔强的老人眼含泪花,一句话也没有说,却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庶坤老人没有听别人在林地撒药、设陷阱的建议,也没有向养殖户索赔,他找到林场的负责人,把辖区内的养殖户集合在一起,诚恳地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生活不容易,我回来种树苗,就是要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希望大家能帮一把,勤跑跑,看好自家的牲畜。”
事后,平生从不送礼的李庶坤,自掏腰包买了胶鞋送给养殖户,并给他们发放自己手写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单。李庶坤的行为感动了养殖户,从那以后,每次放牧他们都非常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李庶坤一个坑一个坑地刨,一棵苗一棵苗地种,为这个无名的荒山重披绿装,他的头发也从灰黑变成了银白。
给子孙留下一片绿荫
有人曾经问李庶坤,为什么种树?
李庶坤回答:“栽下了一棵树,就栽下了一个希望,无数个这样的希望聚在一起,就能给子孙留下一片绿荫。”
锻炼、造林、锄草、清林,老人一丝不苟,管护着2.5万株树苗一天天茁壮成长。
2009年夏,耄耋之年的李庶坤规划着今后的义务造林任务:“只要我身体条件好,能劳动,我就坚持植树造林不止,力争多栽树、栽好树,为了这个目标我要争取活到90岁,干到90岁。”
人们并不知道,从那时起,他的生命之钟已经进入倒计时。
那年冬天,天气格外冷。春节临近,李庶坤老人却因突发疾病住进医院。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李庶坤老人清瘦的脸庞上,病榻前,老人已经说不出话来,他的眼睛透过窗口望向远处,仿佛望着密林中自己亲手栽植的树木,缓缓地闭上了双眼,向那片林子追去……
经后人粗略估算,19年来,李庶坤老人为植树、护林累计行走了2万多公里。直到生命的最后尽头,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片割舍不下的绿色……
有人说:“李庶坤如果把心全用在自己的小家上,他家肯定发了。”
这是事实,然而,他没有。2014年,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为鼓励机关干部带头植树造林,在林区率先施行营造私有林政策。李庶坤的女儿是机关干部,也有营造私有林的任务。有人找到李庶坤老人,商量能否把老人栽的树记在女儿李春艳的名下。李庶坤眯着眼睛,摇着头说:“那可不行,现在虽然政策变了,但我不能那么做。我种树是义务给党组织的,是给咱林区的老百姓栽的,从栽树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要把林子变成自己的。女儿有任务,我可以帮她,但树不能给她。”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的团员青年和一些退休职工受到他的感染,纷纷加入到义务植树造林的行列中,他们栽植的“青年林”和“夕阳林”已有500余亩的规模,并得到了有效地管护。
2013年,“李庶坤纪念林”在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落成,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更是对成千上万个大兴安岭的开拓者、建设者、奉献者的纪念。
如今,这里成为党员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承和发扬大兴安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李庶坤“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绿化荒山、造福子孙”的精神圣地。
“您种的树我们来守护”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
2023年8月的一天,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大杨树林业有限公司的管护员任庆军、任灵枭父子早早地来到李庶坤纪念林,查看树木的生长情况、是否有牛羊破坏的迹象。
任庆军在大杨树林场从事管护工作43年,常年的风吹日晒,使他的皮肤变得黝黑,他不仅是周边村民眼中的“黑脸包公”,还是管护工作中的“铁面包公”。在管护区域内,只要他发现有破坏森林资源和防火期内违法使用火源等行为,就会及时制止。
为了不让老人栽植的树苗被破坏,任庆军经常对闯入者进行劝说,附近的居民知道这片林有这样一位“厉害”的守护者,再也不敢轻易进入。
任庆军曾在这片林子中,握着老人的手,向他许诺:“您种的树,我来守护,有我在,今后这片林子,谁碰都不成。”
一句诺言,一生践行。这片林子虽然不在自己负责的管护区内,但由于离家只有200米的距离,20年来,每当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任庆军都会到这片林子里走一走,看一看。
今年是37岁的任灵枭回林区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从小他就常常跟着父母来到林场附近的造林地,帮着运苗、扶苗、踩土,看着一株株小树苗,心中也种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
那时候,任灵枭总能看到一位老人,每天都带着工具到这里植树,幼小的他非常不解。直到参加工作以后,任灵枭才知道,当年那位早来晚走,独自种树的爷爷叫李庶坤。
工作中任灵枭表现出色,在2018年林场职工投票选举中,得票数超过了父亲,被选为林场新一届护林队长,接了父亲的班,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村屯的居民们开玩笑道:“老任队长要退了,小任队长又来了。”
今年60岁的任庆军即将面临退休,任灵枭也决定走好父亲的路,干好本职工作,将务林人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
言传身教,立德于行。任灵枭12岁的儿子每当看到公司的运兵车路过,总会骄傲地说:“我的爸爸是林业人,他在守护这片林海,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那样。”
绿色,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底色。开发建设71年来,林区人工累计更新造林总面积超过2000万亩,并创造出库都尔、阿尔山两处“百万亩人工林”的造林奇迹。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李庶坤、崔曾女、于海俊、颜士文……细数林区这些先进典型,他们或为最美奋斗者,或为林区脊梁,或为优秀共产党员,或为林区默默奉献的普通职工。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一颗爱国、敬业、奉献的心。
苍穹之下,青松为证。李庶坤老人义务植树的2.5万株幼苗,如今,最高的树木达到10多米,最粗的达到20多厘米。一棵棵挺拔的落叶松,仿佛战士一般静静地屹立在群山峻岭中,守卫着祖国的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