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蕾 那旋
初秋的毕拉河生态功能区,早午温差大,蚊虫肆虐。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资源管理处的干部职工跋涉在深山中,开展毕拉河火烧区植被恢复森林调查设计工作。
早上7点半,距离公司总部所在地120公里的临时驻地开始忙碌起来。
“数据采集器、GPS、自喷漆、小班标识牌……各小队把工具检查好,今天的调查任务是达尔滨湖林场28、30林班,没什么问题准备登车出发!”森林资源管理处副主任刘春晖招呼着大家。
大家换好厚实的迷彩服,戴上防蚊帽,整理好背包,乘车出发。这次的调查作业区交通不便,只能靠双脚步行。
“我们每天工作往返需要三四个小时,区划过程还要不停走,一天下来要在山里行走七八个小时。”森调队小队长赵福旺介绍说。
由于山上作业场地分散,他们分成6个小组,每组3人,笔者跟随其中一组开始了当天的工作。
“如果是走路还好呢,我们走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这次我们爬山、钻林子、过石塘、走草甸子都来个遍……”
“别看我们穿得厚,却根本防不住瞎蠓蚊子,喷涂什么药水也不管用,后来也不管了,咬就咬吧……”
“有一天出门时天气好好的,结果下午下大雨了,所有人都浇透了回来的……”
“还有3个人过敏,浑身起红疙瘩,这都坚持着呢……”
在去往作业林班的路上,大家满头汗水,瞎蠓蚊子围着人转,他们仍能笑呵呵地说这些天的经历。
走到作业林班已近中午,正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达尔滨湖林场28林班,8小号,棕针土,建议树种落叶松……”森调队员苏黎刚用数据采集器定位,采集林业因子信息,区划小班,大声报给队员;记账员杨永禄迅速准确地把数据记在小班标识牌上,记好后用铁丝固定在小班拐点,喷上醒目的自喷漆标识,以便后期造林人员现地确认;小班现地踏查人员陈文龙确认小班内不适宜造林的地块,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区划人员,进行初步设计。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对这个小班进行信息研判后,又走向下面的计划小班。
为保证数据翔实准确,他们必须对所有计划的调查小班进行踏查设计和信息收集。
下午3点,6个小组的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陆续回到驻地。大师傅早已把热气腾腾的饭菜准备好,大家洗漱换衣,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今天调查的场地特别平整,适合造樟子松、落叶松。”“我们今天走的地不太行,石头太多,不适宜造林,得抠掉……”大家热情高涨地交流着造林地的情况,说说笑笑间消减了一天的疲惫。
如果说外业调查是森林调查设计的“上半场”,那么内业整理就是重要的“下半场”工作。只有内外业密切配合,才能使调查设计更精准。
“我们每天将外业采集数据统计汇总,利用Ar cgi s软件将数据落入二类调查数据库进行面积计算,再绘制设计规划图,编写规划设计说明书。内业设计、审核工作要求高、责任大,必须做到科学精细,容不得半点马虎。”森林资源管理处副主任刘逗紧盯着电脑屏幕严肃地说。
“此次森林调查是为毕拉河火烧区植被恢复工程提供科学设计数据,根据火烧区火灾等级、立地条件、区位特点,初步确定适应造林的树种和植被恢复方式。”森林资源管理处主任于东亚说。
为完成这次森林调查设计任务,森林资源管理处20人的足迹遍布3个林场、24个林班、223个小班,完成火烧区植被恢复调查面积2.8万余亩。
当太阳再次升起时,他们整理好背包,又步伐坚毅地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