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林草局驻内蒙古自治区专员办与森工集团召开2023年度联席会议图片新闻喜获自治区级荣誉称号图片新闻用绘画为“十四冬”喝彩“大雪”中的“遇见”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国家林草局驻内蒙古自治区专员办与森工集团召开2023年度联席会议
· 图片新闻
· 喜获自治区级荣誉称号
· 图片新闻
· 用绘画为“十四冬”喝彩
· “大雪”中的“遇见”
· 图片新闻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371号
第19371号:第01版 2023-12-26

“大雪”中的“遇见”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陈晓琳 米何妙子 通讯员 孙志欣 张晶

在雪地里撒欢打滚的猞猁、迈着“内八字”遛弯儿的棕熊、野外“带娃”的马鹿、捕食灵巧的紫貂、成群结队奔跑的野猪……连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们在各大媒体平台频频“出镜”,生动展现了野生动物怡然自乐、千姿百态的生活画面。

这些珍贵的影像从何而来?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森林里还会遇见哪些“神奇动物”?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来到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探究竟”。

12月7日,恰逢“大雪”节气到来,气温骤降至零下38摄氏度,寒冷的气息将天地紧紧地包裹着。一大早,管理局科研宣教部部长周明一身迷彩服,“全副武装”地出现在记者面前。

周明在野生动植物领域深耕16年之久,现为正高级工程师,对野生动植物研究造诣颇深,被大家称为“奇人”“痴人”,此次由他担任“领队”,记者心中暗喜,“这一趟肯定不虚此行!”

“今天要去的地方叫‘江畔’,距离局址将近100公里,有3个比较典型的野生动物监测点,来回得一天时间,中午就在路上简单吃一口……我们上一次进山是9月份,一般相隔三个月或者半年再去一趟,不能频繁出入保护区,怕打扰到野生动物,要留给它们一个安静的生存环境。”说罢,周明便带着记者踏上了探秘之旅。

车队在人迹罕至的“秘境之地”蜿蜒穿行,路边不时有几只花尾榛鸡一闪而过。进入保护区,一个雪凇满枝、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映入眼帘,大家纷纷直呼“太美了”。

周明和记者坐在同一辆车里,一路上的话题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讲到兴奋之处,周明模仿起棕熊吃蓝莓、蹭痒的动作,惟妙惟肖、十分有趣,一段段野生动物“奇遇记”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平时上山都是两三个人结伴,安全是第一的,因为野生动物非常聪明,像棕熊、狼、猞猁等食肉动物,看到你一个人会发起攻击,危险也是无处不在的,所以需要保持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懂得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之道。”周明的一番话不禁令人深思。

一旦发现野生动物留下的活动痕迹,周明便招呼大家下车看一看。“马鹿特别喜欢杨树、柳树、桦树的嫩枝叶,这些叶尖都是被马鹿啃食过的。”“这个脚印刚走过时间不长,从步伐和足迹上看,是一只成年的独狼。”周明犹如一部“行走的自然百科全书”,不但熟知许多野生动物的习性特征,就连每一条监测路线都熟稔于心。

临近监测点位,队伍开始徒步踏雪进山,周明走在最前面“开路”。山上的积雪厚度足有20厘米,静悄悄的森林里回荡着嘎吱嘎吱的踩雪声和大家的喘息声。

探秘之路,是一条没有路的路。周明指着仅够一人通行的林间小路说:“这不是人为开辟出来的,是野生动物马鹿、驼鹿、狍子在林子里走碾压出来的,我们也是借了野生动物的光!”看到雪地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动物足迹,记者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在林海雪原间奔涌。

“大家看!我们已经到了野生动物监测区域。”循着周明手指的方向,记者定睛一看,有一个离地半米高的迷彩“小盒子”系在树干上。原来,这就是科研人员用于捕捉珍稀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秘密武器”———红外相机。红外相机主要布设在密林灌丛、水源地附近“隐秘的角落”,监测的区域都是野生动物最爱光顾的“打卡地”,有利于科研人员分析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健康状况,更全面地掌握野生动物活动节律及生境选择规律。

(下转第三版)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