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米何妙子
近日,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公布了第三届“绿色生态工匠”和“绿色生态最美职工”推荐宣传对象。克一河森工公司防火办(应急事务处)保障股股长兼森林防灭火技术员陈放获选“绿色生态工匠”推荐宣传对象。
作为一名“林三代”,陈放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2008年,他从技校毕业后,选择沿着长辈们的足迹守护祖国北疆这片浩瀚林海。15年间,他不仅成长为森林防灭火专业技术领域的行家里手,还是森林防灭火战线上的一名“尖兵”。
刚参加工作时,陈放感到自己最大的短板就是知识储备不足,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本领,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多次参加上级举办的森林防灭火与气象业务培训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队友们,与队友们一起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只为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陈放常说:“火场如战场,只有掌握更多的通信技能,才能为扑火救灾提供可靠的保障。”为此,他立志要成为森林防灭火专业技术领域的“多面手”。
从对讲机、电台、GPS定位仪的使用,到北斗导航仪、火场通信指挥仪、无人机、冲锋舟、人工增雨设备、火险因子气象站设备的投入,时代在变化,森林防灭火工作对队员们的专业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陈放深知,只有掌握更多的技能本领,才能适应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需要。为此,他努力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电脑绘图、经纬度坐标及方格网坐标定位(落图)等知识,经常拿着书籍,对照设备反复进行实践,直至完全熟练,才肯罢休。
“刚成为火场通信员时,我以为只要会使用各种通信设备、能看懂地图、找准GPS定位、保证火场与指挥部信息互通,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了。但当我深入火场时,才发现仅是给卫星电话充电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卫星电话不仅电池容量小,充电插头还很特殊,唯一能使用的就是发电机充电。然而,发电机特别笨重,每次需要几个人一起才能移动它。火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杂草丛生,即便徒步行走都很艰难,更不要说带着发电机了。那时,我就在想,要是有能适用卫星电话的充电器就好了。于是,我开始查阅资料,制定了初步的改造方案,开始大胆尝试,在师傅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充电器改造成功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激发了我继续改造、钻研技术的信心。随后,我又成功完成了技改电源、制作硬塑管筒仓、移动机变固定台等技术革新工作。”陈放告诉记者。
工作中,陈放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勇于钻研技术,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创新项目实践。仅用半个月时间,他就将1组太阳能板1个48V逆变器组装完毕,成功输出220V电流,解决了困扰公司诺敏防火外站15年来便携式发电机“油电缺电”的难题,极大地方便了40名驻站队员的工作与生活。他还把对讲机充电专用的7.2V锂电池组,改装成能给卫星电话充电的3.7V电源,解决了卫星电话电池在野外火场不能充电的老大难问题。截至目前,已有6个技术革新成果被采纳应用,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