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杉
(接上期)
雨不知什么时候,又不大不小、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大家重又穿好雨衣。接下来就该畅游“中国最美白桦林”了。
登上卡鲁奔山白桦林观景平台栈道,横挂在栈道边上的“卡鲁奔,中国最美白桦林欢迎您”巨幅横幅,让人心头一暖,使在赏雾海、观云海、看日出时吹进身体里的一点点寒意,此刻也已经荡然无存了。
往前走,一步步沿着山坡的落差往山顶攀登,偶见一处心形的红色工艺品,矗立在丁香树下,上书“相约卡鲁奔最美白桦林”字样,顷刻间成为年轻人的最爱,或者叫“打卡地”。只见俊男靓女们蜂拥上前,摆出各种姿势,为“中国最美白桦林”留影、打卡,纷纷签下自己心中的爱意。
再往前走,基本上到达了卡鲁奔山南部的顶端。这里的白桦林,依旧保持着与一路走来的白桦林同样的构成方式,即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相生相伴,彼此不分你我,一样的高大挺拔,使你只有在树皮的颜色和枝叶的形状上,去辨别哪株是兴安落叶松,哪株是白桦树。这里也矗立着一座观景平台,木制的楼架上,悬挂着“登上卡鲁奔,梦想会成真”的巨幅标语。标语的正前方,有一组篝火的雕塑,极其夸张,在雪白的桦木围起的火堆上方,有一束用红绸子做的火苗,燃烧得正旺。这一红一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上去十分的养眼,再配上黄、白、绿背景的颜色,无疑又是一处观景胜地。
小雨还在下,不大不小,淅淅沥沥。
从这里直往前走,翻过一座山梁,栈道随着大山的走势,而略呈下坡状。这里视野非常开阔,林间十分清爽,白桦树巨密、巨厚、巨多,几乎是清一色的林海,而且蔓延无边,面积巨大,林中偶有几株兴安落叶松,也早被淹没在了白桦树中,不仔细寻找,基本上看不到它们的身影。这里的白桦树,有三五株聚在一起,共同生长的“团结奋斗”树;有一株两干的“相爱一生”树;有大、中、小倾心相牵的“家庭和睦”树;还有相生相伴的“松桦相恋”树和“夫妻恩爱”树,等等。最值得欣赏的,还有一株被李书记命名为“卡鲁奔长老”的百年白桦树。
这株被称作“卡鲁奔长老”的百年白桦树,生长在栈道的右侧。它的身旁,有株小白桦相伴相依,犹如它的孙子。它那粗壮的树干,被人们用蓝、白、红三种颜色的哈达包裹,第一、第二层枝杈上,分别系挂着白、蓝、红、黄、绿五种颜色的宽布条。它的雄姿,矗立在那里,十分的显眼,粗壮的树干,要比林中的其它的白桦树,粗上四五倍。它的枝杈十分的茂密,从第一层到树梢以下,我数了数,足有十层之多,而且其中不乏身边树粗细的大枝杈,基本上没有死枝杈,冠叶葱茏。还有它那粗糙的树皮,从最大的那株枝杈以下,到地面上,有二十米上下,焌黑无比,不看上部,还以为是株黑桦树呢。据说,这是由于早年森林过火,或是遇到了极端的天气,亦或是由于地理环境变化所致;也有可能在某一个时段,发生了什么意外造成的。但不管怎样,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敬畏和尊重。
前面的栈道在一段段攀升,又一段段下降,时而左折,时而右拐,优美的白桦林,依然没有边际。林中飘飞的落叶铺上来,金黄一片,脚步踏上去,“沙沙”作响;小松鼠偶然间窜上来,玩耍嬉戏,不肯离去,在人们前边,倒着小碎步一路跑,被踏翻的桦树叶,有的一个跟头翻下栈道,有的紧紧地卡在栈道木条间的缝隙里,有的干脆随着小松鼠飞奔的脚步,一路翻滚,飞出去一米有余才肯停下来。嘿!真是有趣至极。大清早的,虽没有吃早餐,但也丝毫没有饿意。通过这次体验,我再一次确信:人是有信仰的,精神上的饱满,完全可以抵消肠胃上的一时所需。
雨一直在下,不大不小,淅淅沥沥。
当我们走过最后一段白桦林,登上卡鲁奔山极顶的时候,又一个观景平台,敞开胸怀拥抱了我们。得耳布尔人真是有心,他们非常了解游客的心理,也非常了解卡鲁奔山,知道在哪里观景最合适,最能展示出卡鲁奔大森林的最佳效果来。
果不其然,当我们站在这高山之巅,环顾林海的时候,一个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什么叫做“大森林”。跟这里相比较,我所见过的别处的所谓大森林,只能算作是“森林”而已,只有这大兴安岭的森林,才配得上是“大森林”。
一番感慨之后,走下山坡。来时的路,已在白桦林中梦幻般的迷离起来。而眼前的路,似乎越发显得急转直下了。
栈道拐过山顶,顺着卡鲁奔山东南坡的一条峡谷,盘旋而下。留意了一下栈道上标注着的台阶数字,到山脚下的入山东南口处,1600多级。好嘛,下山的路虽不算太远,又全是下坡,以为好走,其实并不好走。老话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说的就是在上山的时候,脚尖先着地,身体前倾,全身都跟着往上用力,所以叫上山容易;而在下山的时候,则是脚后跟先着地,看着像膝盖随着身体前倾似的,但实际上,全身的重心,全都集中到了脚后跟和腿肚子上,不上三五里路,就会蹲得你腿肚子发胀,脚后跟生疼,因此叫下山难。况且,台阶虽标注有1600多级,其实算的是陡直下降处,没算其中的较缓处,如果算上其中的较缓处,至少也得有3600级以上。
多少级也得走哇,怎么难也得下啊。不然,永远也到不了山脚下的东南口处,大客车还在那里等着呢,眼下的情况不坐车,无论如何也回不到特色民宿房去了。看了看身后的同行人群,有拿木杆当拐棍的,有照相的,有发感慨的,有接受随行记者采访的,有手按在树干上沉思的,真是各有所思,各有所想,又各有所长。
我和内蒙古大兴安岭作协的诗人、作家———李岩老师,没有停留,率先数着栈道的台阶,一步步向山下走去。此时的小雨,早已经不下了,但我们还是不想脱掉雨衣。因为走了这么远的路,仍没有感觉到身上怎么发热,倒是脚底下有些温暖,出了点汗而已。
我俩走走停停,说说唠唠,一边发现着身旁的新鲜亮点,一边回味着“中国最美白桦林”里,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觉山脚下的大客车已遥遥在望了。正得意间,突然,在我身旁,出现了一个奇迹:在一株枝头挂满松塔的樟子松底下,两张铁丝网,盖着几个洞口。洞口的外面,结满了类似冰凌的东西。这是什么现象?难道这闻名遐迩、极寒之地的大山里面,果然藏着一座常年不化的冰山不成?惊奇思索中,李岩老师风趣地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卡鲁奔山“风凌洞”,在酷暑刚刚过去的金秋时节,向我们这群人,献上了它洁白的晶莹的“热情”。
哦,这“热情”来得太突然了,让我来不及想象这里冬天的寒冷。我听说,这里的冬天,驯鹿一类的动物,得必须不断进食,才能获得足够热量。它们最钟爱的鹿石蕊,此时也已被冰雪掩埋,每吃到一口,都格外不容易。好在鹿石蕊生命力极强,冰雪之下,它们只是暂时停止了生长,而口感和营养,依然不减秋天。驯鹿的主人,通常都要等到开春的时候,才能够返回去。不过,离开的时候,他们都会在固定的地方,撒好食盐。每隔一段时间,鹿群就会凭着记忆,找到有盐的地方,刨开坚硬的冰雪,舔食主人留下的厚礼。
来到这里,你就会有不断的惊喜。这里不但大山里藏着冰山,拥有洁白的晶莹的“风凌洞”;这里还拥有地下断裂带不断涌出的热泉,奔流在沟壑、山峦、河谷之间。同属于一脉两地的哈拉哈河就是一例,即便在超过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低温的时候,它也不会封冻,而且在不停的流淌中,还腾腾地冒着热气。
秋天的得耳布尔,大森林中,还会有更多的惊喜。
从酷暑中走过来的黑嘴松鸡,被林中丰富的食物,滋养得膘肥体壮,换过的羽翼也更加的丰满迷人了。这里有松茸,有嫩叶,有绿芽,有清水,有草地,有灌木,还有昆虫。该是找到母伴和孩子们的时候了,全家人也好抱团聚在一起,选一个更适合越冬的地方,准备熬过一个漫长的冬季。
春天出生的小紫貂们,现在看上去,身体非常的健康。整个夏季,它们都待在一个有吃有喝的地方,吃得身体格外的强壮,大森林里的其它动物,似乎从来就没有对它们造成过任何的伤害。小紫貂们自从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以后,已经习惯了独居的生活。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里,它们要好好地享受一下,得耳布尔人,为它们营造的这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一过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只雄性的小紫貂,大森林中的食物和营养,滋养得它格外漂亮。它的精力非常的充沛,亮晶晶的小眼睛,不停地闪着光。它的皮毛油光闪亮,经太阳一照,闪着光芒。它要把握住这落叶成堆的机会,在大雪落下之前,为自己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新居,如果有缘,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个同伴,快乐地住进去。据说自打禁猎和停伐以后,大森林里就比较平静和安全了。
如今,随着保护的深入,它们的种群数量,已经得到相当的恢复。运气好的话,在这金色的秋天里,你来到得耳布尔,走进大森林,仔细观察,你就有可能与它们不期而遇。因为紫貂在秋天的大森林里,一刻也不想停歇,是最活跃也是最可爱的小动物之一。
春夏两季的风调雨顺,决定了得耳布尔大森林有一个丰饶的金秋。高大的榛子树上,熟落的果子铺了一地,马鹿和狍子自然是不肯理会的了,因为在这里,它们有比这更适口的东西。而桦鼠、小松鼠、灰鼠就不一样了,它们均胃口大开,一次就能吃上五六粒到十几粒,吃饱了不算,还要捡上几个大个儿的、熟得好的,把腮帮子塞得满满的,然后,急匆匆乐颠颠地抱回到窝里去。
最喜欢吃榛子的是野猪,在这个季节里,它们逮到榛子就像是人类过年。它们整群来到榛子树底下,吃饱了也不走,有的还就地掘个坑,趴在里面鼾然睡去;有的则悠闲地到水坑里打打腻,再到河边喝几口清水降降温,回来以后再接着吃。这种东西就知道吃,但野猪从不吃瞎食,用不上几天,看吧,它们的皮毛便油光湛亮起来,身子也胖得圆滚滚的了。
然而,这个时候,也正是野猪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时候,所以,野猪就找到了一个防身的好方法:每天落日前,它们准时到松林里去蹭松油。不久,野猪就把身子的两侧,蹭得像钢板一样,又滑又硬又黑又亮,什么猞猁、森林狼、黑熊,它们的利爪,根本无法抓进它的肉里。
秋季的得耳布尔大森林,是小动物们嬉戏的天堂,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这也给食肉动物猞猁,提供了大好时机。这种动物,专门躲在阴暗处。此刻,一只猞猁,正蹲在小动物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借大树为掩护,眼睛半睁半闭,一旦有野兔、松鼠、松鸡之类的动物过来,它就会偷偷下手。由于其它原因,实在没有下手机会的时候,它就怪叫两声,然后躲到树荫里,偷偷观察动静,等动物们反应过来,四散奔逃时,它便瞅准机会,迅速尾随上去。
猞猁其实很凶猛,可它为何不像森林狼和黑熊那样,与其它动物进行公开较量呢?得耳布尔人如是说:这种动物比较狡猾,它信守先保护好自己再寻求进攻的道理,打有把握之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正因为它们的防范意识非常强,所以,得耳布尔的大森林里,至今猞猁的种群数量得以保存。
林子里的鸟雀们,平时都各有领地。眼见秋风正紧,秋凉已降,虫声止了,青草枯了,树叶黄了,习性使然,它们不得不大批地进行异地迁徙。大森林里的鸟,整天都处在动荡待飞的状态中,它们选择,它们集群,在少量的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树叶纷纷下落的时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森林,飞往南方和它们该去的地方。
关于秋天天气突变,得耳布尔人认为,头一场严寒即为霜,第二场严寒就为冻了,而第三场严寒过后,季节才会毫不客气地进入冬季。
冷空气在不知不觉中,加聚着得耳布尔大森林的变化。这时的大森林,几乎是一天就会变一个模样儿。你看:半月前还是郁郁葱葱的山岭上,第一场严寒过后,先是苕条的叶子变黄了,紧接着,桦树的叶子变黄了,杨树的叶子也变黄了;第二场严寒来临,柞树的叶子、枫树的叶子都红了,榛树的叶子变得绛紫;而这时,满山满岭的兴安落叶松,却依然湛青碧绿,它们只有在三场严寒降临之际,大森林呈现赤、橙、黄、绿、草白“五花山”景象、植被层次极其分明之时,才肯大量地优雅地撒下一地的松针,甩甩袖子,高昂着头颅,准备迎接漫长冬季的来临。只有在这个时候,得耳布尔人认为,大森林才算是最美的季节,也才算是正式步入秋季。
初涉得耳布尔大森林,秋天的颜色会使你迷茫,“五花山”绚烂的景色也会弄得你不知所措。若是没有当地人带领,你几乎分辨不清方向。在你的眼前,多姿多彩的秋天,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丰饶,那么的鲜艳,那么的厚重,又那么的深远。
如果说,是季节的变化,使得耳布尔大森林的秋天,变得如此之美丽、绚烂的话,那么我要说,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林区人民,早就为季节的画笔,铺好了纸,研好了墨,调好了色,才绘就了这么好的山,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么浩瀚的松涛、雾海、云海,这么美丽的日出和这么漂亮的白桦林。
得耳布尔的秋天,使我非常感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勇于“收拾斧锯、再启山林”“斗风雪、战严寒、只争朝夕、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争先”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
我敢说,文学的笔,在秋天的季节,到了这里,会变得笨拙。因为得耳布尔大森林秋天的本身,就非常的富有魅力,还用得着去写吗?在这里,好多含有赞美意味的形容词,好像都失去了词意原有的力量,似乎都不能完全表达出得耳布尔秋天的美丽。
但我还是要写:得耳布尔,你身居高山,秋景如画,生态繁荣,林海浩瀚,硕果累累,色彩斑斓;康达岭特色民宿坐落在这里的深山湿地草甸中间;卡鲁奔山的雾海、云海、日出、白桦林,给了你一个别样的景致,让你在我的眼中,成为了中国最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