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看火”24年,甘做山林“守护者”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宣传工作图片新闻图片新闻图片新闻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加强防火宣传开展专题学习打造整洁家园秦艽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望山“看火”24年,甘做山林“守护者”
· 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宣传工作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
· 加强防火宣传
· 开展专题学习
· 打造整洁家园
· 秦艽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501号
第19501号:第02版 2024-06-06

陈玉峰:

望山“看火”24年,甘做山林“守护者”

■孙书程

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驻守在防火瞭望塔上的瞭望员又一次进入“警戒”状态。他们是山林的守护者,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十几年、几十年,每年从春季森林防火期开始,一直到白雪覆盖的初冬,在这方小小的阵地上,我们的任务就是用眼睛‘看火’。”56岁的陈玉峰每次登上瞭望塔,仍然热情不减。

陈玉峰是绰尔森工公司大黑山瞭望站的瞭望员,守护这片山林已经24个年头了。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鬓角染霜的大叔,他虽容颜已改,但初心不变。

42万多公顷的生态功能区内,分布着10个瞭望塔。大黑山瞭望站海拔1600.2米,站在22米高的瞭望塔上,能俯瞰95%的绰尔生态功能区,是公司乃至周边林区森林防火瞭望的重中之重。

大黑山上,七八级风特别常见,有时瞬时风力能达到10级。风越大,越是火情高发期,越需要瞭望。

“大风天气,人站在塔上,摇摇晃晃,双腿直打颤。”穿着军绿色迷彩服的陈玉峰站在瞭望塔的平台上,视线从右往左,扫过面前连绵起伏的山峦。

2000年,陈玉峰被派到大黑山瞭望站。汽车只能把瞭望员送到山脚下,距离山顶还有4.7公里,往山上的路全靠自己走。背着水和食物,穿过密密的树丛,踏着茅草道,深一脚、浅一脚,至少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塔房。“即便走冒汗了也不敢歇,一停下来,浸了汗的衣服就如同‘冰衣’。”

火灾是森林最大的敌人,瞭望员是发现火情的第一道关卡。陈玉峰刚上瞭望塔时什么都不懂,他虚心向同事请教,勤练瞭望技术,在最短的时间熟练掌握辖区地形地貌。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武功秘籍”,他把周边的森林地形地貌刻在脑子里,每一个坐标点都熟记于心。

“哪里有人,哪里冒烟,即便隔着远,我眼睛一扫就能看到。”他笑着说。凭着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陈玉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准确报告出位置,即便在云雾弥漫的复杂天气中,也能迅速分清是烟还是雾。

“901,901,我是903,现在一切正常。”

每天早上6时到晚间7时这个时间段,每隔一个小时,陈玉峰要用对讲机向山下的指挥中心汇报一次。虽然每天重复的话语都是一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瞭望员能放松。陈玉峰说,每次向指挥中心汇报“正常”时,他都要再三确定信息准确无误方能上报。

“一旦有起烟点,责任就大了。”

吃饭也是两个人轮班吃,“塔上必须时刻有人,吃饭时也不能松懈。”

每一次的观察瞭望,可能都是一次对森林的挽救。即使这工作枯燥、乏味,但陈玉峰从未产生过动摇和放弃的念头。

供电不足、没有信号、一张报纸翻看好几遍……“隔着锅台就上炕。”陈玉峰觉得最大的艰难就是寂寞。

工作之余,陈玉峰最喜爱的便是欣赏大黑山的风光。

莽莽兴安,一目九岭。2018年,大黑山被评为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最美森林露营地”,前来游玩游客越来越多。

日出日落、晨雾奇云、雾凇美景……一碰到特异气象,陈玉峰就用手机记录下来,发给全国各地的旅行“发烧友”。

陈玉峰告诉笔者,他和同事在做好瞭望工作、防火宣传的同时,也成为了绰尔美丽风光的“代言人”,和游客们互加好友,向他们推荐大兴安岭的旅游攻略。

如今,林区的条件越来越好。往大黑山上的茅草道变成了砂石路,运材路变成了水泥路,坐上车,人和给养一起被送到山顶;瞭望员们再也不用穿打了一层又一层补丁的“登山鞋”;“披着”帐篷布的塔房也变成1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景点式“小洋房”,电视、电冰箱、电炒锅等家电一应俱全。

4G网、常用电、时令水果鲜蔬……“现在的条件太好太好了!”

“咱们这儿是个好地方,得守护好。”陈玉峰感慨,在大黑山瞭望站“看火”的24年,他对这里的草木有了特别的感情,愿意做这片山林的“守护者”。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