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故事平淡之中有真味《惠通桥之战》《原始海》《微生物大历史人类社会的永恒战争》枕书消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讲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故事
· 平淡之中有真味
· 《惠通桥之战》
· 《原始海》
· 《微生物大历史人类社会的永恒战争》
· 枕书消夏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544号
第19544号:第04版 2024-07-30

枕书消夏

□鲍安顺

人语

我有一个习惯,放几本书在枕下,才能睡得安稳,睡梦也香。

老家门前有棵大槐树,夏日树荫如盖,我常在阴凉处,躺在藤椅上,捧一本书阅读。意念集中在书里,身心也清凉。那凉意在脑海,在心间,也在我不自觉沉睡去的枕上,让我安然入梦。我把书枕在头下,那让酷暑蒸出的墨香,是文字里的夏天,与我的情感融到了一起。入睡前,时有微风袭来,书香袭人,非常惬意。

早年夏天读书时,我常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脚泡在凉水盆里,津津有味地品读文字。滚滚热浪中,我享受书中的一丝心灵清凉,知了在窗外喧叫声,也没能干扰于我,那好书让心灵生风,让我渐入佳境,身心没有了烦热。风雨打窗时,我沉于书中,雨声里有阵阵蛙鸣,我掩卷罢读时,睡意就来了。

如今枕上夏夜,清凉舒爽,是因为今天有空调,自得消夏,读书就更惬意了。

古代人枕着瓷枕入眠,就是消夏。北宋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中诗云:“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古代瓷枕,釉色光润,质地冰凉,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透风,瓷器本性温凉,去暑怡神。有人将诗词、绘画、书法等描绘其上,风雅趣味,有了艺术味,也有了消夏的风情。

读书能消夏,为此,我常去图书室,捧上一本书,有时竟然睡熟了,头枕在胳膊上,胳膊压在了书上。醒来时,我羞愧,想到少年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发誓要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做一个钢铁战士。而如今我老了,热情不如从前,书也少有感染我,打动我。但我还是要读,不仅捧着读,还要枕着睡,在梦中读。

夏日,读“清凉书”,心就清凉了。那漫漫长夏,躲避燥热,让心安静,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置身“清凉世界”。那“清凉书”,就是“消夏书”,让精神清凉了,书入心自凉,睡梦也安逸,且有了惬意。在我选择的“消夏书”“清凉书”中,常翻阅的是林清玄的《清凉菩提》,只要看看《清风匝地,有声》《吾心似秋月》《家家有明月清风》等文章,就有一种清新、冷峻、超逸之感。《清凉菩提》是林清玄写自己“微不足道的生活和学佛的一些心情,一些欢喜和忧伤”。他这样反问自己:“重要的是,在三界火宅里,我是不是有源源的清凉甘露?”林清玄说,他希望自己的这些文字或者文学,像每天都有的星星一样,给这热恼的人间带来一丝清凉,那清凉也许不多,也许轻轻掠过,也许不足以解渴,也许朝露一样很快地蒸散,但就让我们敞开心灵,品味那一丝清凉……林清玄是有情怀和信念的人,而且,他把这种思想情感融入他的文字之中,力求用“清凉心”作“清凉文”。他的《清凉菩提》一书,正如书名一样,有一种“清凉”觉悟之美。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诗人独坐庭院中,淡泊自然,神静心宁,静则生凉,那捧读之后的性情陶冶,心灵净化了,也清凉了。白居易还有一首《不出门》诗,写出了闭门读书的妙处:“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故人。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以书为伴,悠然度日,心静而无波澜,延年益寿,心旷神怡。

卢梭说:“我是在书中领略人生。”在书中,看到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出的不同人生,体会其中滋味,参透生命的本质,继而用其中的道理,修正现实中的自己。一本好书,就是一口好茶、一个好梦,是一片难得的好心情,回味不尽,便有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干净的闲读生情之趣,修竹的书中境,文字味。

读书,让灵魂神游四方,正如宋人黄庭坚道:“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只有每日阅读,才能陶冶精神。读书犹如睡觉,不能没有,有了就是活着,真实地活着,快乐地活着。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