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公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 公示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599号
第19599号:第03版 2024-10-09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上接第一版)

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言近旨远。正是文化的力量,赋予了我们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改革创新的活力。

一年来,高擎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中华文化“一池春水”生气盎然,神州大地升腾“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

文化自信自强塑国魂———

2024年8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亲切接见载誉归来的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

“你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看到了中国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锐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为奥运健儿点赞。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一个自信开放的新时代中国呈现在世人眼前。

文化自信正不断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焕发出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来自于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体现在我们对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由衷热爱之中。

北京延庆,雄伟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八达岭长城景区游人如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守护根脉,传承文明。

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赓续中华文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探索新经验,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13.9万部(件)……不断求索文明“密码”,让古老文明的面貌变得更加清晰。

“文博热”不断升温,“文创产品”持续热销,“诗词热”蓬勃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愈发高涨。

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我们党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赋予文化发展以新的生命力、创造力。

文化强国建设铸辉煌———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着眼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共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200个,乡镇影院银幕超过1.2万块。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

着眼推动精品文艺创作,影视剧《热辣滚烫》《我的阿勒泰》、京剧《纳土归宋》、话剧《苏堤春晓》等生动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与传统文化之美。

着眼落细落小落实,精准匹配文化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村晚”、“大家唱”、广场舞活力四射,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欢乐舞台成为精神“充电站”。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2024年5月,党中央首次召开以旅游发展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擘画“诗和远方”美好图景。

来贵州看一场活力四射的“村超”,到敦煌鸣沙山下听星空演唱会,在追剧中打卡热门取景地……“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生发无限惊喜。“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等成为新的时尚潮流,演唱会、音乐节等成为新的“城市名片”,文体旅、文商旅、农文旅等融合业态生机勃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今年前7个月超1700万人次外国人来华,“Chi naTr a vel”风靡世界。

文明交流互鉴显魅力———

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图尔马莱山口,两国元首又一次从历史和文明的高度进行深度战略沟通,续写“高山流水”佳话。

“中国和法国虽然分属东西方文明,价值理念、社会制度不同,但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可以和而不同,通过对话合作,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蕴深长。

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华文化。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攀花赠友”展现中式惜别之礼,“荷桂共融”传达和合共生之情;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让全球玩家共享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和谐共生中“日新又新”,世界文明百花园愈加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住在同一颗星球,仰望同一片天空。远和近,都是家人;你和我,命运与共……”来自中国和非洲的孩子们,手拉着手走上舞台,天籁般的歌声沁润人心。

这是2024年9月4日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宴会上的动人一幕。来自中国和非洲的表演者们翩翩起舞、纵情欢歌,抒发出携手同行、共筑未来的美好希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欢迎宴会上所说:“我相信,只要28亿多中非人民同心同向,就一定能在现代化道路上共创辉煌,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精神血脉的现代化、时代化,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

今天,带着坚定的历史主动和广阔的全球视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出文明新篇章,万千气象展现在新时代的宏阔舞台上。

绘就文化改革新图景

翻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指向鲜明,其中之一便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

踏上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向深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24年2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公开发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情况”列入巡视工作的重点检查内容,上紧履职尽责的“发条”。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的党才有战斗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

新征程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激发起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志愿军:雄兵出击》获最佳影片奖、《长安三万里》获优秀影片奖……2024年8月4日晚,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揭晓。这些经过大众评审评选出的获奖影片,用不同题材的精彩故事反映人民心声、弘扬中华文化,彰显出中国电影与时代共鸣、与人民共情的艺术追求。

沉实厚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是一个时代文化高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文艺创作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高速增长,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加快建立有利于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必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积极打造文化建设的新空间———

“互联网、旗帜扬,守阵地、强思想,管好家、用好网,网风清、家风朗……”8月28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上,四组家庭以情景演绎形式分别就“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四个主题进行家庭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示,并向全社会发出“弘扬优良家风共建网络文明”倡议,凝聚起共建共享美好精神家园的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着眼未来,要着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把网络空间打造成为有价值认同、有人文关怀、有情感归属的文化建设新空间。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

2024年6月22日,位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国家图书馆三层高朋满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塔读者会在这里热烈举行。

“习近平主席的著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对于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各国具有重要价值……”与会人士普遍认为,这部著作为国际社会开启读懂中国的“思想之门”。

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幅提升。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越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越需要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真正在国际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新的时代画卷,期待新的描绘。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定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分享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林海日报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