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成:志用青春换青山美丽河湖建设中蕴含哪些经验图片新闻一群护绿使者的白水江情怀极光是怎么形成的?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刘百成:志用青春换青山
· 美丽河湖建设中蕴含哪些经验
· 图片新闻
· 一群护绿使者的白水江情怀
· 极光是怎么形成的?
· 图片新闻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622号
第19622号:第04版 2024-11-05

美丽河湖建设中蕴含哪些经验

□赵亮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2021年我国启动美丽河湖建设以来,各地分阶段梯次推进,已先后筛选出深圳茅洲河、厦门湖、浙江千岛湖等56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本文系统梳理美丽河湖56个优秀案例的建设情况,结合生态用水保障、水生植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等多项参考指标,对美丽河湖建设的科学特征和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聚焦“美”的核心导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抓手。美丽河湖的“美”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自然之美、感官之美。美丽河湖建设应遵循自然法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湖光山色、波光潋滟,满足人民对美的理解。

二是健康之美。水环境指标合格是基础,水生态指标是关键,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目前我国水体水质指标达标率高,水生态修复任务比较重,美丽河湖建设要加强水生态状况监测调查,加大水生态的保护修复力度。

三是人水和谐之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人民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聚焦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创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秀外慧中之美。美丽河湖建设不能只是简单的减污、扩绿,要从降碳、增长角度去思考,形成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实践案例中,北京雁栖湖以水清、水净、水景观优美、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全面建立雁栖湖生态发展水生态文明体系,为地处旅游风景区的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了借鉴。

突出系统治理。要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构建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新格局。

一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在水资源方面,全球水循环面临失衡,既要关注河湖取水用水公平又要强化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保障国家水安全。水生态方面,注重维持和恢复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生态环境功能,加强水源涵养区、生态缓冲带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方面,要有效控制流域内各类污染物排放。

二是统筹强化流域污染防治和系统治理。抓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这个“牛鼻子”,倒逼岸上各类污染源头预防,过程精准管控,包括美丽河湖建设周边的工业园区污水深度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都应纳入建设范围,坚持水土共治,统筹地上地下水协同治理,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

实践案例中,山东省马踏湖流域打造淄博版“治保用”系统治污体系,有效地破解了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导致的严重水污染问题,减少污染物排放,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统筹保护、建设与运维的关系。美丽河湖要统筹保护与建设、建设与长周期运维的关系。合理确定绩效指标,狠抓项目落地实施。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资金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落到实处。确保有明确的运维主体和长效管护机制。更加注重市场引导,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确保绩效目标实现,加强绩效考核。

实践案例中,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湖厘清主体责任,重塑生态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借鉴。

注重科技赋能。以智慧化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发展是积极应对水安全挑战、促进人水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是提高管理效能、统筹水资源高水平利用和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途径。要利用数字流域、水联网等新兴技术,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河湖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监测与监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重点加强美丽河湖生态环境大数据采集、适配、重构、共享,通过数字科技创新充分释放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的潜力和活力。

实践案例中,河南省淇河(鹤壁段)采用智慧监管,建设视频监控、水质水文监测和无人机等硬件设施,配套APP及公众号等支撑平台,实现了科学智慧治河和统筹管理。(据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  林区新闻  -  基层传真  -  一线掠影  -  绿色盾牌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