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林雪韵充满音律的现代森林诗歌审美文本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大森林雪韵
· 充满音律的现代森林诗歌审美文本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666号
第19666号:第04版 2024-12-26

充满音律的现代森林诗歌审美文本

———评李岩《大森林雪韵》

□樵夫

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诗歌犹如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魅力照亮人们的心灵世界。森林诗人李岩多年来深耕森林文学创作,并且以自己独有的带有音律美的诗歌语言,在森林文学创作中,开辟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灵动,充满对森林的热爱,他的这份热爱,融入了对自己工作生活的林业大环境,并且通过孜孜不倦的笔,书写着这份热爱。李岩的这组《大森林雪韵》正是这份热爱的真实写照,这些诗歌如同一场诗意的暴风雪,席卷读者的情感之源,带领我们走进大兴安岭的冬天,走进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冰雪王国。

一、森林的自然之美与诗歌的生命活力交织

这组诗以大兴安岭的雪为核心意象,展现了森林这一创作母题之下的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与诗歌创作的蓬勃活力。雪,作为一种纯洁、宁静的象征,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诗人借助冬天的雪,为森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恬静的诗意空间,并且通过带有音律的诗性语言,书写出诗人对森林、对生态、对冬雪、对生命等诗意元素独特的感受,他的笔触细腻、飘逸、超然,有一种融入万物的视角,把诗中的每一景一物变成深刻的思考,进行诗意的咏叹。雪的洁白与宁静,与森林的生机和动物的活力相互交织,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月光、白云、清泉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深远而又神秘的氛围。

在《大兴安岭的雪绒服》中,一夜大雪纷飞,将大兴安岭变成了一条巨大的玉龙。森林从绿梦中醒来,被雪覆盖的千里林海宛如穿上了巧夺天工的雪绒服。“多么洁白,洁白得让云朵羞愧;多么柔软,柔软得让晨雾崇敬;多么缠绵,缠绵得让月光仰慕;多么晶莹,晶莹得让星星脸红。”诗人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雪的美丽与神奇,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洁白无瑕的童话世界。

诗中的森林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生命的象征。“森林刚从汹涌澎湃的绿梦中醒来,睁开眼,神清气爽,丹心激动。”这里的森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与雪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中的动物们也为这个冰雪世界增添了一抹生命的色彩。“一只又一只鸟,只顾在雪中飞舞;小松鼠正与狍子梅花鹿相偎相依,细细地吮吸松脂透明的甘醇。”这些动物们在雪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诗人在赞美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落雪的心事貌似与森林无关》中,诗人以落雪为视角,探讨了森林生态的问题。“刚欲长歪被山风校正的幼苗是否杜绝?林涛声中是否有一丝一缕的不谐音符?细雨润过月光抚过是否有该萌生的幼苗?生长的森林是否杂乱无章盲目无序?千年愿景规划图是否应重新调整?”这些问题反映了诗人对森林生态的关注和担忧,也引发了读者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诗中的落雪似乎有着自己的心事,它与森林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落雪的洁白与纯洁,象征着大自然的原始与本真,而森林的生长与发展则需要这种纯洁的环境。诗人通过落雪的心事,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二、音律性语言成为情感与意境最自洽的诗歌载体

这组诗充满了诗人对大兴安岭的深情厚意。雪花与森林、动物、河流等自然景观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深情而又神秘的意境。诗人非常熟练地运用诗歌语言的音律性,也许在别的诗人那里,也会用到,但对于李岩的诗歌来说,这样音律性的语言,更代表他诗歌创作的特点和优点,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每首都会呈现出一种复调美,他会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通过音律感,反复吟唱,不断推进,直至突显出诗意的隽永。这在当下的诗歌创作中,显然不多见的,也是非常具有鲜明特质的,因此当我们读他的诗歌的时候,似乎能够击掌而歌,这是他继承中国几千年来诗歌传统并融入现代诗歌创作最完美的体现,也是大兴安岭的风貌和森林文化塑造了他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使他的诗歌语言或表达方式和创作题材结合得相当贴切与完美,成为森林诗人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在当今诗歌创作中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例如在《山丁子树,洁白通透》中,诗人运用了押韵的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更加流畅。“山林边,一棵棵山丁子树,被素雪覆盖,像一层层白云。怎么看,也是宁静安祥;怎么瞧,也是卓尔不群。春风中,枝头开满白花,多像少女头上洁净的丝巾,多像洁净的雪花,用意念,把自己盛开的花朵一遍遍亲吻。”这里的“云”“群”“巾”“吻”押韵,使诗歌在韵律上更加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在《深情》中,红松凝视着白桦,“忽然脸红,它觉得,白桦也愈加羞涩,格外目秀眉清。欲言即止,都相信,昨夜是一样的情景,多么美好呀,依旧,醉心醉魂,栩栩如生。”这里的红松和白桦仿佛是一对恋人,它们之间的深情在黎明的阳光和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拟人化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大兴安岭的雪和森林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如在《大兴安岭的雪绒服》中,诗人将雪比作“洁白得让云朵羞愧”“柔软得让晨雾崇敬”“缠绵得让月光仰慕”“晶莹得让星星脸红”,通过与云朵、晨雾、月光、星星的对比,突出了雪的美丽与神奇。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森林刚从汹涌澎湃的绿梦中醒来,睁开眼,神清气爽,丹心激动”,赋予了森林生命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内心的纯净恰当地契合生态文化的诗意描写

这组诗以大兴安岭为背景,展现了森林在大兴安岭生态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自然资源宝库,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文化独具特色。诗人通过对大兴安岭的雪和森林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兴安岭的生态特色和文化内涵。

作为内蒙古作协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林业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内蒙古大兴安岭文联主席,李岩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这组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诗人通过对大兴安岭的雪和森林的描写,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维护生态平衡。

在《落雪的心事貌似与森林无关》一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森林生态的关注和担忧。诗人通过对森林中幼苗生长、林涛声的和谐、月光与瑞雪辉映下的森林形态等问题的思考,提醒人们要重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诗中的动物们也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顽强与美好,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借助大兴安岭这个独特的地理符号,借助森林这个独特的创作题材,李岩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沃土,这片沃土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也给了他更多的生命思考。在意境营造方面,诗人以森林为大背景,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诗意氛围。这种氛围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富有深刻的内涵,让我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也能够引发对生命、情感的价值思考。

总之,李岩的这组《大森林雪韵》是一组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它以大兴安岭的雪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情感、生态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这组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地理符号价值,同时也具有诗歌创作的音律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樵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九届全委会委员。国内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