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月17日讯(张萌)林草兴,则生态兴。林业产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
林以种为本,种苗是助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据统计,2024年全国育苗面积为1485万亩,2025年可出圃苗木240亿株左右,全国苗木供应总体充足。
供给能力强劲的背后,短板依然存在。苗木行业市场行情缺乏准确的参考信息,存在产销信息不对称、跟风种植严重、总量过剩但结构性供给不足等情况,亟须搭建信息共享渠道,强化供需信息引导服务。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把林草种苗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相继编制了《林草种苗“十四五”发展规划》《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了《关于推进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加快形成种苗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加速推动林草种苗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解决制约种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总量供给严重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
作为数字经济与产业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价格指数已成为林业主产区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抓手。从2022年起,国家林草局林场种苗司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全面推动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林草种苗供需分析报告的定期发布工作,标志着国家级苗木价格指数体系逐步成型。
这是一次数字经济与苗木产业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也是指数研究赋能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能够引导广大苗木生产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提升苗圃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对指导行业发展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权威性。
在此影响下,各地结合本地区优势特色苗木树种编制价格指数,如河北木兰围场发布了新华·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江苏沭阳发布了新华·沭阳花木电商价格指数等,在有效增强地域苗木产业在全国范围的品牌影响力竞争力的同时,加快推进了指数研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未来,随着指数开发利用度、基础数据采集管理能力、指数影响力等稳步提升,指数研究将从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企业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切实发挥更加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