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和钢铁般的信仰《飘扬》《花豹》《拾光纪》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不仅让人获取知识,还促进着社会融合沉浸式感知立体的鲁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清澈的爱和钢铁般的信仰
· 《飘扬》
· 《花豹》
· 《拾光纪》
· 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不仅让人获取知识,还促进着社会融合
· 沉浸式感知立体的鲁迅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当前期次是:第19701号
第19701号:第04版 2025-02-13

清澈的爱和钢铁般的信仰

———读程文胜诗集《金铜花瓣》

□丁晓平

“诗歌从来都是最高级的文体,能使母语充满智慧和音乐性。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和语言的流动性,都集中在民众广为流传的诗歌之中。诗把最美的词汇和表达创造出来,民族语言因此新鲜而不僵化。如果文学是一座高大的殿堂,诗歌便是穹顶上让阳光照耀大堂的天窗。”在程文胜新著诗集《金铜花瓣》的后记中,读到其对诗歌在文学上的文体地位、艺术价值的上述评论时,作为一个同样深深热爱诗歌、每每以诗人之名为荣的作家,我仿佛此刻正置身于文学殿堂举头仰望穹顶的天窗,看到一束灿烂的阳光照亮了自己青春的梦想———写诗,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文胜是我的师兄,高我一届,在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读书时就曾在著名文学期刊发表中篇小说。如今已经毕业30多年,他一直诗心未泯,在诗歌的花园中辛勤耕耘,坚持把这美好的事情做到底,成就《金铜花瓣》,百花齐放,芬芳四溢,令人钦羡又佩服。诚如文胜所言:“我写军旅诗是有读者目标指向性的,那就是为战士而歌,为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人而歌。这个思想基点和逻辑起点,让我的创作远离玄幻和炫技,去追求一种现场感、画面感、动态感,直奔主题,直抒胸臆,尽力以一种中国式军事文艺的美学追求,寻求读者的共情共鸣。”对文胜的诗观,我深以为然。

在中国诗歌的版图中,军旅诗歌自古至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且始终以强烈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铁血气概,成为历代军旅诗人与读者共情共鸣的情感基础和价值根本。文胜深谙中国军旅诗歌的优良传统,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天然地带有强军制胜的士兵味道和家国情怀,追求的正是新时代军人深植骨髓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当代价值。比如,在开篇诗作《谋兵未来战场》中,作为一名作战参谋的他向读者敞开心扉:“我的生活没有钢枪/没有蛇形移动/没有凌空敏捷的跳跃和呐喊/相比戈壁深处的迷彩森林/我更熟悉鼠标和按键/熟悉目标、参数、态势、沙盘/我是一名战略参谋/在和平年代的机关里/我以另外一种方式亮剑/值守、处置、研判、胜算/结合孙子孙膑对话/静观战争迷雾在时代的天幕中/时隐时现……”不用歌唱厉兵秣马,只在忧患中枕戈待旦,就“让一场未来的战争真实逼近/那一刻,我忽然愧为书生/忽然渴望哪怕变成一颗击发的子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铿锵有力的诗句,如同强军的号角在军营的天空嘹亮地吹响。

文胜的思维敏捷又宽阔,情感细腻又丰富,军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点点滴滴都能在他的心中如花般绽放出盎然的诗意,都能在他的笔下点石成金化作美丽的诗行。比如刺杀、冲锋、抢滩登陆、武装越野、红蓝对抗、兵棋推演、战歌、舰长的晚餐、迷彩服,等等,我们都能在他的诗歌中看到不一样的军营风情,体味出非同一般的战斗意境。《冲锋》中埋伏于高地的老班长那“对峙的眼神/如焊接的弧光般寒冷/形如金刚的血肉之躯/隐藏柔软的部分”,而《狙击手》“一旦隐藏,便如子弹压进枪膛/黑洞洞深不可测/一生的能量皆被压缩被禁锢/蓄势待发,深藏不露……让一次冷峻的奔跑/获得更持久的力量和方向感”。军营是歌声的海洋。《战歌》在文胜的诗歌中是“青春的嗓音/只瞄准一个音调/旋律和歌词服从于气势/气出丹田/不能冲上的高音/便是血脉偾张的吼/如同面向高地/抄起爆破筒迎着弹雨冲锋……江河一样滚滚奔流/正步与心跳/节奏和眼神/清澈的爱和钢铁般的信仰/每一声吼都激荡苍穹……”用心读来,不禁眼前一亮,心头也为之一振。

摆在面前的《金铜花瓣》,分为强军号角、战旗如画、士兵宣言、红军制造、生活微光、春天的歌唱6个篇章,就像6片带着露珠的金色花瓣,盛开在我们的面前,无粉饰,未雕琢,本色本味,甚至带着一丝青翠欲滴的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文胜的诗歌中流淌着强大而绵长的红色基因。比如,在《草鞋勇士》《铜制烟锅》《松潘草地》《塔山阻击》《青春背影》《长津湖》《绑腿》《标语》《草鞋》《梭镖》《针线包》等作品中,诗人胸怀悲壮的虔诚和无限的敬仰,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在《三块弹片》《河谷里的誓言》《生命的高度》《飘向高原的歌谣》《连长和他的妻子》等作品中,诗人则怀揣深沉的忧患和无比的崇敬,对现实的军营和士兵唱响英雄的赞歌。在这些短小精悍的诗歌中,军魂如同照亮夜路的火把,在诗人的血液中熊熊燃烧,那是诗人深沉的爱和热切的追寻,也是诗人由家及国的心灵跃迁和匹夫有责的初心使命,“让血如钢水沸腾/骨架如钢锭坚韧”。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文胜的诗歌中也有他与众不同的“风花雪月”,那是士兵的沙场雄风、战地黄花、爬冰卧雪和披星戴月。比如,在《士兵宣言》中,诗人写道:“我身上的每一块骨骼/也是制式的/雪山冰冻过的胫骨/炮火炙过的肩胛/还有倔强的头颅/不屈的脊梁/这使我的体魄更接近一名/剽悍威武的勇士”;在《今生的最高价值是做一个正数》中,诗人这么写道:“我也是一个数字/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符号/我知道自身的卑微/但不会简单地生活/做一个成全他人的正数/而不是拖累别人的负数/是我今生的最高追求”;在《凡人英雄》中,诗人又写道:“我们心里总会装着这样一个人/每当想起的时候/眼里总是湿湿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每当想起的时候/就会反复叮咛自己/今生今世啊/即使谁也不知我的姓名/也一定要做这样的/好人”。读着这样旷达、宁静、宽容的诗句,我们的心灵仿佛接受了一次洗礼。我们的思想怎能不被其触动,我们的行为又怎能不随之高尚起来呢?如此诗意的栖居,不正是人类崇尚的真善美吗?我相信,诗歌赐予我们生活中的微光,就是生命赋予我们的希望。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文胜说,他诗歌的代表作就是《金铜花瓣》。在他看来,“金铜花瓣”这4个字就是一首诗,内涵丰富、气韵生动。其实,书名《金铜花瓣》来自于他的一首同题诗歌,诗中讲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他的父辈和金色的村庄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悲壮往事:“一只只渗血的草鞋在枪刺上翻飞/赤脚下黄金遍野如潮水涌动/号角彻空/响遏行云/漫天金铜花瓣照亮整个山谷……/我呢,我会在城市边沿幸福地流泪/并且急切奔走/我的脚印闪耀着草鞋的品质/它们温顺似水/而又锋如麦芒……”我相信,这是文胜的心声,也是他清澈的爱和如钢铁一般的信仰之所在,因为金铜花瓣不仅照亮了他青春的征途,也照亮了他的军旅人生。

军旅诗源于军事活动和军人生活,其思想内核则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文胜说:“历史地看,军事文化的核心是战斗性,是‘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无悔奉献,是‘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的无畏胆识,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无上光荣,是‘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无私情怀。”长期在机关工作的文胜,既能从宏观上感受到强军兴军步伐的波澜壮阔,又能从微观上体察到基层一线练兵备战的生龙活虎,因此他诗歌创作的视野自然而然地站在了高处,意境更加宏阔,文字更加生动。他的创作既扎根历史,又聚焦现实,从未主观臆造杯水风波的生活状态,也从未哗众取宠地虚拟晦涩的哲学思考,更远离了暗黑颓废的暴力文化,从里到外渗透着战士的爽朗、明快和干练,展现的是一种“大我”的冷峻和浪漫。因此,文胜的诗歌干净又从容,透明又简洁,看上去好像一杯白开水,喝起来却有着淡淡的盐的味道。细细品尝,那是军人的味道,是军营的味道,是汗水伴随着硝烟的味道。我相信,那就是军队的烟火气,也是士气。诚如《士兵宣言》中所言,“士兵的歌/越整齐越震撼/越简洁越壮美”。文胜用他清澈的诗歌证明了自己,并且给奋进向未来的人们带来钢铁般的精神力量。

(据中国国防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  林区新闻  -  基层传真  -  一线掠影  -  绿色盾牌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