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鹏
“全体队员听我口令,向右转,跑步走,一二三四……”3月24日上午8时,在阿里河森工公司应急事务中心训练场上,森林消防队员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以来,该公司坚持工作早谋划、任务早部署、物资早准备,采取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实战能力、压实责任链条等举措,做好春防备战工作,全力织密森林防灭火“安全网”。
“我们聚焦实战需求,结合新老森林消防队员实际情况,制定‘体能+技能+理论’的复合训练方案,提升队员体能和实战水平。”公司应急事务中心党总支书记赵宏说,队员们不仅要熟练掌握油锯开辟隔离带、割灌机清理火场边缘等实操技能,还要系统学习火场安全避险、器械战术配合等理论知识,确保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命必达。
吴迪是去年新入职的“00后”森林消防队员,如今褪去了初入队时的青涩,已经熟练掌握了风力灭火机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操作演示。吴迪自信满满地说:“从‘新手小白’到熟练运用各类灭火设备,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现在每天都全身心投入训练,让自己练好真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森林消防战士。”
在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公司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正在运行,17座防火瞭望塔的云台摄像画面以及重要路口智能监控的实时影像不断切换展示,精准追踪山林动态,及时捕捉火情隐患。公司还启用了奥维地图实时定位功能,精准掌握生态功能区内各个监测点的地理信息。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752名专兼职扑火队员严阵以待,通过“山头设瞭望塔、沟口布检查站、林中配巡护员”的立体化布局,构建起严密的责任链条,打造“空天地”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形成全天候、全覆盖的森林防火监测网络。
“公司已经配备了热成像无人机,它堪称‘火场千里眼’。”应急事务中心预警股技术员孟泽林手持操控器演示说,热成像无人机能够在5公里范围内精准捕捉火点,并通过无人机的航迹航点,配合奥维地图系统,可以快速将火场坐标传至指挥部。
“防火期前,我们就完成了给养配备更新,压缩饼干、自热食品的生产日期均为最新日期,保质期基本都在12个月以上。”应急事务中心主任崔磊介绍说,他们对防火装备库进行全面盘点清理,规范物资摆放布局,使装备物资存储整齐有序,便于快速取用,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对装备进行“健康体检”,保养运兵车,为风力灭火机更换密封件,逐一调试卫星电话、对讲机等通信设备,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从吸纳年轻队员充实防火力量到引入智能化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阿里河森工公司全力推动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以“年轻化”“科技范”的革新力量构筑起一道守护绿水青山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