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现代农业奋进曲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行动“网上备耕”受青睐图片新闻图片新闻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开启春耕备耕“繁忙”模式挖掘仓储潜力实现增收创收图片新闻耙雪促融抢农时散墒增温保春播图片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查看PDF版
本版其他文章
· 奏响现代农业奋进曲
· 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行动
· “网上备耕”受青睐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 开启春耕备耕“繁忙”模式
· 挖掘仓储潜力实现增收创收
· 图片新闻
· 耙雪促融抢农时散墒增温保春播
· 图片新闻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凌晨好 当前期次是:第19738号
第19738号:第02版 2025-03-31

奏响现代农业奋进曲

———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甘河农牧场分公司“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周旭友马林国董继发

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甘河农牧场分公司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5000万公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

探索现代农业“密码”

为了发挥好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作用,该公司把建设祖国北疆稳固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作为发展战略,努力发展壮大成为粮食生产大企业。每年年初,该公司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探索出了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配套”,成为粮食稳产增产的核心支撑,也成为该公司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作物综合单产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密码,做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4年,我们根据土壤的‘口味’和作物的‘需求’,精准调配肥料,让8.1万亩土地吃上‘定制营养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倒茬轮作、深松整地、减肥减药等技术的大田应用,更是为黑土地披上了一层‘防护铠甲’。同时,我们推广大豆优良品种2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1万亩、推广叶面肥促熟增产技术23万亩、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7.9万亩、推广落实‘两降一加’技术措施面积11万亩等,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覆盖面积0.2万亩,机械化深松整地面积25万亩,让科学种田助推农业的丰产丰收。”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宁说。

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公司副总经理符亚洲介绍:“2024年我们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达1万亩,通过不断加大农田排水、灌溉、基础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更新,逐步完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播种土地的养分含量,进一步改善农田质量。我们紧跟国家步伐,扩大油料种植面积,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接近全部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播种面积达到23万亩。同时,我们不断加大大豆玉米轮作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不断更新农机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含量。“2011年以来,公司更新20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27台,8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570台,自走式联合收获机180台,其中300马力以上进口大型联合收获机10台,进口高地隙喷药机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4.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8%以上,科技化进程明显加快。”公司科技部负责人隋少伟说。

狠抓现代农业“源头”

该公司早谋划、早部署,精耕细作做好上一年的秋整地工作,为来年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我们提前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在田间地头架起‘质量监控网’,严格落实三级验收制度;整合农牧场自身机车资源,借助集团公司兴禾农机服务中心强大的机械力量,投入220马力以上作业机车,科学调配机车,确保机车作业质量和效率双提升。”该公司副总经理符亚洲说。2024年,该公司统管队8.1万亩统管耕地实现了黑色越冬100%,作业质量100%达标,秋起垄达到100%,100%提前完成秋收整地工作任务、秋收整地工作安全无事故100%,实现了“五个百分之百”的目标。

该公司提高科研能力,全力抓好现代农业“源头”,大力打造农业科技园区。近年来,该公司科技园区与多家农业科技单位合作,共同承担了多项试验,其中包括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大豆试验、大豆引种试验、利马格兰玉米试验、国审玉米品种联合体测试、玉米引种试验等。2024年,该公司科技园区开展品种遴选对比、新型肥料减肥增效等实验,精选出多代高产适种新品种,试验总结出多种适用性强的植保、栽培措施和耕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标准,推动农作物单产提升,示范引领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奏响主导产业“强音”

今年,该公司统筹国家战略需要和自身发展,以大豆、玉米和杂粮等为主导产业,夯实基础,着力打造大兴安岭粮油板块示范区,积极抓市场竞争力和订单农业,重点培育和生产优质适销的粮油作物及高精特经济作物,重点推广良种良田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黑土地保护,大力推进农业“1234”产业格局,奏响农牧场主导产业“强音”。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引进更新先进栽培技术等操作,实现粮食的大幅增产,促进增收;继续加强和完善统一经营管理,以增加效益为宗旨,规范化管理,强化“多劳多得”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一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确保统管队完成赢利指标;抓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作物促高产技术实施工作,加大对农户的农业技术指导,确保丰产丰收;打造单产提升的“样板田”,大力打造粮豆单产提升示范田。2024年,该公司大豆单产创高寒地区历史新高,经自治区专家组对统营队406.1亩大豆早熟高产攻关田实收测产,大豆平均单产314.72公斤。这一成绩不仅刷新高寒地区的历史记录,更如同一颗“科技兴农”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激发着干部职工的奋斗热情。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绿网  -  林区新闻  -  基层传真  -  一线掠影  -  绿色盾牌 

Copyright © 2011 林海日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内蒙古牙克石市红旗西街3号   邮编:022150  电话:0470-7427204  传真:0470-74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