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池之水在石盆地冻天寒人心暖老爹的叹息 老娘的眼神中丘诗行
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39期:4版 第439期 本期出版日期:2020-12-09

上池之水在石盆

赵永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石盆,是位于内丘县南赛乡的一个普通小山村。距离扁鹊庙群所在地,本乡神头村的直线距离是2.5公里,同属中医鼻祖扁鹊四万亩封地蓬鹊山的范围。因村西山顶上,有一个像石盆一样的天然石头水池,故村名叫“石盆”。
  石盆村不大,仅有26户96人。一日,我的文友——研究内丘文史的李恒坤先生告诉我说,石盆就是中医鼻祖扁鹊,在内丘拜长桑君为师,其饮“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的“上池”,所在地时,我甚感诧异。
  急忙问他,何以见得?他说,他多年在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对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关扁鹊的记载能倒背如流,尤其是两年前,他主编《南赛乡志》的时候,一直怀疑上池之水,应当在扁鹊封底不远的蓬鹊山。
  那一年,他考证石盆村村名的来历,更是眼前一亮,遂爬上了村西南的小山巅,见到了那口尘封多年的石盆。石盆是一个直径约1.5米的圆石头池子,初夏刚刚下过一场中雨,使得石盆里的水水光粼粼,水面上倒影着蓝天白云,环境静谧而优美。
  这个石盆恰好位于蓬鹊山一脉南首,中岩山又名凌霄山一脉东环,海拔900米,较寒山垴略低,由此向北可清晰的看到蓬鹊山之巅太子岩的大殿。放眼东望,内丘县城、乡村可尽收眼底,石盆的西侧,则斜卧着一大块圆形巨石,形状很像是神龟探池。
  我被他描述的景色所感染,但对他所说的上池之水在石盆,仍心存疑虑。
  老李马上引经据典,找出上池之水在石盆的历史依据。
  一是太史公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时,曾多次到内丘鹊山采摭了许多史料,这些史料,至今都有印证。如,“赵简子是扁鹊四万亩”,“在赵者名扁鹊”的虢国太子,弃国从医扁鹊游等等,均在内丘蓬鹊山一带得到十足的注脚。
  二是生活与唐代大历、贞元年间(约公元780年前后)的著名诗人于鹄曾在鹊山隐居多年,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许多诗篇表达了作者对确山的钟情和对扁鹊的敬仰,故他在秦越人洞中一诗中,这样记录扁鹊,“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石盆原本就是蓬鹊山的西南,扁鹊在此得道成仙,可谓绝佳之地,上池又正好位于西南峰顶上,秦越人洞和西南峰,一洞一峰的位置,恰相处于东北和西南。更令人称奇的是,秦越人洞两边还有天然的“石鹊”和“石人”相衬,上池周围又有自然造化的“灵龟”“雄狮”“五指”护卫,这些都应合了司马迁对扁鹊的描述,也都围绕着石盆村而言。
  于鹄的诗作,从这点看绝不是历史的巧合,它充分验证了石盆就是上池之水的所在地。
  听完他的介绍,我想和他一起去一趟石盆,实地考证一下。前几年,石盆地处山旮旯,原来交通十分闭塞,至今仍有县农信社驻村工作队帮扶扶贫,但道路已经十分通畅。我们不顾寒冬的凛冽,迎着上午的阳光,从县城出发,驱车向西40分钟后,直抵石盆村。
  我和李恒坤在村支书王栓柱的引领下,登上寒山垴,终于见到了神往已久的石盆,而后转回天台山,敬仰了扁鹊的象征-像神鸟一样的石鹊,心里彻底认同了,石盆的确是上池之水的所在地。
  扁鹊得仙离不开他修身的洞府秦越人洞,这个洞在石盆的东北不远处,又称九仙洞,由9个神奇的洞府组成,非常适宜高人隐居和修行,据《内丘古县志》记载,“九仙洞,在天台山半崖,俯临涧壑,下窥无际。”
  站立于九仙洞口,我想,当年诗人于鹄是不是登临此处,有感而发“扁鹊得仙处,传在西南峰”的?
  王栓柱作为上池所在地的支书,深知上池的发现,对全面了解扁鹊,研究扁鹊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曾多次与李恒坤沟通联系,让其从历史角度,挖掘整理出多篇文史资料,如:《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子花子与扁鹊珠联璧合的医养之道》《石盆村里说上池》等,先后发表在《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当代人》等报刊杂志和网站上,在史学界引起了反响。这些文章对于全面了解扁鹊及生活环境提供了史料价值,同时也成为石盆村发展扁鹊中医药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据。
  走进石盆,你会发现石盆的天是蓝的,水是清咧甘甜的,尤其是石盆附近的山,更是惊奇,在九仙洞的左右一侧是一只振翅欲飞的石鹊,当地人称之为石老鸹,另一侧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石人,这不正是扁鹊的化身吗?且这一景色天然而成,与东北处的扁鹊庙遥遥相对,相映成趣,如果说扁鹊庙是扁鹊的祭拜和纪念之地,那么石盆无疑是他的工作和生活之地,既然来到蓬鹊山,你仅仅去了扁鹊庙,而没有去石盆看一看上池、九仙洞时、石鹊、石人等遗迹,岂不是一大遗憾。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内丘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内丘县平安北大街   邮编:0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