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伴着他成长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收入250万人民币 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百年党史最是书香能致远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9期:第03版 第459期 本期出版日期:2021-05-12

驰援伴着他成长

赵永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人物档案】张家豪,1994年2月生,内丘镇西关村人。2017年6月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2018年6月中医院参加工作。

张家豪,来自内丘县中医院药剂科,今年27岁,还不到而立之年。来南宫之前,上班有主任,回家有父母,感到生活很轻松。1月13日来到南宫,经过39天的历练,让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明白了做人应当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从而成为人生的转折。

  伴随着疫情发生,多少人担惊受怕,也看到、听到了太多的生死离别,他没有想到,在今年的抗疫中,能够成为一名逆行者,来到南宫冲在一线,去实现一个药师的价值。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近距离的接触病人,目睹了她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风采,她们的一言一行时刻在感动、激励着他,在药师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晚抵达南宫后,他首先来到隔离医院的筹建处,开始建立药房,进行药柜的组装整理、制作药品请领计划、药品入库入账、病区备用药品的配备、打印药品标签等等工作都要按时完成。20个小时内,一个包含80多个种类2000多盒药品的药房终于建成了.

  1月15日凌晨,药房开始正式运作。由于医院院感防控的特殊性,医护不能外出取药,为了能让调剂好的药品尽快送达患者手中,根据临床的作息时间,设定摆药时间,调整临床备用药品的数量。按照工作流程,医生会在当天查完房后,通过系统下达医嘱,当班药师需要迅速统计出药品用量,快速打印出明细,一边对照医嘱,一边开始配药。每完成部分药品配置后,再次仔细核对,以确保每一份药品与医嘱相符,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医护人员在战场上都是患者强大的依靠,与病毒厮杀、与死神博弈,但回到驻地,脱去白色的战袍,也会疲惫和脆弱。有的队员跟他说:“老师,我牙疼的受不了了,要片甲硝唑,有吗?”有的队员让家豪看防护服压出伤痕的脸,问有什么能涂到脸上明天上班就不疼了;有的队员因为工作强度太大,工作时间不固定,晚上经常休息不好,跟他要安眠药。在他面前,看到的不是强大的战士,而是从战场上厮杀回来疲惫的同志。他能做的,就是为一线的同事保驾护航,免除后顾之忧。作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战士在战场上打累了,回来说我饿了,需要面包,那药师应该马上递过去一个面包;战士说这把倚天剑不好用,想换把屠龙刀,那么药师就应该把屠龙刀的武功秘籍找出来奉上。因为人手不足,他作为一名药师,仅仅做好药品方面的工作显然不够,生活方面也必须负责起来,为大家做好后勤服务。为保证防疫物资的充足,每天都要去库房查看防护服、手套、N95口罩等等防护用品的数量,一旦出现短缺,需立即申报。

 

此外,紫外线灯车、空气消毒机、制氧机等各种医疗设备的安装也必须完成,不会安装,只能照着说明书一步一步来做。生活方面,因酒店没人管理,他临时负责。为减少接触,每天负责送饭的只把饭放到楼下,然后他再把所有的饭菜一趟趟的拿到12楼。

 

无论什么事,天天做都会厌烦,但为了大家能吃上热乎饭菜,他的付出也是值得的。本来一切还算顺利,半个月后,另一位药师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医疗队,俩个人的活落到他一个人身上,确实挺沉重的。那一刻,他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成熟了。

 

一个人,不能像医生和护士那样倒班,也不能坐班车了,只能中午走回宾馆,匆匆忙忙吃饭,然后再马上返回医院。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没有人可以商量了,只能自己解决,去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碰上临时需要调配药品的情况,还需要从宾馆,赶到医院进行调配。

 

他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的道理,事非经过不知难。通过在南宫39天的历练,他练就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了独立工作的习惯。面对枯燥繁琐工作和重重困难,不在抱怨,而是努力想办法,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他长大了!

  这不仅仅是90后的责任和担当,更是大家有幸生活在制度优越的祖国,有一个温馨有爱的大家庭,有一只乐意奉献的大团队,还有什么堡垒不能攻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内丘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内丘县平安北大街   邮编:0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