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一起包粽子 花鸟同名故事多 太行泉城之新城泉眼 浓情端午节(外一章) 赵永生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63期:第03版 第563期 本期出版日期:2023-06-21

浓情端午节(外一章) 赵永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端午,一个古老的节日,总是让我深陷其中,情不自禁的去回想这个节日曾经的过去、风景、人物和故事。


端午与艾草


  挂艾草,是端午节重要的一项习俗。小时候,艾草是村里最常见的植物,村外更是成片成片的生长。艾草由于能够起到很好的驱蚊抗菌作用,而且具有独特的香气,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端午前后,每家每户都会选择长势良好的艾草,用镰刀割下来,新鲜的自然是节日挂门备用,听大人说,挂艾草是有讲究的,如果选择长得不好、有病虫害的艾草做挂件,结果会适得其反。挂艾草的时候。要倒着挂,就像过年贴福字一样,倒着贴更有寓意。其实,倒着挂应该是防止那些细小的艾草掉下来。因为艾草茎秆细小,枝叶较多,倒着挂就可以避免。在挂的数量上也是有讲究的,应该挂单数而不是双数。古人十分注重阴阳平衡。单数属阳,而端午是属阳的日子,挂单数便顺理成章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还有生产队,队里喂着二十几头耕牛,饲养员是个单身,但他特别爱惜牲口。为防止耕牛挨蚊叮虫咬,他每天除喂好牲口外,都会割一大捆艾草,然后晒干,编成长长的、粗粗的艾条辫子,夜晚在牛棚里点燃。他还会把多余的艾草送给左邻右舍,乡亲们也会把自己包的粽子送给他。

  生产队牛棚前的小院儿,常常是乡亲们消夏的最好去处。月亮爬上枝头,月光如洗,大家围拢在这里乘凉,点染的艾条辫子散发着芬香,远处有蛙鸣虫叫。大人们谈古论今,在这里讲屈原的故事,讲地里的收成。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一幅难忘的乡村图画。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听故事、写作文。

 

端午与粽子


  端午,总是寻着芒种时节的麦茶香应约而来。“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草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一到端午前后,我就想起了这首儿歌,想起了母亲,想起母亲所包的粽子,想起小时候儿在老家过端午的时光。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会打理好苇叶,用开水汆一下。绿盈盈的苇叶透着清凉,在袅袅的热气中飘着清香。由于家乡不产糯米,就只好用黄粘米代替,红枣则是自家院里枣树上结的。一切就绪后,母亲用绿的苇叶,把红枣、黄米包成一个个有棱有角、坚实饱满的粽子。

  最令我欣喜的莫过于粽子煮熟的那一刻。锅盖一掀,粽香味儿便弥漫而来。拿出粽子晾凉,揭去苇叶,一尝黄米的绵软,夹杂着红枣的细甜,还有苇叶的清香,那味道绝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

  一大锅粽子母亲总是分上若干份儿,让我给亲戚里道、左邻右舍送去,看着所剩无几的粽子,我有点儿不情愿,母亲就给我讲我似懂非懂的舍得道理。果然,我送出去的粽子,总是能收到对方回馈的粽子或糕点,尝到更多种的美味。

母亲虽已去世多年,但端午互赠粽子的习俗,仍在亲朋间传承,而且范围扩大到了我所帮扶的村庄。2018年3月。组织上派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到柳林镇曹川村驻村帮扶。每年的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我们都会按要求在村里开展走访,与群众一道包粽子、尝月饼,其情其景,其乐融融,仿佛又回到了我少年时代。也是在包粽子中,我们与乡亲们建立了感情。我们做饭没有蔬菜,他们会送来大葱、茄子,烙了油饼也会送我们几张尝尝。

  今年我们又购买了糯米等原料,继续和他们一道过端午。在我看来,与乡亲们一道包粽子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它的本身,这更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内丘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内丘县平安北大街   邮编:0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