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跳世平是流传在内丘县城北部、泜水南岸西张村一带的一种特殊的民俗,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它和明代皇家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历史渊源,有着丰富的孝悌文化内涵,表现的是淳朴的民风民俗。内丘跳世平属于一种宗族传承的民俗,原本是用来歌颂太平盛世的,因而取名“跳世平”,方言说成“跳十品”。剧团打有“太平班”的旗帜。原来,所有演员,无论生、旦、净、末、丑均由男性来扮演。表演时要先祭拜祖宗,然后载歌载舞,用小云锣控制节拍,还有观众合唱呼应、合拍、道白等。旦角双腿绑上木制小脚,像踩着高跷,展示着小脚女人的三寸金莲。剧目有《上庙》《两头忙》《绣汗巾》《山坡羊》《瞧病》《十二月》《祝英台打五更》《樊梨花打五更》《伍个姐儿》《锔缸》等。
跳世平除了具有特殊的民俗价值外,还是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活样本。跳世平保留下来的众多传统曲牌调,从中可以看到元杂剧的缩影。因为跳世平形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为研究古典戏剧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和参考价值。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跳世平是选取了元杂剧的主要故事梗概而形成的小曲,也就是所谓的明清小曲。像《两头忙》是《茉莉花》的原版,与《十二月》都是“花鼓调”。还有《山坡羊》《绣汗巾》《伍个姐儿》等都是传统的曲牌,原始而古朴。《锔缸》夹杂着道白,更显得古老。跳世平的曲调除了整体保持传统曲牌的节律外,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传统唱法又有细微不同,甚是值得研究。
由于跳世平一直由李姓族人一代一代口传身教,所以在口头传承中出现了很多小曲的断档、失传,以及传承断代的现象。鉴于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恒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这一珍贵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付出了大量心血。编著出版了《内丘张村李家跳世平》《世平曲调》专著和剧本。撰写了众多有关文章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吸引省电视台前来录制专题片,有力宣传了跳世平,激发了传承人积极性。特别是大胆打破常规,组织传授家庭妇女学习跳世平表演技艺,并经常组织展演活动,为跳世平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来源:内丘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