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2018两会精彩图片及提案摘要
1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2018第5期:1 本期出版日期:2018-03-15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2018两会精彩图片及提案摘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关于全面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十九大做出了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经济发展思路、制定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现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了全国上下的热词。但是,对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内涵却还没有形成深刻的理解和广泛的共识,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解和概念上。

为了全面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组织学习宣传十九大高质量发展思想。深刻学习领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组成和具体实践。因此,建议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应组织编写十九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学习指导材料,各部委、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组织开展系统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和企业家对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内涵认识的活动,要尽快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

2、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十九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宏观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确定了方向、目标和原则要求等。但是,高质量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需而异,影响因素复杂。因此,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以十九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为指导,全面组织开展国家层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并指导各省市开展省市和区域性的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3、加强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国务院成立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研究拟定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组织制定国家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拟定国家高质量发展指标标准制定,研究确定试点行业、省份和地区的方案,组织对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工作等工作。

4、组织制定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十九大确定了以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做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标准。但是,目前社会各界就如何衡量某个行业、某个地区以及某个阶段的高质量发展还缺乏共识。因此,建议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尽快组织研究、制定、形成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符合“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价以及政绩考核提供顶层设计和指导工作的“指南针”。

5、将辽宁做为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试点省份。辽宁老工业基地如何实现高质量振兴,对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情关怀和领导下,辽宁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政治生态得以修复、营商环境正在优化,经济发展筑底企稳,特别是2017年辽宁多项经济指标逐渐回暖,GDP的增长实现4.2%,由负转正。刚刚从低迷中走出的辽宁,如何能够按照中央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制定今后一段时期辽宁经济发展的思路、规划和政策,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实现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中央政府予以更多的规划与政策指引。因此,建议国家率先在辽宁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引导、鼓励辽宁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敢想敢试、敢闯敢干,重点支持辽宁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支持辽宁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和加强技术转移转化,重点在辽宁大范围开展降低科技型所得税和减免个人创业投资所得税的试点示范工作,重点在辽宁开展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的改革和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的试点示范等。

 

关于确立企业在我国技术转移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提案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国在全面促进科技创业转移转化方面密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包括:2016年国务院颁发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务院印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6年教育部和科技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的《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中科院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及20179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

但是,在上述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文件,仍然普遍是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技术转移主体。去年9月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中,思想有所解放,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但是,在谁是技术转移主体方面,仍然模糊不清地停留在“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在推动技术转移中的重要作用”的“平推”阶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论断,并明确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升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由“相结合”到“深度融合”,不仅是程度上的提升,更是质的变革,从体制机制上为全面促进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明了改革方向,充分表明了中央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定位。

为此,结合我们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科技开发与技术转移转化的实践经验和深入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全面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新思想、新精神,全面提升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战略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技术转移转化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做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建设转移转化体系建设方案中,充分确立企业在我国技术转移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统筹国家技术转移的各项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企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建设,解决好长期困扰我国技术转移转化接力中最后一公里难题瓶颈。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技术合作、技术人才引进和开展重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

3、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专项计划》,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设立企业技术转移中心。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定位是围绕企业的发展有效管理企业内部技术的流动,吸纳企业外部的科研机构包括院所、大学以及国外技术资源向企业的转移,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行机制是通过建立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技术合作研发平台、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和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提高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优先支持辽宁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为了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应该优先重点支持辽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将其纳入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计划,支持辽宁开展先行先试,发挥其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作用;应该重点支持辽宁一批制造业企业建设服务企业主业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机构,并将其纳入科技部组织实施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计划中。 

关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提案

改革开放四十年,“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以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来划分的区域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割裂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影响了区域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我国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也成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瓶颈问题,传统的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战略也必须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型升级。

2014年12月份,中央在“四大板块”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为支撑和桥梁的三大战略的顶层设计,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在空间格局上突破了以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来划分的传统的区域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形成了“四大板块+三大战略+城镇组群”的区域组群化空间布局战略的特点和优势,聚焦国际国内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发展的空间和潜能。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应该说,十九大开创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此,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出如下建议:

1、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十九大报告关于区域发展战略的精神已经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要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落实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举措,继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

2、创新跨省乃至国际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均是跨省的战略部署甚至是连接国外的空间布局,迫切需要敢闯敢试,敢于碰硬,特别是需要率先突破传统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的跨界的合作体制机制。

3、坚持绿色经济发展方式。

在实施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对传统制造业实行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4、兼顾公平效率实现充分与平衡的高质量发展。

无论在空间效率和空间平衡方面,均应该努力克服板块之间的发展落差,充分考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贡献和未来发展潜能空间,充分兼顾包括养老金保险金在内的现实的调剂以及长期的全国统筹平衡,加大对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养老保险金等调剂的力度,公平促进辽宁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更好地实现公平与正义的区域经济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强养老保险统筹顶层设计促进辽宁振兴的提案 

辽宁,由于老工业基地历史上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改革开放滞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等原因,加之人口老龄化以及退休政策的共同作用,使得辽宁省企业退休人员队伍庞大,养老金缺口巨大。

2016年,辽宁省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1.7%,比全国平均高5个百分点。2016年,辽宁省企业离退休人员641.7万人,居全国第三,全省城镇人口中21.8%的人领取企业养老金。退休人员抚养比1.63:1,预计十三五末期将降至1.4:1以下,远低于2.8:1的全国平均水平。除了上述历史的原因外,近年来,国家近年来连续大幅度调整提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加重了辽宁养老金缺口。2005年-2016年,国家连续部署大幅度提高养老金,辽宁省养老金水平年均增加12.5%,高于经济增速、保费增速及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对于增支部分中央补助40%,辽宁省累计自行承担近2600亿元。加之,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增速较为缓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加之支出基数远大于收入基数,资金缺口年均增加超150亿元,进而导致2014-2017年,辽宁省养老保险费收入几乎零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辽宁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超过3000亿元。

面对严峻形势,辽宁省委省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最大气力抓养老金收支管理,增加收入,堵塞漏洞,并建立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经过2年时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入、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而经济处于筑底企稳时期增速缓慢,加之制度自身精算失衡等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仅仅靠辽宁省自身的养老保险费收入及地方财力无法满足辽宁省养老金的支出与增长需求。因此,建议如下:

1、加强国家养老保险金统筹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养老保险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应该建立全国统筹公平统一的养老金统筹调剂体制机制,充分兼顾老工业基地历史的特殊性,以逐步系统解决我国区域性养老金统筹不充分、不均衡的严重问题,全面促进小康目标的实现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加大对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养老保险金调剂的力度。应该充分结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号文),充分考虑老工业基地历史贡献及现实的困难,在养老金的调剂方面给予倾斜,尽快增大对辽宁老工业基地养老金调剂的额度,以弥补辽宁省养老金的缺口。这不仅能够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处理历史与现在以区域间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好地实现公平与正义的高质量发展。

3、将辽宁做为盘活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方面试点省份。辽宁省养老金收支突出矛盾,2016年以来辽宁省已经先行在盘活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方面做出诸多尝试。与此同时,辽宁省已按国务院62号文件精神,将省属部分国有股权划转到省成立的社保基金理事会,用变现所得资金弥补养老金不足。因此,建议国家根据《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将辽宁省纳入试点省份,支持辽宁省进行探索和尝试,支持辽宁省发行养老保险长期地方债,引导央企参与辽宁省国企改革,全面释放老工业基地新的新活力。


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提案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已经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了8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占比超过90%。对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非公有制经济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去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约有2726万家。仅仅从这一巨大的数字,就可以想像民营企业对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巨大需求和市场,也可以想像信息化智能化对是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7年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意见》。《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缓解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难题,进一步优化完善信息化应用和推广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成本,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八大任务的提出,意味着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推进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意见》为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在以数字化为基础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有其心无其力”、浅尝辄止、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急于求成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缓慢滞后。为了解决广大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化解国家政策落地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有效推进中小企业实现从维持生存到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本提案建议如下:

1组织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落实情况评估。近几年,我国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在支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推动中已经密集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但是,缺乏对相关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回顾,导致许多政策和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力。因此,建议工信部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系统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落实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中小企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第三方年度评估,对年度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有效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并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引导鼓励政策。

2、加强对中小企业数据化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激励。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发展、管理方面的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因此,也缺乏对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认识与规划,对今后的数字化需求也不甚明晰,缺乏对企业未来数字化愿景和企业文化的认识,对中小企业制定数字化工厂计划也重视不够。此外,经济效益不好、信息化投资大也让中小企业对数字化信息化望而生畏。显然,政府应从解决中小企业痛点出发,才能有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为此,建议国家工信部应该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指导和示范培训,指导中小企业加强对自身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与规划,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建立起企业发展的数字化愿景和文化。与此同时,建议工信部、财政部等设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专项基金,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3规范指导支持信息化平台和中介机构建设。对于行政型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以全额政府采购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类型的标准化、专业化普适性服务;对于市场型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其以盈利的方式开展专业性有偿服务,并对其开展的公益性活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4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建议工信部组织制定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建设指南,在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不同领域、行业、省份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民营中小企业开展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试点示范工作,并以点带面、以点带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中小企业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示范企业成为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榜样和动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北京金启程科技官网  -  xpaper电子报刊软件  -  蛙盟云  -  数字报刊云  -  政府门户网站群  -  报社门户网站群  -  政府门户网站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11 奥克半月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辽阳市宏伟区万和七路   邮编: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