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电信科发公司陶文颖叩开油画艺术之门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这句话的内涵,电信科发公司威迪分公司经营业务部副经理陶文颖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小时候喜爱欣赏绘画作品,却从未涉足美术领域的她,那年暑假的偶然机缘,触碰到了油画宝库之门,倏忽间就被艺术女神吸引住而享受地浸润其中。
启蒙于临摹印象派油画
“绘画”曾经是陶文颖学生时代心目中仰望甚至有些敬畏的梦想,尤其是油画这个高雅、高级乃至高贵的画种更是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似乎是冥冥之中艺术女神的召唤,2014年暑假,陶文颖陪伴喜爱美术的女儿来到台湾艺人吴女士开设的暑期班学画。置身于浓郁的艺术氛围和各类绘画作品之中,一下子点燃了她的品艺激情,唤醒了她的绘画天赋。于是,吴老师递给陶文颖一叠适合初学者的油画明信片,“你先挑一张试试看吧。”一幅类似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吸引了她的目光。
随后,陶文颖按照老师的指导,先在白色油画布上用铅笔淡淡地绘制草图,然后在调色板上将各色颜料用油画笔调制出近似图片中的颜色,从背景开始,由上而下、由远及近,认真地画了起来。当然啰,每个人对同一物体的感知不尽相同,依循吴老师“印象派画作颜色丰满,讲求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油画适宜于远观鉴赏,因而不必拘泥于细微处相似度”的教诲,陶文颖在色彩力度和色块薄厚上顺着自己的理解思路“信马由缰任驰骋”,竟出现了超乎预想的效果,表达了她那独特想象的自然流露。两节课后,临摹作品新鲜出炉,得到吴老师的首肯和赞赏,亦鼓起了陶文颖继续前行于绘制油画之路的信心风帆。
随后五年中三分之一的工余闲暇,陶文颖都“贡献”给了画风景油画。当她在临摹法国19世纪风景画家欧仁·布丹的《海边》时,发现描绘蓝天衬托下变幻莫测的云朵特别有感觉。在调色板上,用接近却有别于大自然实景的色彩调和,以扁平的油画笔勾勒出糅合自己内心情感的景致,那是何等舒心惬意的美事哟。不忍丢弃的毛糙糙的旧画笔时常亦能找到“用武之地”,让画布上的彩云、海浪、山峦、稻田、草甸和花卉更有韵味,“嗯,不错,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哦”。
眼眸画准了,神韵自然便有了
随着一幅幅从简单到复杂的风景画次第完成,陶文颖却总感觉画技仍在“原地踏步,仅此而已”。不甘心安于现状的内心冲动,让她通过听书的方式,了解名画背后的故事、画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飞赴意大利和法国旅游前做足“功课”,有助于现场仔细观赏大师名作原件的细微处理;在网上寻觅到开画室的美院老师跟班研习,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步从风景画转向人物肖像画的学习和创作。
擅长具象写实的周老师在绘画理论、实践和鉴赏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强调过度鲜艳的色彩只能称作画廊画,卖给那些不懂画的人,看的是热闹;而殿堂画的颜色基调是沉稳、厚重、内敛的,凸显的是画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特质,看的是内涵。在人像的绘制过程中,必须对人体的骨骼有充分了解,方能准确造型并对光影正确处理。而这对于缺乏素描功底,仅凭色彩的敏感来界定人物画面轮廓的陶文颖来说,无疑是遇到了最大困难。于是,她拿起粗细浓淡的各种铅笔,从眼鼻耳口的分体解剖素描练起;临摹人物时反复揣摩,边画边思考光影在面部的细微变化过渡和处理技巧。
若要问脸庞哪个部位最难画?那当然是被誉为“心灵窗户”的眼眸啰。说到这里,陶文颖迫不及待拉出手机上的2张图让记者做比较。“这张是我的人物画处女作,这张是不久前临摹的美国肖像画家萨金特的《小女孩》。”很显然,前者的眼神呆板迟滞,有点像机械少女阿丽塔,后者的眼神却蕴含着故事,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彷徨,略带惆怅的意味而耐人寻味。若要问哪一种面容最难画?那当然是婴儿光滑圆润的小脸蛋啰,怎样贴切地去表达让人颇费周章;满脸皱纹的老人反而让下笔来得顺畅些。在习画的过程中,陶文颖悟出了不少门道:对于没有捷径的事情,只有通过认真和重复才能熟能生巧;聚焦重点,消除盲点,攻克难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某些看似简单的事物却蕴涵着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让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研习油画的嗜好,让陶文颖练就了一双发现身边美的眼睛,亦感悟了受用终生的人生哲理,更享受了当下由艺术捎来的身心愉悦。她把亲手绘制的油画小品镶上精致的镜框,依照家人的喜好,或悬挂或放置于家中的每个房间,而客厅的C位正是她尤其钟爱、认真描摹的莫奈名画《睡莲》。一家人幸福地沉浸于由她亲手营造散发着隐隐幽香的油画艺术氛围之中,让平淡、平静、平顺的居家生活,过得显滋养、蛮滋润、有滋味。 (筱霖)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这句话的内涵,电信科发公司威迪分公司经营业务部副经理陶文颖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小时候喜爱欣赏绘画作品,却从未涉足美术领域的她,那年暑假的偶然机缘,触碰到了油画宝库之门,倏忽间就被艺术女神吸引住而享受地浸润其中。
启蒙于临摹印象派油画
“绘画”曾经是陶文颖学生时代心目中仰望甚至有些敬畏的梦想,尤其是油画这个高雅、高级乃至高贵的画种更是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似乎是冥冥之中艺术女神的召唤,2014年暑假,陶文颖陪伴喜爱美术的女儿来到台湾艺人吴女士开设的暑期班学画。置身于浓郁的艺术氛围和各类绘画作品之中,一下子点燃了她的品艺激情,唤醒了她的绘画天赋。于是,吴老师递给陶文颖一叠适合初学者的油画明信片,“你先挑一张试试看吧。”一幅类似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吸引了她的目光。
随后,陶文颖按照老师的指导,先在白色油画布上用铅笔淡淡地绘制草图,然后在调色板上将各色颜料用油画笔调制出近似图片中的颜色,从背景开始,由上而下、由远及近,认真地画了起来。当然啰,每个人对同一物体的感知不尽相同,依循吴老师“印象派画作颜色丰满,讲求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油画适宜于远观鉴赏,因而不必拘泥于细微处相似度”的教诲,陶文颖在色彩力度和色块薄厚上顺着自己的理解思路“信马由缰任驰骋”,竟出现了超乎预想的效果,表达了她那独特想象的自然流露。两节课后,临摹作品新鲜出炉,得到吴老师的首肯和赞赏,亦鼓起了陶文颖继续前行于绘制油画之路的信心风帆。
随后五年中三分之一的工余闲暇,陶文颖都“贡献”给了画风景油画。当她在临摹法国19世纪风景画家欧仁·布丹的《海边》时,发现描绘蓝天衬托下变幻莫测的云朵特别有感觉。在调色板上,用接近却有别于大自然实景的色彩调和,以扁平的油画笔勾勒出糅合自己内心情感的景致,那是何等舒心惬意的美事哟。不忍丢弃的毛糙糙的旧画笔时常亦能找到“用武之地”,让画布上的彩云、海浪、山峦、稻田、草甸和花卉更有韵味,“嗯,不错,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哦”。
眼眸画准了,神韵自然便有了
随着一幅幅从简单到复杂的风景画次第完成,陶文颖却总感觉画技仍在“原地踏步,仅此而已”。不甘心安于现状的内心冲动,让她通过听书的方式,了解名画背后的故事、画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飞赴意大利和法国旅游前做足“功课”,有助于现场仔细观赏大师名作原件的细微处理;在网上寻觅到开画室的美院老师跟班研习,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步从风景画转向人物肖像画的学习和创作。
擅长具象写实的周老师在绘画理论、实践和鉴赏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强调过度鲜艳的色彩只能称作画廊画,卖给那些不懂画的人,看的是热闹;而殿堂画的颜色基调是沉稳、厚重、内敛的,凸显的是画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特质,看的是内涵。在人像的绘制过程中,必须对人体的骨骼有充分了解,方能准确造型并对光影正确处理。而这对于缺乏素描功底,仅凭色彩的敏感来界定人物画面轮廓的陶文颖来说,无疑是遇到了最大困难。于是,她拿起粗细浓淡的各种铅笔,从眼鼻耳口的分体解剖素描练起;临摹人物时反复揣摩,边画边思考光影在面部的细微变化过渡和处理技巧。
若要问脸庞哪个部位最难画?那当然是被誉为“心灵窗户”的眼眸啰。说到这里,陶文颖迫不及待拉出手机上的2张图让记者做比较。“这张是我的人物画处女作,这张是不久前临摹的美国肖像画家萨金特的《小女孩》。”很显然,前者的眼神呆板迟滞,有点像机械少女阿丽塔,后者的眼神却蕴含着故事,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彷徨,略带惆怅的意味而耐人寻味。若要问哪一种面容最难画?那当然是婴儿光滑圆润的小脸蛋啰,怎样贴切地去表达让人颇费周章;满脸皱纹的老人反而让下笔来得顺畅些。在习画的过程中,陶文颖悟出了不少门道:对于没有捷径的事情,只有通过认真和重复才能熟能生巧;聚焦重点,消除盲点,攻克难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某些看似简单的事物却蕴涵着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让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研习油画的嗜好,让陶文颖练就了一双发现身边美的眼睛,亦感悟了受用终生的人生哲理,更享受了当下由艺术捎来的身心愉悦。她把亲手绘制的油画小品镶上精致的镜框,依照家人的喜好,或悬挂或放置于家中的每个房间,而客厅的C位正是她尤其钟爱、认真描摹的莫奈名画《睡莲》。一家人幸福地沉浸于由她亲手营造散发着隐隐幽香的油画艺术氛围之中,让平淡、平静、平顺的居家生活,过得显滋养、蛮滋润、有滋味。 (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