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到哪里去?告诉您,到太湖西山去!苏州西山金庭旅游集团老总告诉记者,时下是西山岛最美的季节!欢迎苏州市民和各地游客,中秋、国庆期间到西山岛游览金秋美景,品尝时令美食。这里仅就时令美食介绍如下。
本版由陈鹤鑫 顾东明采集编写
太湖蟹
秋风起,蟹脚痒。没有大闸蟹的餐桌不是好餐桌,鲜香的蟹黄、甘甜的蟹肉、肥美的蟹膏,是太湖西山岛金秋第一美食。
生长于太湖水域的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内有硬毛。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腴美异常。太湖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太湖蟹有“一蟹三吃”说法:蒸、焗、咖喱,由游客说了算,个个美不可言。
太湖蟹一般净重在200-250克左右,它的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核黄素、硫胺素等。它药用价值也很高,能够消散淤血,还有舒筋接骨,解毒,太湖蟹的蟹爪还有着催产下胎的功能呢。
吃大闸蟹是一种季节性的享受。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太湖大闸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
![14-11_10.jpg](/upload/szishow/2018-09-20/15375393655592.jpg)
购蟹小常识:辨别太湖蟹可从“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这五个特征入手。
看蟹壳:凡壳背呈黑绿色,带有亮光,多为肉厚壮实;壳背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
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
看蟹腿:用手捏一下小腿中段,如果很硬实就是好的,很软就说明刚脱皮不久,没有肉。
看活力:将螃蟹翻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鳌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时间不能长。
看雌雄:公蟹的肚脐是尖的,母蟹的肚脐是圆的。
西山板栗
俗话说得好,“金秋九月,栗子飘香”。秋栗香的栗子是真好吃。
栗子的吃法很多,可直接吃,可糖炒,可做各种菜品。见得最多的就是大街小巷被小贩叫卖的糖炒栗子!糖炒栗子表面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可其实板栗也有很多种,西山就有好几种!
九家种是西山最主要的品种,占总数的60%以上,几乎家家都有,因“十家倒有九家种”而得名。果形椭圆,果肩浑圆,果顶平,基部钝圆,平均重12.2克(以边果为标准),外果皮暗赤褐色,果面毛茸短,果座较小,射线尚明显。肉质细腻,糯性强,品质优良,最宜熟食。果实耐贮藏,农家将充分成熟的板栗装入罐中可藏至春节。本种以产量高,肉质细糯,耐贮藏,果形大小适中,宜于炒食,深受游客欢迎。
油毛栗果皮淡赤褐色,密布短毛茸,接线较平整,果座大,约占全果三分之一,射线显著。成熟期早,果形大,味佳,肉质细腻。
西山的板栗还有稀刺毛栗、大毛栗、六月白、白毛栗、查湾栗等品种。稀刺毛栗果实在球苞中所占比重大,是高产品种之一;六月白果皮淡赤褐色,有光泽,毛茸短而密,果座小,成熟最早;白毛栗成熟期晚,一般在10月中旬以后;查湾栗果形大,果皮赤褐色,有光泽,毛茸短而稀,果座小,品质好,也耐贮藏。
刚出锅的栗子特别好剥,沿着开口一捏,咔嚓,就裂开
了,甜味“嗞”地冒出来。热的时候,栗子的内皮也容易去掉,金黄色的栗仁圆滚滚的,软糯香甜,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如果到农家乐用餐,还能吃到土鸡烧栗子、栗子烧肉、香酥栗子等地道的农家菜哦。
挑选生栗子时,颜色浅、绒毛多的比较新鲜,一面平一面圆的口感较甜。油栗肉厚味甜最适合炒食,一般个头小,外壳发黑发亮。
巧剥栗子壳:在塑料袋中放十个左右栗子,系好袋口,往桌子上敲打4-5次。这时每一个栗子中间都有了裂口,再剥壳就容易了。
板栗的营养价值:
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生栗子维生素的含量可高达40~60毫克,熟栗子维生素的含量约25毫克。栗子另含有钙、磷、铁、钾等无机盐及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现代医学认为,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栗子含有核黄素,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西山芋艿
如果说,西山岛的中秋是甜的,那么西山人觉得,不是因为那些甜味的月饼,而是因为这碗“缠缠绵绵”的桂花糖芋艿。
芋艿在北方俗称“芋头”,仿佛为了印证吴语的软糯一般,苏州人固执地把这种软糯的吃食称作“芋(yù)艿(nǎi)”,似乎这样的叫法就能道尽苏州人的缠绵情结。
相传东汉年间,开国皇帝刘秀曾经吃过败仗,军队没有粮草。结果手底下的将领邓禹到水滩去挖,结果就挖出来一堆毛茸茸的、像洋芋一样的东西,靠着这样食物,救活了一支大部队,最后刘秀打了胜仗,做了皇帝。他很感动,谢谢上苍在最困难的时候,赐给他这样事物,心想,“这东西是我们部队‘遇难’时吃到的,就叫‘芋艿(遇难)’吧。”后来邓禹退休,来到苏州。在芋艿里加了点糖桂花,吃起来甜滋滋的。据说,中秋吃桂花糖芋艿的传统,就这样世代相传了。
别看芋艿外表粗犷,扒开外衣,内在却是软酥糯滑,如玉似脂。洗净后看,通体雪白粉嫩;蒸熟后剥开,肉质细腻
得仿佛刚出浴的美人,“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多看两眼都不舍。
芋艿长在旱田里,模样却与长在水田里的茨菰有点相像,大大的叶片向下倾斜,叶面上有蜡质,水滴上去会自动滚落,与荷叶相似,煮透了吃口酥糯,且有质感,有栗子般的香味和口感。
一个瓷碗中盛着红玉般半透明的芋艿,清甜的汤水裹挟着细软的芋肉绕在舌尖,何其缠绵。
苏州人烧芋艿,先要焯水,过一道水。烧煮时要放一点点食用碱,去除麻舌异味。随后放入红糖焖熟,熄火后再撒上当季制作的糖桂花,食用时还可再加入些白糖。一碗桂花糖芋艿,有点稠,碗里漂着点点金黄色的桂花,其甜蜜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
西山鸡头米
鸡头米又称苏芡,是芡实的一种,水八仙之一,鸡头米赛蚌珠圆,被誉为“水中人参”,别的地方很难吃到,新鲜鸡头米的时令性很强,一年只卖60天,错过了就只能等来年。
鸡头米果肉色呈玉白,颗粒如珠,甜润软糯,即称鸡头肉。鸡头米本身又是可与银耳相媲美的滋补品,所以价格相对而言比较贵,大多数手工剥鸡头米,这一过程是最辛苦的,算的上是粒粒皆辛苦了。
芡实有补脾止泻、固肾涩精之功,为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良药。中医认为,脾健则水湿自去,肾气旺则固摄有权,久久服之,诸症自消。芡实含少量淀粉,少量脂肪油及钙、磷、铁、核黄素、维生素C等。
![14-11_1.jpg](/upload/szishow/2018-09-20/1537539590220.jpg)
![14-11_2.jpg](/upload/szishow/2018-09-20/153753959055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