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荣膺“中国好医生”、江苏“最美人物”、苏州市级重大先进典型“时代先锋”称号的吴德沛教授,是一位“技高更重德、术精更守仁”的好医生;也正如第五届“苏州杰出人才奖”大会的颁奖词,对站在医学之巅、坚持患者至上的吴德沛教授如此描述:“你在,白血病患者就有了生的希望……”
高考改变我的命运从田野步入医学殿堂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吴德沛教授学医、从医、研医、传医40周年。在血液科主任办公室里,他向我讲述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改变了自己命运,从田间地头步入医学殿堂的心路历程。
图为江苏“最美人物”颁奖现场
吴德沛,1958年10月20日,出生于连云港赣榆县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时任赣榆县中学教导主任,两个叔叔亦是中小学教师,爷爷曾经是一个乡村私塾教师。他在沛县大王庄小学、张寨中学分别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于1975年高中毕业。因当时大学招生,均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中推荐上学。17岁的吴德沛只能回乡务农。由于吴德沛有文化能讲会写,撰写的乡村通讯报道,时而被沛县广播站录用,不久,就被公社领导推荐到沛县植保站去工作。在跟随农技员田间地头忙碌之余,生长在教育世家的他,不忘读书学习,阅读了当时能够阅读到的中外书籍;尤其是父亲每次回家,均将红笔圈点的好文章推荐给吴德沛阅读,让他学到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1977年10月,全国恢复高考喜讯传来,吴德沛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争分夺秒地复习功课,准备迎考。在徐州地区预考选拔中,他脱颖而出,获得参加江苏省统考资格,并填报了徐州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志愿(由于当时全国恢复高考时间紧迫,由各省、直辖市自行命题高考试卷)。三天高考结束之后,吴德沛回到沛县植保站,一如既往地跟随着农技员,行走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地与各种益虫、害虫打交道,同时期待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发出,因为徐州地区考生数与录取额总比例高达200:1,暂时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吴德沛,不免焦虑不安起来。正在徐州师范学院读书的哥哥,得知弟弟郁闷焦急的心情时,急忙从徐州赶到沛县植保站宽慰他。就在兄弟俩正准备告别时,绿衣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快速赶来,左手握着车龙头,右手高举着一个信封,大声高喊:“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他们不约而同地问:“是谁的?!”“是吴德沛的!吴德沛!”邮递员高声答道。当邮递员将苏州医学院录取通知书交到吴德沛的手中时,闻声而来的沛县植保站工作人员,都围拢上来纷纷向吴德沛道喜祝贺。沛县植保站有一对苏州吴江籍农技员夫妻,对吴德沛说:“苏州医学院是个好学校啊!血液学科全国有名,苏州博习医院(现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气也很大,我们吴江人到苏州看病,就到这家医院。”对着这份盼望已久、姗姗来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吴德沛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原本填报的徐州医学院却成了苏州医学院,虽有阴差阳错之感,但此时此刻的他,牢牢记住了“血液学科、博习医院”八个关键词。自此,手持苏州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吴德沛,从农田走出,步入高等医学殿堂,开启了漫漫医学人生之路。
1978年3月,当吴德沛背着简洁的行囊,从徐州坐绿皮火车来到苏州医学院报到时,来自四面八方、操着不同口音的学生欢聚一堂,才知道苏州医学院是二机部部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全国闻名的血液学科是苏州医学院重中之重的学科专业,有许多著名教授;博习医院,原来是美国人1883年创办的教会医院,现在是苏州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有许多知名医生。初入大学校门的吴德沛,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将来毕业就到附属医院工作,跟随名师名医,做一名合格的血液科医生。
忆及当年大学五年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生涯,吴德沛教授十分感慨地对我说:“十二年一考,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啊!正因为如此,我们七七级的同学,当年到了大学里,就像在沙漠中遇见绿洲一样,努力汲取新知识。人人求知若渴,如海绵吸水、夜以继日地奋发学习,真是分秒必争啊!临床医学专业书厚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后复习、预习功课;同学们为了增强记忆力,经常互为你问我答、我问你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上个厕所、等个公交车的间隙都要看书,真恨不得把一秒钟掰成两秒钟用。有时难得在学校附近工人文化宫看场电影,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放松和奢侈了。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想‘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不求闻达但为良医医海无涯勤奋作舟
“古人云:‘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做良相可以救国救民,做良医可以治病救人,医生的职业是崇高的。我从未想过要走仕途,只想当个好医生,救人性命,是我的人生目标。所以我给自己树立的标准就是:只要世上有办法可以救这个人,我就不能让他在我手上失去生命。当然,要想成为一名良医,也绝非易事,只有刻苦勤勉,终身学习,精于业,诚于心,厚于德,才能走得长远。”吴德沛教授端坐于我对面,温暖儒雅地微笑着,以轻缓平和的语调说着。
1982年12月(恢复高考七七级学生因春季入学,故此时毕业),吴德沛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他以五年各科平均93.8分的优异成绩留校,分配至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进入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同。)工作的吴德沛,他勤勉敬业踏实做事,深受患者好评。按照医科毕业生入职和住院医师规定,在大内科各临床专科及急诊室轮转三年之后,他选择了血液科,圆了初入苏州医学院校门时暗下的夙愿。
经过三年临床各科轮转历练而最后定于血液科的吴德沛,深知自己在血液病诸多方面知识的匮乏,萌发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想法,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又投入新一轮复习考研。他和本院工作的两位医生,居住在一间朝北的集体宿舍里,这是一间睡上下铺、仅9平方米的房间。晚上在宿舍复习时,为了不影响同室医生的休息和睡眠,他从药剂科找来一个大纸板箱,将台灯和课本放在里面,头钻进大纸板箱内复习功课。古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今闻吴德沛头钻纸板箱内,挑灯夜战之妙法,无不令我拍案称奇。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9月,吴德沛被苏州医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血液病专家林宝爵教授和薛永权副教授。1988年7月,吴德沛如期完成研究生学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8月,被医院寄予重望的吴德沛,被派往法国南特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师从国际著名血液病学家Harousseau教授、Milpied教授和Moreau教授,学习先进的血液病诊治“法国方案”。在法国临床实践中,他勤奋学习、不懈努力,三个月过后,基本能用法语与医护人员及患者互动。半年之后,吴德沛便从独立管理一个床位的病人,发展到独立管理6个床位的病人。吴德沛吃住在医院,24小时随叫随到,对每个骨髓移植病人病程、治疗方法都认真记录在案,并对法国先进的科室管理也格外关注。(下转20版) (待续)
王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