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的丙安和土城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之战的主要渡口。说起这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之战,那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主动权,取得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这次来贵州游赤水,这两个红军渡河的重要渡口是一定要来寻胜的。从赤水市去丙安古镇有便利的公交车前往,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丙安,古称丙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早在商殷时期,这里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距丙安古镇10公里的马鞍山大型东汉古崖墓群。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之后,丙滩场首次设立行政区划,系县治下的河西里第一甲。丙滩场这个地名,也才首次见于史书。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更是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乃中国西南滇、川、黔三省地区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夜泊之地,,其时沿岸酒肆和酿酒烧坊林立,商贾如云。
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战略性胜利。我们进入赤水河畔的丙安古镇前,抬眼便见一座跨越赤水河的长长的铁索吊桥。桥前立着一座“红军渡”石碑。我想,当年红军渡赤水还没有架此桥,都是从周边渡口靠船渡河的。后来得知,此桥是2002年才修建的,这也联通了古镇赤水河两岸的交通,使我们这些游人如今能更方便的进入古镇寻幽揽胜了。
此次,我是第一回登临这种跨越高山长河的铁索桥,一时正逢风雨大作,走到桥中央时,人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再看着桥下悬河中滚滚奔流不息的赤水,真是胆颤心惊不能自控。到此体验一回,不由地感觉当初红军渡赤水时鏖战之经历多少危难。带队的刘寄凡是位摄影记录的快手,他顶着狂风走在晃荡不已的铁索桥上全然不顾脚下危险,举着摄像机抢拍下一组铁索桥四周风雨大作时的影像。我想,这莫非是他也想体验一把红军长征途中抢夺沪定桥时的艰险和危难?虽说这两者之间境况没有可比性,但多少有点相似的感动就行啊。
眼前,丙安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历经百年风霜,仍然稳如磐石。古镇上只有一条水路可到城堡脚下。古镇距河滩10余米高,两座石门把守着东西场口。古镇里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板街,从古至今一直是周围几个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整个市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
我们在铁索桥上看着对岸这座依山而建的袖珍小镇,那一排排层迭起伏的楼舍店铺,绵延伸展,铺装开境,宛如镶嵌在崖壁上的一幅幅立体壁画一般古朴淳厚。我们经铁索桥进入山间古镇,沿着依山而设的栈道似的沿街店铺,再循着曲折的石板阶梯拾级而上,进入山镇中心繁闹的小街窄巷。这里,想不到竟是游人如织,平添了沿街各店铺一片红火的生意买卖。丙安古镇上有一个亮点景观,那就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红一军团陈列馆,也是中央红一军团四渡赤水时军部的旧址。
在这座旧址陈列馆里,展示着红一军团于1935年1月25日揭开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序幕的众多革命文物。那时,林彪奉命率红一军团部及红二师到达丙安古镇,将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和红二师师部设于丙安场上,指挥开起了著名的赤水黄陂洞、复兴场之战。我们感兴趣的是陈列馆里有间林彪卧室,里面还有张当年林彪曾睡过的雕刻有奇珍异卉嵌百宝木雕大床,这多少令人感到有点意外。此等豪床在过去一定是当地土豪劣绅家的用具,想必红军转战于此也要让首长难得享受一回吧。
从丙安到土城其间百余里。土城古镇位于遵义市习水县西部,镇边的赤水河航道可通连长江,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西汉元鼎六年在此设置平夷县,北宋大观三年建滋州,领仁怀、承流(即今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地域)二县。元末明初,当地百姓在改造房屋时发现大量土城墙,从此叫这里“土城”。
来土城之前我们得知,红军1935年1月初的土城战役是发生在征途中的一场恶仗。遵义会议后,红军分三路向赤水河以东地区推进。毛在向土城镇行军途中,见这一带道路两边皆是山谷,便同将领蹉商,如果追兵孤军深入,红军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川军郭勋祺师,保障下一步顺利北渡长江。这场战斗是毛提议而由红军总部决定的,以红三、五军团为主力。
当战斗打响后,川军遭到重创,但红军也出现不少伤亡。经过连续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后来从抓获的俘虏番号中才得知,原来情报有误,敌军不是四个团六千多人,而是六个团一万多人。对川军的战斗力也估计不足,川军的后续部队又迅速赶到,形势对红军逐渐不利。这一仗没有歼灭土城附近的川军。于是被迫一渡赤水,从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如今的土城,因红军“四渡赤水”而彪炳千秋。土城也成了贵州几个重要的红色足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我们来到土城一看,确实人气不错,各地来土城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沿着古镇高低曲折的石板街路一路徜徉,古镇的几条街巷里,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如古民居、宋酒窖、古盐号、古船帮、古戏院、张半担宅等随处可见;革命胜迹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住所,土城会义旧址、总司令部、中央纵队、女红军驻地旧址、开仓分盐盐号旧址等众多遗址、旧址,处处写满历史沧桑。我们还特意走了土城沿赤水河边的红军渡口看了一下,但见赤水河依旧奔流不息,红军当年架渡的浮桥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倒是在如今的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里,还能看到那段还原了的红军抢渡赤水河时的影像资料。
土城有不少博物馆和纪念馆。其中,全国仅有的一座“女红军纪念馆”让人印像深刻。在那个烽火硝烟弥漫的年代,30位女红军在土城河畔留下她们英姿飒爽的足迹。2009年,中国唯一一座以女红军事迹为题材的专题性纪念馆在习水土城开馆。这座占地面积16347平方米的纪念馆,展陈室内以“不忘初心、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场景,分三个部分全面展示着1927年南昌起义至1937年泸沟桥事变期间女红军的革命事迹。600余张女红军生平事迹的照片,216件实物,9座寓意军民和谐一家亲的雕塑,重现女红军与男红军一样行军、战斗、奋战的场景。
女红军是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和男红军一起担负起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重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生命。在艰苦的长征中,她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女红军是中国女性的典范,是值得世界尊重和敬仰的中国女性杰出的代表。
赤水河畔赤水渡,从丙安到土城,两个古镇在那个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的征程岁月中,同样都留下了一段毛泽东军事思想出奇兵的光辉史迹。 (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