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2019届高校大学生毕业只有几个月了,江苏包括苏州在内,以应届毕业生为对象的招聘会接二连三进行,主办方提供的岗位也不少,但是就业签约率并不高,这是为什么?
记者从苏州市人才市场以及有关报道获悉,去年9月开始,各大高校校园招聘持续火爆,一些知名院校每天都有十多场招聘会。以3月16日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春季首场大型招聘活动暨江苏省2019年高校毕业生公益专场招聘会为例,主办方提供岗位5万多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知名企业集团超四成,岗位平均年薪超过7.5万元,比去年涨10%,然而仅吸引3万人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的只有几千人次。
什么原因影响毕业生及时就业?竟是“面子”问题。有一位硕士生,面对招聘现场众多的求职人群,一直不敢参加面试;因为自己的就业观念与家人不太一致。她本来打算和同学一起到上海闯荡,但家人希望她留在家乡。后来自己相中一家艺术设计公司,对方也邀请她去面试,可家人嫌弃公司规模太小,担心不够稳定,并帮她联系一家国有企业的文秘岗位,但她只想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这样错过了一次次就业机会。
更多未就业学生则是因自身原因没有及时就业。很多毕业生都是3月考研结果出来后才匆匆求职。由于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加上有的用人单位明确要求求职者必须是“双一流”高校或“双一流”学科,为在就业市场取得主动权,很多毕业生选择先考研,从而错过大规模的秋招。虽然春招的岗位也不少,但是一些毕业生一心只想进机关事业单位或知名企业集团;大单位大企业招聘的毕业生毕竟有限,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难和中小企业难招人的结构性矛盾。
区域则是影响及时就业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全国首场大型招聘活动上,宿迁和苏州两市招聘的企业性质、工资待遇相差无几,冷热程度却大相径庭。一位宿迁籍毕业生在家乡摊位前转了一圈后投了苏州一家企业。原因就是在苏南就业更有面子。
这样的“面子”千万要不得,因为阻碍大学毕业生及时就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体面就业是其最终心愿。就业不仅是获得一份工作和收入,而是获得一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和得到尊重的职位,被赋予种种深意与期待。在大企业从事不喜欢的工作和在小企业充分展示才华,很难说哪一种工作更加体面。毕业生要踏好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需要在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及早进行职业规划,更需要家庭、学校和自身及时转变观念和合理定位,千万不要让“面子”阻碍了及时就业。 (陈鹤鑫 黄红芳)